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燒傷護理相關論文

  燒傷一般係指由於熱力、熾熱金屬、火焰、蒸氣和高溫氣體等所致的體表組織損害,主要是面板損害[1]。大面積燒傷不僅破壞面板、肌肉、骨骼,並能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狀,感染率高,治癒率低,護理難度較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燒傷護理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燒傷護理相關論文範文一:燒傷患者護理體會

  燒傷是日常常見創傷,燒傷治癒後易遺留瘢痕、畸形和色素沉著甚至功能障礙,易對患者的外貌及功能方面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心理障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加強基礎護理,同時注重患者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對燒傷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我院從2010~2012年共收治燒傷患者76例,患者經過積極救治,全部康復出院。我們的護理體會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76例,男35例,女41例,年齡16 ~65 歲,致傷原因:火焰燒傷21 例,熱液傷15 例,爆炸傷10 例,酸鹼傷11 例,熱擠壓傷9 例,電烤傷10 例;其中伴有其他部位燒傷55 例;燒傷面積3%~49%,均為Ⅱ~Ⅲ度燒傷。

  2護理

  2.1基礎護理 ①加強早期處理:救治失敗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入院處理不及時及處理不當。因此,做好早期處理至關重要。②應加強巡視和病情觀察,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規範操作流程,對患者應做好預見性的預防措施。③應細心觀察病情,消除不適誘因。④調控病房環境,營造舒適氛圍:相對溼度60%~70%,室溫20℃~22℃。病室保持整潔、空氣新鮮等。儘量保護患者的隱私,尊重患者,為患者創造個人的治療空間。工作中做到"四輕"。⑤保持床鋪的舒適、清潔、乾燥,病室內禁止吸菸及用其他刺激性氣體,限制陪護及探視人員。⑥胃管、尿管一定保持通暢,避免受壓、打折、脫落等,引流袋應每日更換,並密切觀察引流液的色、質和量。⑦做好口腔護理,2~3次/d,經口進食者應餐後漱口,可用清香型漱口液漱口。⑧做好會陰護理,應清洗及消毒會陰部及尿道口2 次/d,防止感染。

  2.2飲食護理 對於燒傷患者來說,飲食護理非常重要,燒傷時患者機體代謝旺盛,蛋白質和能量消耗比較大,創面大量滲液還導致患者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和血漿。早期應給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忌食刺激性、辛辣及酸性的食物。當病情穩定後,可以給予患者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及粗纖維的飲食,以保證供給足夠的熱量和預防便祕[2]。

  2.3創面護理 燒傷治療的全過程都應做好創面護理。當患者入院後,應及時為患者進行清創,注意動作要輕,以免損傷面板黏膜。暴露創面,SD-Ag 外塗,貝復劑、阿米卡星外噴,1次/3 h。可給予燒傷治療機持續照射治療,從而促進創面的癒合[3]。保持創面乾燥、清潔,應在創面下墊上無菌紗墊,如被浸溼應及時更換。換藥次數根據創面的具體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隔日進行換藥,但包紮用的敷料必須及時更換,以保證創面乾燥、清潔。對環形的大面積燒傷患者,還應注意在平穩度過休克期後,應及時給予翻身,1次/3 h,以防止創面受壓。當第1 次翻身時,醫生和護士應在床旁守護,一般俯臥30~60 min,不能太長,隨時觀察、詢問患者的情況,觀察有無氣急、呼吸困難等,一旦出現,應立即轉為仰臥位,增加氧流量。

  2.4燒傷早期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對策 燒傷早期大多數患者因突然意外致傷,毫無心理準備,再加上早期創面的疼痛及患者對燒傷知識缺乏帶來的恐懼可能會使患者在瞬間喪失心理應對能力。護士應熱情主動地接待患者,減輕患者初入院時的緊張、畏懼心理,使其儘快熟悉環境,進入角色,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去影響患者,以誠懇友好的態度與患者交談。根據病情儘量把輕重患者分開,燒傷程度不同的最好不要安排在同一間病房,以免因痊癒時間的不同而彼此影響。

