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縣域旅遊經濟協調發展的探討論文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是區域之間在經濟交往上日趨密切、相互依賴日益加深、發展上關聯互動,從而達到各區域的經濟均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是處理好東部和中西部的關係、沿海和內地的關係。近10多年來全國區域經濟佈局更趨合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取得了更大的成效,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區域發展基本格局。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關於縣域旅遊經濟協調發展的探討相關論文。文章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關於縣域旅遊經濟協調發展的探討全文如下:
 

  近些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越來越快,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也在逐年升高,國家把旅遊業作為服務於民生的戰略性產業提升到國家發展層面。作為一個擁有眾多農業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加速我國縣域旅遊經濟的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以下以哈爾濱為例,對縣域旅遊經濟發展展開探討。哈爾濱作為大冰雪、大森林、大農業、大溼地資源異常豐富的大型旅遊城市,其眾多的旅遊資源都處於城鄉之間,各區縣之間、各縣域之間,相互交叉的資源成為哈爾濱旅遊發展的主體資源,這對於縣域旅遊整合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縣域旅遊協調發展的意義

  1.縣域旅遊協調發展對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協調城鄉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是影響我國新城鎮化道路發展的根本性因素。2013年,中國提出了把旅遊業發展作為服務於民生的戰略性產業的任務,明確了今後一段時期內旅遊業將會作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考量而獲得巨大的支援。加速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的發展都是為實現廣大農村落後地區的經濟而提出的,國家要通過發展旅遊來加速城鎮化發展的思路是明確的,所以加強縣域旅遊協調發展,對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對於促進城鎮化發展有積極意義。

  2.縣域旅遊協調發展對實現城市旅遊產業新佈局、實現旅遊產品升級提檔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城市旅遊發展很快,但是由於所屬縣域旅遊資源同質性較強,產品近距離重複建設現象比較突出,從而形成惡性的競爭,拿哈爾濱來說,前幾年的亞布力滑雪場就屬於這種情況。加強縣域旅遊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城市縣域旅遊統籌規劃,實行打造特色龍頭品牌,分片佈局,協調發展,對於改變城市周邊旅遊專案多、品牌少問題,實現旅遊產業新佈局具有現實意義。

  二、哈爾濱縣域旅遊經濟的發展方式

  哈爾濱縣域旅遊協作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重要載體,有利於優化配置城鄉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城區要素進入各縣域,加速縣域旅遊經濟的發展。縣域旅遊的協調發展可以為哈爾濱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哈爾濱旅遊業科學合理進行整體規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哈爾濱縣域旅遊協調發展方式應該在旅遊產品規劃、旅遊產品建設、旅遊產品消費方面實現目標統籌,通過產業共興、專案共建、資源共享、環境共保等方式統籌發展,最終走區縣旅遊文化多元化、專案特色化協調發展之路。

  三、哈爾濱縣域旅遊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規劃與哈爾濱旅遊總體發展規劃往往不協調。

  哈爾濱很多縣請國家或省內專家做規劃,有做總規的,有做詳規的,有做單個專案規劃的,但是縣域旅遊規劃的制定同哈爾濱旅遊總體規劃之間存在差異,這就造成很多重複性專案的上馬建設、資源浪費情況存在。這一方面同市縣旅遊主管部門的決策地位不高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市縣旅遊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定位不明確,造成很多時候專案決策存在割裂現象。

  2.哈爾濱縣域旅遊職能部門行政地位不高,作用發揮不突出。

  雖然旅遊業現在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在不斷提高,但是作為基層職能部門的縣域旅遊局的作用發揮範圍仍舊比較小。前些年,在一些縣,尤其是相對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的縣域,旅遊局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職能部門,有的掛靠在縣政府辦公室、有的在招商局、有的在文體局等。現在局面有所改觀,但是旅遊局在地方行政機構中仍舊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編制少,人員的素質也不高,專業性人才極其缺少,對於縣域旅遊經濟發展的整體策劃能力很弱,缺乏旅遊政策制定和專案建設的論證能力,造成縣域旅遊專案的開發往往取決於領導的簡單決策。

  3.哈爾濱縣域旅遊公共服務缺位。

  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能夠體現一個區域旅遊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我們曾經對上海和杭州等地的區縣旅遊進行過實地調研,發現這兩個城市不僅僅在中心城區有非常完善的城市旅遊公共服務系統,而且在下屬的各區縣都配有相對獨立的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如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諮詢中心等。哈爾濱縣域旅遊這個層面旅遊公共服務系統缺失,尤其在縣域缺乏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對遊客的疏導影響很大。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對區縣旅遊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之間旅遊產品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

