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教育方面的探討論文

  社群教育起於國外,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才被引入國內。然而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社群並未取得重大進展。根據社群教育的功能,社群教育可認為是民眾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整合社群教育資源,全力打造學習型社群》

  摘要:去年以來,江蘇省宜興市新街街道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堅持以全面提高新街街道居民整體素質為目標,各方協調合作,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開拓創新,努力開發新型課程資源,整合與共享社群教育資源,精心打造學習型社群。

  關鍵詞:整合共享 社群 教育資源

  近年來,新街街道各項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全街道共有1所中學、2所小學、1所幼兒園和1所社群教育中心,義務教育階段普及率、鞏固率等教育指標居宜興市前列。社群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順利完成了成人教育到社群教育的角色轉換,教育培訓、社會文化生活、健康娛樂活動十分活躍,對建立和諧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資源整合是成人教育向社群教育轉變過程中操作難度較大的一項工作,涉及到人力、物質、課程等各種資源,教育整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糅合成一個能順利運轉的有機體。新街街道的社群教育在街道黨工委的統一領導下,初步構建了街道、村、社群和企事業單位的二級社群教育體系,初步形成了社會、學校、家庭、企業全方參與的社群教育網路,為提高社群居民的文化素質、文明程度和居民的全面成長髮揮了積極的作用。

  1 加強學習,全面提高對社群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社群教育是構築居民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也是建立學習型社群的一個重要抓手。每年街道辦下發《新街街道社群工作百分考核細則》檔案,社群教育實行歸口管理,社群教育委員會和社群教育委員會辦公室行使工作職能,下發《新街街道社群教育工作意見》,強化了社群教育中心辦學功能,健全村、企社群教育管理網路,明確村、企社群教育的負責人,並將社群教育納入對村、企的年度考核,有力地推動了社群教育工作的開展。

  2 加強協調,全面實現新街街道教育師資的整合與共享

  社群教育面廣量大。首先,我們自身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其次,聘請專技人員,我們充分利用中、小學雄厚師資,利用節假日邀請優秀教師到社群做講座,利用企事業單位的高層次人才,通過我們社群教育中心牽線搭橋,將知識、技術直接送到車間、地頭,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最後,通過建立社群志願者隊伍,組織全社群人員參與支援社群活動,通過我街道教師資源的有效整合,達到全面提升我街道居民素質的目的。

  3 加強合作,全面進行社群教育設施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由於單獨的街道、村、社群和企事業單位的教育文化設施資源相對有限,因此應加強三者之間的合作,解決自身教育資源的不足問題,使得公共教育資源的收益最大化。將街道黨校、成校和人口學校的電教裝置合併到社群教育中心,建立比較現代化的電化教室;將黨校的遠端教育網與新街社群教育網連結,由社群教育中心向外發布有關學習材料、街道的政策;將社群教育中心、農服中心、文化中心等部門的一般性和專業性的圖書合併在一起,建立社群圖書館,面向社群全體居民開放。充分利用中、小學文體設施,在寒、暑假期間組織一些科技講座,使得廣大民眾自身素質不斷提高。

  我們社群教育中心和江蘇卡歐萬泓電子有限公司結成校企友誼對子,利用我們的師資力量為企業員工提供對口的技術服務,帶去前沿的科技動態,提高企業員工理論、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同時,開放社群圖書館、成校乒乓球室等體育文化設施,豐富企業員工的業餘生活。

  4 努力開發和挖掘本社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我們街道先後掛牌明確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潘漢年故居、歸徑橋、駱駝墩遺址、紫雲山華表、任氏節孝坊、真武殿古窯群等。其中重點挖掘潘漢年事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舉辦圖片展覽,組織編撰特色教材《潘漢年》,使社群教育中心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明確了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街道敬老院、街道農科教示範基地等。社群教育中心主動配合學校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5 充分調動村和社群居委資源,辦好村民業餘學校和社群市民學校

  我們社群教育中心、計生服務中心和派出所,將村民學校、人口學校和警務室併到一處,與村委會共同建設,將村規民約、民主法制、計生政策、農技知識等內容列入村民、市民學校課程,由社群教育中心組織相關教師講課。同時,將市體育局倡導的一村一文體廣場列入社群教育的資源,設施由村維護,活動由社群教育中心組織和輔導,培養村文體骨幹,使活動能持久開展,每年開展一次社群運動會,展示各村文體活動成果。

  6 發揮家庭資源優勢,建設“學習型家庭”示範戶

  農村家庭隨著成員的年輕化和經濟條件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社群教育植根於家庭才能確保社群教育的全員性。2010年,我們開展了學習型家庭的評比活動,從家庭書房建設、圖書藏量、家庭成員閱讀量、讀書心得、讀書成效等方面進行評比,對評出的錢建華等1160戶“學習型家庭”由街道辦進行表彰,並贈書作為獎勵。

  7 開發課程資源,挖掘鄉土教材,是社群教育發展的質量要求

  社群教育的物件是社群的全體成員,年齡和職業不同,產生的需求就不同,課程也就不同。我們注重普及性課程建設,如早期教育、營養與保健、文體活動和娛樂休閒等,更注重與街道開發和經濟建設緊密聯絡的重點課程,社群教育中心逐步形成了三大重點課程:電子產業相關培訓、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文體活動。目前三大重點課程從教材、教師、實訓和考核都已達到相關規定標準,成效也十分明顯。根據本地實際,我們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商品花卉的栽培技術》在2010年度宜興市社群教育優秀校本教材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社群教育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基礎,是關係提升居民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的一件大事。我們堅信,在新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只要我們發揚敢為人先、永不懈怠的精神,確立大社群教育的理念,堅定信心,紮實工作,加強協調合作,開拓創新,充分調動社群資源,就一定能實現新街街道社群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全面提高新街居民的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

  作者簡介:陳嵐,宜興市新街街道社群教育中心,江蘇宜興 21420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