  2.5治療期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對策 此期病程較長,病情多變。一些特殊部位的創面要採用暴露療法,保持乾燥,可能會使患者覺得不好意思,無法面對前來探視的親戚朋友,或者覺得創面沒包紮,產生一種不被重視的失落感。有些患者可能要經受切削痂植皮手術、頻繁換藥、補液等而出現情緒上的起伏, 主要表現在害怕手術治療和擔心自己病情及預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多聆聽他們的心聲,瞭解患者心中的疑惑,有針對性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向其講解燒傷相關知識和以往治療成功案例, 用科學的醫學理論知識加以引導,消除患者的疑慮。並且可以讓手術成功的患者與他們交流,樹立其信心和勇氣,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我們的治療和護理。

  2.6出院後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對策 出院後,患者的心理反應是強烈的無價值感和孤獨感,特別是當患者鼓起勇氣走向社會但招來異樣目光時, 會極大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雖然此時患者出院了,我們還要定期電話回訪,繼續關心和關注他們,同時呼籲社會要同情、接納並幫助他們。鼓勵病友之間經常交流,讓他們重新感到社會的溫暖及人間真情,並堅強地面對人生,實現其人生價值。

  3結果

  患者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均痊癒出院, 效果良好,76 例治癒,2 例截趾。

  4討論

  燒傷病情往往比較嚴重,死亡率極高。對於燒傷患者,醫護人員應在早期及時救治,並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創面護理、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治療[4]。護士還應在患者病情穩定後,積極鼓勵早期配合功能鍛鍊,儘可能減輕和預防畸形,儘早恢復功能。

  參考文獻:

  [1]伍素華.燒傷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06-207.

  [2]王飛,曹效琴.循證護理用於大面積燒傷患者壓瘡的預防[J].護理研究,2005,19***7B***:1253.

  [3]Chisholm-Burns M, Lee J K, Spivey C, et al. US Pharmacists' Effects as Team Members on Patient Car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J]. Medical care,2010,48:923-933.

  [4]Allison K, Porter K. Consensus on the pre-hospital approach to burns patient management[J].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2004,12***1***:53-57.

  燒傷護理相關論文範文二:老年燒傷的護理

  摘要:總結72例59~91歲老年燒傷患者的護理要點。主要包括病情觀察、維持有效迴圈量、創面處理、疼痛護理、營養支援、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及基礎護理等護理措施。通過精心治療及護理,72例患者治癒70例,治癒率97%。

  關鍵詞:老年;燒傷;護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的不斷增長,老年燒傷患者發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由於老年人生理和燒傷的特點:各器官功能退化,出現臟器功能障礙,有時伴發各種老年疾病,而且老年燒傷患者創面修復能力差,所以病情長、治療療效差,在不同程度上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加強病情觀察,給予正確的治療和護理,促進創面癒合,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老年燒傷患者72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72例老年燒傷患者,男51例,女21例;年齡59~91歲,平均70歲;燒傷面積3%~65%,其中Ⅱ度燒傷的25例,Ⅲ度燒傷的47例。燒傷原因:熱液燙傷的44例,火焰燒傷的19例,電擊傷的6例,化學燒傷的3例。其中合併高血壓的35例,合併心臟病的11例,合併糖尿病的10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後立即建立靜脈通道補液,並根據神志、心率、尿量等臨床指標及時調整補液量和補液速度,尤其注意內環境平穩及重要臟器功能,加強營養支援和代謝治療。創面處理:主要以包紮、換藥為主,在配以中藥薰洗,燒傷遠紅外線治療。

  2 結果

  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患者治癒70例,死亡2例。治癒率97%。

  3 護理

  3.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立即行心電監護、氧氣吸入,監測體溫、脈搏、呼吸、心率、血壓、意識變化,如出現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提示患者可能發生休克或休克加重。合併高血壓者,在復甦抗休克時,應將血壓控制在燒傷前範圍。嚴重燒傷老年患者神經系統功能下降,反應遲鈍,臨床表現不明顯,須監測每小時尿量,小結1次/8h,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報告醫生,採取及時處理。