  目前,哈爾濱市周邊遊路線產品豐富,但是卻無重點,線路較為混亂,缺乏層次性、合理性,缺少精品旅遊線路和產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哈爾濱旅遊文化形象多而不具,形象多造成支援它的旅遊品牌主次難定,品牌產品很難被重點突出,導致旅遊線路和產品缺少層次性;另一方面,各級行政單位很難把旅遊產品建設同《哈爾濱旅遊規劃》統一起來,在產品打造的時候疏於總規的考慮,都從各自區域的利益出發,造成同質雷同現象出現,旅遊產品生產中都有的東西相當於都沒有。此外,哈爾濱各縣旅遊資源同質性也是造成產品同質化的原因之一。

  5.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中大專案建設與經營參與度低。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為了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問題,大力發展旅遊業,通過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等多種旅遊發展形式實現統籌縣域旅遊發展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解決農村貧困落後的問題。很多坐落於縣域的高稟賦旅遊資源,在進行大專案的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時,縣域旅遊部門或旅遊企業很難介入,本地社群老百姓的參與度很低,受益率也很低。這是一個在縣域旅遊開發中較為普遍的現象。

  四、哈爾濱縣域旅遊協調發展對策建議

  1.哈爾濱縣域旅遊協調發展要做好統一規劃工作。

  旅遊規劃是指導旅遊業發展方向和建設內容的總體性計劃。哈爾濱縣域旅遊協調發展要堅持讓關係全市旅遊全域性的大規劃引領和指導各縣旅遊及個別專案建設的小規劃相結合。大規劃對全區旅遊資源及發展專案有總體的把握。比如,哈爾濱周邊縣域的冰雪旅遊發展,應該在明確縣域資源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重點建設,而不是分散經營,遍地開花。要以亞布力這個品牌為龍頭,對資源根據其特點進行細分定位,避免近距離盲目建設,惡性競爭。縣域旅遊小規劃在大規劃的整體佈局下,可以依據自身的優勢,設計開發特色旅遊專案。務必要杜絕近距離、同質化模仿。各縣旅遊職能部門要根據自身旅遊資源區位、旅遊交通區位、旅遊市場區位、旅遊經濟區位等多方因素考察上馬專案。

  2.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要不斷提高縣域旅遊部門的職能地位。

  根據國家和哈爾濱市的總體戰略發展的需要,哈爾濱很多縣把旅遊業定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努力挖掘自身的自然和歷史文化內涵,突出資源特色,發展縣域旅遊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有戰鬥能力的管理服務團隊做基礎保障。我國旅遊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旅遊管理服務部門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杭州的旅遊局多年前就已經變為旅遊管理委員會,擴大了職能範圍。哈爾濱縣域旅遊局要設定完整的編制,招納專業的人才,在縣域產業發展中要有話語權,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發展規劃要有建設性建議。

  3.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要加強旅遊公共服務功能的完善和基礎設施聯網建設。

  國家為扶持農村經濟發展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成為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4―2018年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我國已建成的4萬多個旅遊景區點,一半以上分佈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全國鄉村旅遊景區點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2 000億元;“十一”和“春節”兩個旅遊黃金週,全國城市居民出遊選擇鄉村旅遊的約佔70%,每個黃金週形成大約1億人次規模的鄉村旅遊市場。

  縣域作為鄉村旅遊的重要接待地,需要大量接待和疏散遊客,加強縣域旅遊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同城區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實現聯網協作,對縣域旅遊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要加強縣域旅遊基礎設施聯網建設,提高縣域旅遊協調發展的整合能力。建設重點應放在共享旅遊資源和客商資源資訊、共建跨區縣重點旅遊線路、旅遊專案建設、加強跨區域的旅遊市場營銷宣傳等。

  4.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要為城區旅遊提供支撐點。

  建議各縣以“據點”式與“點―面”式相結合的旅遊可持續發展道路,以縣城或重要景區、景點為依託,培育縣域旅遊優先發展的“據點”,逐漸由“點”到“面”,推動縣域旅遊的整體發展。鼓勵縣域以自身為一個旅遊中心點,通過調動縣域自身財政力量和社會力量,建設小城鎮旅遊活動集散中心,成為哈爾濱旅遊集散中心的輔助點。

  5.哈爾濱縣域旅遊發展要重視社群參與。

  縣域旅遊發展的目的是實現城鄉統籌,走新城鎮化發展道路,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無論是大的旅遊專案建設,還是小專案建設,政府都要牢牢把握住一根主線,就是以社群發展為主,我們現在已經走過農村輔助城市發展的時期,步入城市反哺鄉村階段。任何政府部門都沒有為了招商引資而損害農村社群利益的權力。所以社群化參與是縣域旅遊協調發展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