開展社群群眾美術輔導的探討論文

  18世紀產業革命後,美術範圍益見擴大,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東方還涉及書法和篆刻藝術等。中國五四運動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往往以“藝術”一詞統攝之。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開展社群群眾美術輔導的探討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開展社群群眾美術輔導的探討全文如下:

  美術屬於一門綜合性藝術,並且它跟人們生活的社群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在當前社群文化建設中,社群美術輔導已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開展有關的社群美術輔導工作對促進社群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基於此,本文就開展社群群眾美術的輔導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開展社群美術輔導的意義和價值

  開展社群的美術輔導不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培養居民良好的心理素養。社群美術輔導的主體人群是老年人,他們在退出工作崗位後難免有失落感,通過學習美術可以減輕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同時美術也是非常適合老年人蔘與的一項活動,繪畫可以陶冶情操、振奮精神,在繪畫過程中其全身都會得以協調鍛鍊,當面對自己的作品時,也會產生成就感和喜悅感。兒童學習美術,可以鍛鍊感知能力、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社群美術輔導能夠保護和發展社群民俗文化。這更多地體現在傳統社群和農村社群建設當中。傳統節慶習俗和民族文化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長期形成的藝術文化具有群體性、環境性、趣味性、審美性等優勢和特點,是社群居民從心底喜愛和推崇的藝術文化生活,能夠從情感上產生依戀。

  打造品牌社群的藝術文化。各種形式的美術培訓能夠營造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提升居民的藝術素質和審美層次。有的社群中有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提高社群的整體藝術氣場,培養居民的藝術氣質。如美國社群的民間文化節日街坊節***Streetfair***就是典型的社群文化藝術活動。在海外較為多見的“藝術村”、“藝術街坊”、“藝術園區”在國內也多有建設。

  二、開展社群美術輔導的原則

  ***一***課堂性與開放性相結合

  社群輔導不同於學校輔導,要充分發揮社群居民在美術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實現課堂性與開放性的統一。社群輔導由於針對群體年齡、程度不一,因此在課堂上傳授美術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課堂學習也是社群輔導管理的體現,統一制定的培訓課程和固定的時間地點,便於社群居民自發地參與學習,自覺地遵守美術培訓的制度要求。

  藝術源於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輔導”觀念,強調輔導離不開生活,美術輔導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社群居民有著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閱歷,他們對審美的認知和美術修養更能激發其對美術的熱愛和切實的感受。因此,社群美術輔導還要走出課堂,到生活中、自然裡去感受藝術文化。如帶領社群居民外出學習、寫生等活動有利於居民鍛鍊身心,以達到社群輔導的本質目的。

  ***二***適合社群居民美術認知程度

  參加社群美術培訓班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設計培訓課程時要遵守因人施教的原則,為社群居民設定適合其認知和接受程度的美術課程。一開始可以通過生動的美術作品、結合生活的美術歷史和案例來啟發社群居民對藝術的嚮往,以探視居民對中國現代美術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從而更多地瞭解居民心理需求。社群居民中,有些人對民俗文化很瞭解,甚至是民族美術文化一脈相傳的繼承人,可以請他們擔任教師,既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另外,在教學內容上也要進行藝術種類和內容上的甄別。現在美術文化發展空前繁榮,一些前衛、鮮活的藝術文化充斥著人的眼睛。由於接受人群的限制,社群輔導需在美術專類和表現內容中選取適合社群居民文化和經歷的內容進行教學。比如,需要過強體力活動及刺激的內容不適合老年人學習,應儘量挑選表現美好自然、和諧生活的主題,有利於美化生活的美術活動,迴避沉悶的色彩和憂鬱的藝術題材。

  ***三***寓教於樂

  寓教於樂的“樂”有愉悅身心的含義,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更多注重的是“樂”,重視快樂的活動高於單純輔導意義。社群輔導既要滿足社群成員輔導的要求,又要滿足其“樂生”的需求。美術活動有利於鍛鍊身心,使人心曠神怡,很適合在社群輔導中開展。在教學中應側重興趣培養,注重動手活動,讓社群居民在美術培訓中體會到美術本身的魅力和帶給人精神上愉悅的享受。

  三、開展社群美術輔導的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美術吸引力

  社群美術輔導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生活質量,陶冶情操。為此,應通過展會、美術館以及網路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藝術文化,普及美術知識,努力營造社群美術輔導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

  社群輔導是涉及輔導和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一項系統工程,尤其需要政府加強統籌領導和綜合協調,把社群美術輔導變成對外開放的平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以及發揮社群公民個人和社會團體自治積極性、有效地組織開展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要從經濟、社會與人相互協調的角度出發,把發展社群美術輔導作為優化社群環境的重要舉措,形成各部門領導配合,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局面。政府部門應採取切實措施,認真組織社群開展各種各樣的美術活動,加強對社群美術輔導工作的領導和指導。

  ***三***建立有效的社群美術輔導管理體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是推動社群美術輔導發展的必要前提。第一,明確社群美術輔導管理制度。要制定社群美術輔導各項管理規章和工作制度,將社群美術輔導發展納入制度化、規範化執行的軌道,明確美術輔導組織和居民個人在社群美術輔導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規範其行為。第二,形成社群輔導實體為主、社群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社群美術輔導執行機制。社群要利用各種題材和形式的美術輔導、文化資源,聯合各種社會力量,舉辦社群美術培訓機構,併發揮其組織、協調等作用。   ***四***整合社群美術輔導資源

  促進學校與社群的雙向開放和互相銜接,社群內的圖書館、美術館、文化站等設施裝置,要向社群居民有序開放,同時結合各社群的實際情況,建設一些美術培訓和藝術文化欣賞等學習基地。定期組織居民收集有關家鄉的風光民俗圖片、故事等,通過整理篩選製作多媒體投影或是短片,將家鄉發展的標誌性街道、建築等的一些圖片打印出來用於課堂教學,讓他們在觀看中意識到自己家鄉的美麗以及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深化審美情感,激發愛國愛鄉熱情。

  ***五***壯大社群美術輔導的師資力量

  社群美術輔導與院校美術輔導存在很大差別,主要原因是受輔導者在年齡、文化程度和理解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這要求社群美術教師要有耐心和愛心,並對社群文化有一定了解,在美術培訓和組織活動時能夠從社群居民的心理出發,由淺及深。可以從本社群中從事美術輔導的工作者或從美術院校退休的美術教師等中挑選熟知社群居民學習特點又具有奉獻精神的美術輔導工作者。

  ***六***開展豐富的社群美術輔導活動

  社群美術輔導的主要成員是老人和兒童,應按照其不同需求規劃豐富多采的活動。老年人的閱歷豐富,可以結合時代發展,帶老年人通過美術館、網路等媒體瞭解中國本土民族的美術發展史,既達到傳播美術知識的目的,也能夠讓老年人回憶起當年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引起話題展開討論。繪畫培訓是美術輔導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最吸引人蔘與的課程。繪畫培訓不應只侷限於紙筆上,還應擴充套件到民俗文化,如剪紙、泥人、插花等各種具體而實用的美術活動,注重多樣性和實際作用。在不同季節也可安排不同課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組織成員外出旅遊寫生,使社群居民真正從自然生命中感受美好,愉悅身心,達到社群輔導促進社群和諧健康發展的預期。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社群美術的輔導工作,不僅使得社群美術得到不斷的發展,還積極推動了社群的輔導實踐研究,讓美術藝術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而本文就開展社群群眾美術的輔導進行了探討,相信能促進社群美術文化輔導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