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論文範文教育論文

  工科基礎課程往往由於數學公式多,理論推導複雜而使學生望而生畏,如何使得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科論文範文一:工科數理統計課程改革與實踐

  摘要:文章針對工科研究生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嘗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實踐探索,包括更新教學理念,擴充教學內容,引進案例教學,統計建模等,使學生學會使用統計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其專業對統計方法的科研要求。

  關鍵詞:數理統計;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統計建模

  數理統計課程是我校工科相關專業研究生的一門必修學位基礎課程,學習該課程的工科專業研究生在其課題研究中要求具備較高的統計分析水平。然而,由於受計劃學時少、教材內容偏理論、統計方法繁多、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習價值取向差異大等因素的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緩慢,影響了學生統計素質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針對上述問題,作者在在近幾年的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中,嘗試更新教學理念,擴充教學內容,引進數學實驗技術,以案例教學為突破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實踐探索,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現代數理統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樹立統計建模思想,學會使用統計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其專業對統計工具的科研要求。

  一、變革教學理念,調整教學內容以適應學生的知識需求

  目前大多數工科研究生的數學素養現狀並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新技術的需要,他們在本科階段的數學基礎僅限於微積分、線性代數、初等概率統計的範疇,對現代數學知識知之甚少,計算機工具的運用能力較弱,嚴重影響了他們在專業研究中的能力發展。所以研究生階段的數理統計課程在某種意義上承擔著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鍛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重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更新教學觀念,強調理論與應用並重、研究與實踐並重,促進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以素質培養為中心,把課程重點放在素質培養上,而不是放在知識的簡單灌輸上。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概率統計思維是一大難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對每一種統計方法的思想進行詳盡解讀,力圖使學生真正掌握統計方法的內涵。比如,假設檢驗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統計思想,其思想原理幾乎貫穿整個統計領域。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利用簡單的實際問題從直觀角度引入假設檢驗的思想,推斷依據原理,可能存在的風險,各種不同假設下所得結論的關係和區別等問題,然後再上升到理論層面,給出正態總體各種情況下引數的檢驗模式,再進一步深入學習非正態總體的引數檢驗、非引數檢驗、方差分析、迴歸分析等其它統計方法,並且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區別和聯絡。如果前期的基礎比較紮實,學生對後續的各種統計方法掌握起來就順利很多。在教學內容上,針對學生知識層次不齊,需求各異的特點,改變教學思想,在教學內容上淡化理論、強化統計思想和方法,重點講授統計方法的內涵、特點和限制、統計建模和求解、結果檢驗及應用等。對理論性較強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而對應用性較強的內容進行了補充。例如壓縮了引數點估計的有關理論,加強了試驗設計和資料分析、多元線性迴歸和非線性迴歸等統計方法的教學,並佈置了相應的大作業進行案例討論,強化其應用。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還注重培養研究生的建模能力。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階段沒有受過建模的訓練,幾乎不知各種建模工具和建模步驟,更談不上靈活應用。所以我經常選擇與工科專業有關的實際案例,融合多種統計方法建模,配合統計軟體的應用,並且對分析結果重點解讀,效果很好。

  二、採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於工科研究生的數理統計課程是在研一開設,幾年的教學下來就發現一個問題,在研一時學生學的還不錯,然而等升到研二、研三開始進行課題研究時,卻不知怎麼著手進行資料分析,經常有學生再回到教室旁聽,或找老師求教。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到的仍然是書本知識,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深入分析,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能夠很好地把所學知識用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在教學改革研究過程中,我大量採用案例教學,收集了數十例與研究生專業領域有關的案例,如環境、生物、經濟等領域,編寫成文件與學生共享。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採取互動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尋求最好的解決問題途徑。在教學中所選擇的案例大致分兩類:一類是成熟的資料案例,比如教材中或已發表文獻中的案例,只需要對案例涉及到實際問題進行分析,適當抽象後選擇合適的統計模型,求出其模型中的引數,檢驗,應用即可;還有一類是往屆研究生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的問題,經過加工整理後形成的案例,更像是數學建模訓練。比如,河道水質治理,企業汙水淨化、空氣質量監測、經濟資料分析等,這些案例都有可能是他們日後面臨的問題,因此更具有實際意義。在這些案例的研究討論中,更側重整個工作流程,在制訂試驗設計方案、收集試驗資料、資料分析、計算機求解、研究結論與應用等每個環節,初步幫助學生了解利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經過這樣的訓練,不少研究生的統計分析水平和資料計算水平有極大提高,不但在研一階段就開始申請到校、省級科研專案,而且積極參加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還有一類案例是反面的案例,我們收集了部分錯用統計、誤用統計、惡用統計的例子,有已經發表在正式刊物的論文,有網路文章,有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有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等等,借用這些反面問題警示學生,在使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慎重,要善用統計,用好統計,正確利用統計方法提高自己的統計分析水平。

  三、利用統計軟體和計算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統計分析水平

  目前許多統計軟體都能夠方便、快速、有效的處理資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取統計軟體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加大資訊量,擴充套件知識面,挖掘出教材文字達不到的直觀、動態效果,使難以理解的抽象理論形象化、生動化,並且為學生以後的研究發展提供統計處理技術手段。對於工科研究生來說,應用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和處理,至少要掌握一種軟體工具幫助其計算,比如,Excel,SAS,JMP,SPSS,Eviews,Minitab等,除Excel外,其它的統計軟體都提供了方便的選單式操作,便於學習和應用。為方便學生學習和掌握,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不但介紹常用統計軟體的特點,而且對所有例題都至少使用一種統計軟體進行求解演示,同時要求研究生在案例分析研究中,使用統計軟體完成計算,並給出軟體輸出結果的合理解釋。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許多學生不但理解和掌握了統計方法,也掌握了資料分析計算工具,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統計分析水平。

