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糖尿病護理相關論文

  隨著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糖尿病人日益增多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和基本國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護理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糖尿病護理相關論文範文一:糖尿病腎病護理

  摘要:目的:總結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經驗,從而瞭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並對未來的護理工作進行指導。

  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0例,對他們的病例、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出護理經驗。

  結果:5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有47例病情好轉出院,有效率為94%。

  結論: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行全面護理,能夠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展,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 護理 臨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19-02

  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微血管的病變引起的併發症,能夠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近年來,相關醫學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機制是因為人體內部的糖化蛋白數量增高,從而導致腎小球系膜和內膜厚度增加,於是它的通透性也就變大了 [1]。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水腫、血壓升高、蛋白尿、腎小球的過濾功能降低,由間斷性逐漸發展為持續性。進一步惡化後,就會變為尿毒症、腎功能不全。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研究,總結出臨床護理經驗及相應的作用,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於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在24―65歲之間,平均年齡38.5±2.3歲;病程3―14年,平均6.2±1.8年。1型糖尿病腎病患者36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 [2]。

  1.3 護理方法。

  1.3.1 常規護理。第一,觀察並記錄患者在護理階段的生命體徵變化情況,例如心率、呼吸頻率、血壓、尿量等。這其中,尿量變化的記錄要具有準確性,並且24小時記錄,分為日間次數和夜間次數。第二,對患者的飲水量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將飲水量規定為比前一天的尿量多500ml。第三,關注患者尿液的性質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師報告。同時,還要注意患者水腫、血壓的變化。第四,對患者蛋白尿、尿糖、血鉀、腎功能尿酮體等指標進行監測,動態觀察這些指標的變化情況,並以此作為胰島素使用劑量的依據。

  1.3.2 水腫護理。水腫是糖尿病患者腎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行動。主要原因在於患者的蛋白長期以來含量較低,同時小血管發生病變導致組織的營養供給達不到,從而使面板破損,甚至發生褥瘡。蛋白的缺失和長期浮腫會引起迴圈障礙,降低了面板的癒合能力和抵抗力,因此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對水腫的護理,應該記錄液體在患者體內24小時的出入情況,對液體的攝入進行控制。患者腎小球會硬化,過濾功能降低,患者血糖升高但尿糖檢測顯示為陰性,因此不能將尿糖作為監測依據,而是將血糖當作監測依據。另一方面,要讓患者保持衛生,增加洗澡換衣的頻率,為了減輕水腫可以適當提高肢體。如果水腫嚴重,就要臥床休息。

  1.3.3 控制血糖護理。對血糖進行嚴格的控制,能夠減緩腎臟的病變程序。具體來說,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飲食,同時正確使用胰島素。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低血糖反應,這是因為肝臟需要代謝30%―40%的胰島素。腎功能不全患者應該適當減少胰島素的用量,一旦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就立即進行血糖檢測。患者如果意識清晰,就補充糖水或甜食;患者如果沒有意識,就靜脈注射濃度為50%的葡萄糖。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病情的變化,將血糖控制在5―8mmol/L。

  1.3.4 控制高血壓護理。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高血壓並不是發病原因,但卻會加快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因此,對血壓進行監測和控制,是一項重要的途徑。在臨床中,一般使用血管緊張素抑制劑進行血壓控制,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35/85mmhg範圍以內。對於年輕患者和尿蛋白大於每天1g的患者而言,要將血壓控制在125/75mmhg以下。服用藥物期間,要對血壓的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記錄,保證每天測量血壓的次數在二次以上。一旦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就應該及時報告醫師,對降壓藥品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身材過於肥胖的患者,要通過加強運動來減輕體重,這是因為肥胖容易導致血脂沉積,沉積在腎小球上,會加重腎功能的病情惡化。

  2 結果

  5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有47例病情好轉出院,有效率為94%。

  3 討論

  3.1 飲食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應該長期進行飲食護理方案,從而逐漸使血糖和尿糖含量恢復正常。糖尿病腎病患者共分為1―5期,其中1期、2期、3期患者在飲食上主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數量,每天控制在0.8g/kg即可 [3]。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過高,會加重患者腎小球的濾過狀態。4期、5期患者出現了蛋白尿,水腫患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應該限量保質的攝入蛋白質。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比較低,能夠增加腎臟的負擔,因此是患者的首選,例如牛奶、雞蛋、瘦肉等 [4]。除此之外,還應該攝入一定量的植物油、碳水化合物。鈉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6g,並且補充大量的維生素B、C及微量元素鈣、鐵、鋅等。

  3.2 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並且具有終身性。由於病程較長,患者的臟器功能會受到損害,由此引發各種併發症 [5]。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該根據不同的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其一,加強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隨時瞭解患者的心理動態,開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其二,向患者介紹健康教育知識,讓患者及家屬正確瞭解疾病,消除焦慮和不安,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丁瑞婷.老年糖尿病腎病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02***11***:649-650