  3.2維持有效迴圈量 立即建立靜脈通道,以維持有效血容量和組織灌注。但老年人因各器官功能代償能力差,易發生肺水腫和心功能衰竭,因此輸液速度要均勻,並保持靜脈通道暢通,輸液時應儘量選擇上肢靜脈,勤觀察注射部位區域性反應,嚴格交接班。

  3.3創面處理

  3.3.1協助醫生清創換藥,敷料包紮完整,患肢抬高放置功能位。觀察創面敷料滲出情況,觀察滲出液的量、顏色、氣味及患肢的末梢血運,如有異常,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創面敷料清潔乾燥。暴露療法應保持創面乾燥,促使焦痂或痂皮早日形成並保持完整。換藥時,室溫應保持在28℃~32℃,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及無菌原則,防止交叉感染。

  3.3.2燒傷遠紅外線治療護理 燒傷遠紅外線治療機是運用波長760-1500的熱輻射作用於人體,以促使皮下深層的溫度上升,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改善創面區域性供養及血供,促進創面上皮癒合,同時該儀器可保持創面乾燥,避免或減少創面感染,間接促進創面癒合。治療時間根據燒傷面積及深度而定,一般2~3次/d,1~2h/次。

  3.3.3中藥薰洗護理 患者每次換藥前給予中藥薰洗,薰洗通過面板穴位直接吸收進入血絡,有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消炎殺菌作用,可改善區域性供血、供氧,促進血液迴圈、擴張血管,改善周圍組織營養,激發機體自身調節功能。方法:先用少量冰片加入開水中化開並攤涼至30℃,再按1:1比例加入煎好的中藥,儘量將創面完全浸入配好的中藥水中,30min/次,1~2次/d。

  3.4疼痛的護理 疼痛往往是燒傷患者的第一反應,在燒傷後的整個治療過程中,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燒傷疼痛程度常與燒傷深度、病程進展、治療措施和患者的個體因素等有關。因此在疼痛護理中,應根據疼痛評分表對疼痛的部位、性質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鎮痛處理,並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反應。

  3.5基礎護理

  3.5.1口腔護理 由於老年人本身機體抵抗力下降,隨之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調,導致真菌感染。2次/d口腔護理,以保持口腔清潔,觀察口腔粘膜變化,增進舒適感。

  3.5.2 面板護理 老年人面板鬆弛乾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菲薄,加上燒傷後疼痛患者不願翻身,容易發生壓瘡。護理上要保持面板清潔,協助患者經常更換體位,保持床單位、敷料清潔、乾燥、平整。病情穩定時,協助下床活動或做被動運動。

  3.6飲食護理 老年人消化功能差,燒傷後腸道神經內分泌功能受損,易發生營養不良,不利於燒傷創面的癒合。因此燒傷後要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科學飲食和合理營養對老年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傷後24h內鼓勵患者進食少許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後逐漸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粗纖維的食物。同時應考慮基礎疾病影響,如糖尿病患者控制主食和糖的攝入,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採用低脂低鹽、控制膽固醇的攝入,必要時給予腸外營養。

  3.7心理護理 老年人對突發意外燒傷給大家帶來麻煩總心存愧疚,護士應主動關心老年人,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情感交流,仔細傾聽患者主訴,瞭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採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全、安靜的環境,儘量滿足老年人需求,消除老人的擔心與恐懼,使其主動配合治療。

  3.8康復護理 隨著燒傷搶救水平的提高,康復治療已成為燒傷救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功能鍛鍊可預防瘢痕增生,防止關節攣縮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因此,在康復訓練中,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的肢體是否在正確的功能位置上;創面癒合前後,配合和指導做好各種肢體的活動和器械的運用,做好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增加關節活動度,幫助患者最大程度的康復,提高日後生活質量,減少家庭負擔。

  綜上所述,老年人由於多系統功能衰竭,機體抵抗力下降,對創傷應激能力差,影響老年患者的預後。因此,老年燒傷患者入院後應儘快建立靜脈通道,嚴密觀察神志、尿量和血流動力學等臨床指標。嚴格掌握單位時間內的補液量,同時,還應注意臟器功能的保護,加強創面護理,高度重視老年燒傷患者的營養支援,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保證醫療安全,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讓患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