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管理專科生論文範文

  農業科技推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樑和紐帶,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理論問題分析 》

  【摘要】農業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在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科技服務質量正在呈現出不斷進步的趨勢,這就需要進一步對農業科技服務以及管理的概念進行更加明確的界定,對於實現城鄉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對該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討,並且對相關的結構要素加以重視,在今後農業發展的程序中,通過不斷的優化發展以及對城鄉建設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希望能夠有效的實現我國農業產業的突出發展,為社會經濟增長作出寶貴的貢獻。

  【關鍵詞】農業科技服務;農業科技管理;基本特點;基本作用

  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在社會不斷變革的過程中,農業的主要地位始終沒有得到忽視,隨著現代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各行各業都在利用技術的進步來突出各自領域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是進一步深化農業主體地位,優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在理論基礎上還是在社會的實踐應用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國當前的農業科技服務還存在眾多的不足之處,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通過多方面的探索,加強對農業科技服務以及管理相關內容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的基本內涵

  首先,農業作為發展的根本,對於我國的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在農業科技服務中,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在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為農業發展創造出來的一些優秀的成果,這些都是以農業科技的自然原理為基礎得以實現的,並且在此基礎上,利用多種途徑將這些發展成果傳遞為接納者,有效的促進了農業生產操作方式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在整個農業體系中,不僅包括了農戶自身,還有農業合作社以及相關的企業等,他們通過對科技的應用,將生產活動更加貼合市場的需要,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效益,並將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問題向科研者得到反饋。這是農業科技服務中兩點重要的內涵。其次,在農業科技管理中,與農業科技服務具有一定的差異,在這一概念中主要是在科技流通的創新環節得以實現的,以參與主體為中心,通過特有的目標集合在一起,並且共同為這一目標作出努力,方式以及組織等相關的內容可以是多樣化的,在整個過程中,都是由參與主體自行加以控制,對於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科技服務與農業科技管理的過程中,二者既具有相似之處,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點,例如前者更加註重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夠在互動的過程中實現農業的發展,是一種外向性的表現形式。而後者是對現有的權利與義務進行再分配的過程,與之相反,屬於內向性的表現形式,將二者進行有機的結合不但可以有效的促進整個農業發展水平的進步,還能使之形成一個更加完善的生態系統,在崇尚生態化的今天,這一系統的形成無疑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2、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特點

  將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一個特點就是主體複雜性,因為在整合的過程中,其中涉及了眾多的單位,例如農業企業,又包含了農業企業中的科研單位,還有合作社等等,這些都是農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主體,為農業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其次是具有階段明確性的特點,在農姜曉峰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四0五隊遼寧鞍山114000業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貫穿在整個農業服務的程序中,尤其是在創新以及流通的過程中,這一變化極為明顯。在創新階段,主要是農業院校以及在企業中得以實現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通過對某一技術的發明與再創造。另外一個階段是擴散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要對技術加以推廣,使得更多的農戶瞭解科技手段,應用科技手段。還有一個階段屬於接納階段,科技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還是需要得到應用效果的見證,只有農戶看到了發展的希望,才能普遍的接受這一技術手段,所以在科研成果的接納階段,更加需要對某一科技的認知,為今後農業的創新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最後一個階段是對資訊的反饋,整個農業科技推廣的過程中,只有發現不足並且改正不足才能實現農業的進一步優化發展,因此才要向農業科研機構反饋資訊。

  3、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的基本作用

  將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主要是為了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眾所周知,在我國建設的過程中,城市的發展十分顯著,但是鄉鎮卻在資源以及發展途徑上受到了一定的侷限性影響,這是造成城鄉發展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城鄉經濟的差距不能有效的縮短,那麼對於鄉鎮居民的生活以及收入等都會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基於這一情況,通過將科技服務與管理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得以實現。在內外兼修的發展契機下,根據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以“賦權”的方式激發其潛力,同時加大外部資金的投入,共同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這樣一來我國城鄉之間的距離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縮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的理念以及資本。另外,可分層性地為農民提供科技成果。農民按照其生產規模還可被分為大戶與散戶,兼業戶與純農戶,他們之間由於生產規模與收入來源不同導致的風險承擔的預期也有差別。相比而言,大戶與純農戶對農業新技術更具有敏感性,但在採用新技術時具有保守性;散戶與兼業戶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小,收入來源多樣,因此對新技術的採用具有滯後性,但在模仿先進農戶時又具有積極性。另外,按照農民新科技採納的時間長短,又可將農戶採納者分為創新者、早期採納者、中期採納者與落後者等。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要求對不同的農戶採取區分性原則,不能進行填鴨式的科技注入,必須依據不同的農戶生產心理與生產模式去推廣一項科技成果。

  4、結語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村資訊化的推進和農民素質的普遍提升,農民對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通過農業科技服務與管理巨集觀上的指導與微觀上的觀察來調各種體系內部的主體,從而形成一個富有活力的系統,各體系之間才能形成有效溝通與對接,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製度性保障。

  參考文獻

  [1]丁楠,周明海.科技非政府組織參與農業科技服務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0***5***:133-138,144.