  [2] 葉任高,陳裕盛,方敬愛.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2003,19***04***:335-357

  [3] 曾紅蓮,黃玲.糖尿病腎病的護理進展[J].中外醫療,2013,07***23***:189-190

  [4] 金飛,熊雲蘭.糖尿病腎病治療的臨床護理探討[J].醫學資訊***中旬刊***,2011,08***09***:3688-3689

  [5] 趙莉莉.淺談30例糖尿病腎病的護理體會[J].醫學資訊***中旬刊***,2011,08***17***:4065-4066

  糖尿病護理相關論文範文二:淺析糖尿病護理

  摘要: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慢性終身性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異常的疾病。臨床中95%糖尿病屬II型糖尿病,發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數十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關鍵詞:糖尿病 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4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01-0165-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慢性終身性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異常的疾病。臨床中95%糖尿病屬II型糖尿病,發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數十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做好心理護理

  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病程長,併發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產生煩躁、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研究表明,過度的抑鬱、焦慮和應激,導致體內兒茶酚胺、腎上腺皮質激素特別是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可影響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負性情緒狀態下體內皮質醇分泌增加,後者濃度升高後,可通過拮抗胰島素來阻礙血糖利用,導致血糖增高,所以醫護人員應關心體貼患者,做好思想解釋工作,給患者講述有關糖尿病方面的知識,態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不僅要聽取患者的傾訴,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勵並盡力幫助其克服困難,使之樹立長期與疾病鬥爭的決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動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 飲食治療護理

  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治療過程中貫穿始末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治療措施,應嚴格和長期執行。①制定飲食計劃,合理膳食:進餐應定時定量,通常將每日的熱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將1天的熱量分配4餐為1/7、2/7、2/7、2/7;②均衡飲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飲食應保證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攝取以下基本食物:穀類、肉蛋類、蔬菜水果類、奶製品和油脂類食物。每日熱量分配應符合以下標準:碳水化合物佔50%―60%,蛋白質<15%,脂肪佔30%;③避免高糖類食物的攝入:減少糖果、蛋糕等的攝入,減少高膽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攝入,多選擇含纖維素高的食物;④低鹽飲食,每日攝入食鹽5克以內;⑤限酒戒菸。

  3 運動治療護理

  合理的運動能增強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於降低血糖,消除體內多餘的脂肪,控制體重,改善血脂代謝,加強心肌收縮力,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氣功能,減少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運動時間選在餐後1―1.5小時,此時是降血糖的最佳時間。運動方式應注意個體化原則,老年糖尿病患者應選擇低強度、短時間的運動,如散步、快走、太極拳、氣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選擇中等強度、時間不宜過長的運動,如:慢跑、快走、健身操等。重症糖尿病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視病情逐步增加活動量。患者運動之前,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有效的運動計劃。

  4 藥物治療護理

  ①口服降糖藥應嚴格掌握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劑量及用藥目的。如磺脲類藥物主要是促進胰島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鐘服用。②服藥時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以確定服藥時間。如雙胍類有胃腸道反應,我們指導患者在餐中或飯後服藥,這樣可以減少不良反應。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不良反應有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祕,服用時應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③服藥時間及間隔時間應固定,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④定期監測血糖並記錄:監測血糖的時間通常選擇空腹、餐前、餐後2小時、睡前及凌晨。⑤服藥期間應繼續遵守飲食計劃,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礎護理

  保持床鋪清潔乾燥。保持口腔、面板清潔,尤其是要保持外陰部清潔,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陰道口的護理,防止發生泌尿系感染。對臥床老人每晚用溫水擦浴,並觀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壓瘡形成。特別強調足部護理,建議患者每日洗腳,一般要求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泡腳,時間不宜過長。選擇適當的鞋襪,避免因微小的創傷而引起潰瘍、感染甚至壞疽等。秋冬季節足部易乾裂,可用潤膚霜均勻塗搽在足的表面,汗腳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長指甲,修剪趾甲時不能傷及面板,以免足部損傷,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6 併發症護理

  急性併發症:①酮症酸中毒:嚴格執行醫囑,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確保液體和胰島素的輸入,以達到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識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餅乾、麵包、饅頭等食物即可緩解,昏迷者可靜脈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識不清者不能經口餵食物,以免發生窒息。

  慢性併發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現視物模糊,應減少活動,平日須保持便通暢,以免用力排便導致視網膜剝離;當患者視力下降時,應注意加強日常生活的協助和安全護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腎病:積極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除飲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藥物及抗凝血藥物,以改善腎小球內迴圈。

  7 出院指導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因此,治療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屬指導胰島素的注射技能,血糖儀的使用,無菌技術的操作,口服降糖藥物的注意事項等。特別是定期檢查,這有助於監控病情的發展,積極預防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

  8 小結

  通過對所有臨床病例的護理分析,筆者認為飲食護理和藥物治療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其它幾項護理也不容忽視,且作用日漸重要。由於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是護理專業值得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於翠鳳.《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