  [2]樑敏輝,吳磊.我國農業科技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集團經濟研究,2007***13***:165-166.

  [3]鄧軍.農業科技服務定製模型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7,6***4***:5-10.

  篇二

  《 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發展問題及對策 》

  摘要:結合濮陽市的實際情況,分析了濮陽市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並從加大氣象科技創新力度、做好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加大投入,提升氣象農業科技服務能力;發展農業氣候資源和充分利用新技術4個方面來處理應對氣象農業科技服務中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氣象為農業科技服務的能力。

  關鍵詞:氣象;農業科技服務;關鍵問題;應對措施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加劇,極端災害性天氣事件不斷增多,乾旱、洪澇、沙塵暴、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濮陽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屬於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處北溫帶,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多幹旱風沙,夏季炎熱雨量較為集中,秋季晴和日照時間長,冬季乾旱少雨雪。年平均氣溫在13℃左右,夏季極端最高氣溫為43.1℃,冬季極端最低氣溫為-21℃。年無霜期為200d,年平均降水量為500~600mm。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濮陽市出現災害性天氣的次數以及強度都明顯增加,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逐年增加。因此,加強氣象農業科技服務,提升農業抵禦氣象災害的能力,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1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發展中面臨的關鍵問題

  1.1投入不足對氣象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提高的制約性

  長期以來,雖然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氣象事業的全面發展,但是由於缺乏專業的規劃理念,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的發展,很容易向上級部門上繳有限的資金,而再次進行擴大和發展的過程中卻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更有甚者為了追求一時之利而不斷破壞現有的資源,使資源喪失了自身的價值,影響長遠發展。資金投入不足是發展氣象農業科技服務中最大的障礙,會對完善基礎設施產生影響。

  1.2氣象預報技術差

  若使氣象農業科技服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必須要研製出與公眾氣象資訊服務不同的產品,提供一系列的定時、定點、定量、精細化的預報產品。氣象農業科技服務在發展過程中受預報準確率的影響也很大。在基層氣象部門中由於受到地方條件以及人員編制的限制,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比較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和中級、高階工程師相對較少,在對有難度的數值預報產品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能力,很難達到定時、定點、定量的要求,這些都是影響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發展的問題。

  1.3氣象農業科技服務與經濟發展需求不相符

  當今,科學技術推動了農業的快速發展,並且逐漸朝著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方向邁進,但是氣象農業科技服務工作仍然根據傳統的方式和流程進行運作,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亟需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結合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特點和趨勢不斷對農業氣象科技服務內容進行完善,尤其是要重點監測和預報精細化的經濟作物。

  2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發展的對策

  2.1加大氣象科技創新力度

  氣象部門應加大氣象科技創新力度,使農業氣象科技服務不斷得到提升。以春季抗旱、“三夏”收種氣象服務工作作為重點,使農業氣象科技服務的範圍不斷加大,結合春季和夏季乾旱、關鍵農事季節做好人工增雨以及消雹作業,要把握好一切有利時機將防災減災工作做好;對氣象資訊預警平臺、手機簡訊、廣播喇叭、電子顯示屏、網路等科技手段進行充分利用,及時釋出和更新重大災害性天氣資訊,並提出相關的防禦措施,使氣象農業科技服務不斷得到提升[1]。

  2.2做好氣象災害風險管理

  對濮陽市當地的農業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編制進行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加強預測和預防,不斷建立健全基層氣象組織體系,將村鎮中的氣象負責人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藉助於氣象預警資訊平臺,將相應時段內的重要天氣資訊以及為農服務策略及時釋出,確保這些氣象資訊和服務策略可以傳遞到每個農民手中,使農民進行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實現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的最終目的[2]。

  2.3加大投入,提升氣象農業科技服務能力

  氣象部門應統籌規劃,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援,加大氣象科技服務的投入力度,要像抓基本氣象業務一樣將氣象農業科技服務工作做好,為氣象科技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奠定基礎。針對農業推出針對性強、科技含量好的氣象服務產品,確保氣象農業科技服務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實現基礎氣象業務同氣象科技服務進行有效結合,不斷提升氣象科技為農業服務的力度。

  2.4發展農業氣候資源,充分利用新技術

  農業氣象部門要對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業和精準的農業進行有效整合,使氣象科技服務的應用能力和水平得到增強。為了使當地區域農業得到發展,氣象部門需要為區域農業提供相關的氣象資訊和資源。另外,在為農業提供氣象資訊的過程中,需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從而為農民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氣象資訊,確保農業生產[3-4]。

  3結語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加劇,氣象災害對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逐漸加重。社會各界開始廣泛關注起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對於氣象部門來說,應對自身能力不斷加強建設,樹立起堅定的信念,提升氣象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推動濮陽市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4參考文獻

  [1]李珂星.縣局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氣象,2005***3***:1-2.

  [2]夏雲海,張美玲,張慧.對滕州市農業氣象科技服務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6***:336.

  [3]陳海成.氣象科技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337-338.

  [4]迮愛琳,王晨.新形勢下發展氣象科技服務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5***30***:224-225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