  四、建立網路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靈活持續的知識學習和交流平臺

  我們利用學校天空教室網路課程系統,建設了工科研究生數理統計網路課程,為學生營造一個持續的知識學習輔助教學環境,以及師生課餘時間的交流平臺,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從而適應不同專業學生對統計知識和方法的需求。在網路課程的教學資源中,我們不但設立了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課件等常規教學資源的節點,還設立了統計軟體學習、案例討論、大作業、閱讀等拓展類節點,同時網路課程平臺還有通知、留言、線上答疑、論壇等互動視窗,方便研究生課後學習、交流和研究。網路課程執行三年來,受到學生的大力支援和好評。同時也有不少研究生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加大交流互動的力度,增加更多的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學習。

  五、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綜合考核評價系統

  數學課程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一般是閉卷考核,評價內容主要以記憶性知識為主,對於培養創新性工科研究生的數理統計學習目標來說並不適合。工科研究生學習現代數學的特點應體現應用和創新,因此改革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就是必然。我們根據教學內容進度,適時安排課堂作業、大作業、案例討論、讀書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練習,建立綜合考核評價系統,採取多項加權的考核評價方式,結合期末的開卷考試成績進行加權綜合評定。平時的多種形式的考查重點為如何運用已掌握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對於給定的資料資料進行分析、篩選、抽象、建立模型、計算或軟體應用、檢驗及結論解讀等方面的訓練,同時要求以科研小論文的形式提交電子文件,相當於撰寫科研論文的模擬訓練。期末考核則是綜合性的開卷考核,題目多樣化、靈活化,重點考核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所掌握知識的紮實程度。總的來看,重視統計思想的教學,加強統計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訓練是工科研究生數理統計教學中的一項長期重要內容和任務,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來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統計知識的能力、提升研究生在所研究專業中統計方法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夢,孫海燕.工科研究生應用數理統計教學改革的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62-63.

  [2]肖枝洪,郭明月.研究生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00-103.

  [3]鍾波,劉瓊蓀.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改革[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4***:137-140.

  [4]劉旭華,田英,陳薇.對研究生數理統計課程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0***7***:76-78.

  [5]趙姝淳.對研究生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的探討[J].大學數學,2007,23***4***:27-29.

  [6]R.L.奧特,M.朗格內科.統計學方法與資料分析引論[M].張忠佔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工科論文範文二:高職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

  摘要: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髮展,自身因素成為了阻礙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高職院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工作仍然面臨許多的不足。結合高職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展開分析,探究高職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思路。

  關鍵詞:高職 工科學生 人文素質 教育實踐 路徑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目前,高職院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方面還有待加強,高職院校探究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對於提高工科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職院校強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高職院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

  1.1專業教育背景單一,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我國高職教育興起較晚,但高職教育發展的速度很快,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國高職教育仍然處於發展階段,進行專業教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通常是在模仿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工科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面對單一的專業教學背景,高職院校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缺乏對學生情商培養的重視程度,造成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

  1.2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強化對工科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高職專業的教學內容仍然是傳授理論知識為主,採用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進行教育,這種教學模式不利於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工科學生的發展。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雙師型”高職教師的人數的比例很低,部分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不夠高,缺乏實踐的經驗,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科學生。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評價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理論為主,不利於工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部分學生盲目的追求成績的高低,忽視了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導致高職院校工科學生的創新能力較差、人文素質不高。

  1.3工科學生自身思想觀念的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工科學生很容易受到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導致高職院校很難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從為社會提供專業人才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企業培養具有高素質以及健全人格的專業型人才。從工科學生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個人能力。從這兩個角度來看人文素質教育問題,它們兩者相互之間不僅沒有衝突,還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部分工科學生受功利思想的影響,為了實現某種功利性的目標,進行短期且見效快的專業技能學習,不重視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

  2探究高職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路徑

  2.1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明確人文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

  思想觀念是工科學生行動的先導,同時行動也能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作為工科專業的高職院校應該明確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人才能力相互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不斷完善和改革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課程設定、考核體系、學生管理等方面,逐步實現高職教育的“重理輕文”到“文理滲透”思想觀念的轉變,不斷提高工科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工科學生全面發展。不僅如此,高職院校還應該努力實現“教學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教學思想上的轉變,“以教師為主體”向“師生互動”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引導學生髮揮自身的優勢,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2調整課程設定體系,設立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的選修課

  普遍高職院校的學制為3年,相對來說工科學生的實習實訓學時較長,學校應該合理規劃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時間,並且適當的增加一些相關的代表性課程。比如,歷史、語言、哲學、藝術等人文課程。將課程劃分為必修、選修和講座三個方面,並以選修為主,以必修和講座為輔。這樣的安排能夠突出人文課程的系統性,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喜好,合理的進行課程的選擇,有針對性的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2.3組織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發揮工科學生的優勢高職院校組織工科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是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能夠有效的培養工科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學生在發明創新、科技製作、工藝設計等方面有專業的優勢,因此,有效的開展高職科技創新活動,不僅不會影響學生課程作業完成的質量,一定程度上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更好的進行學術方面的科技創新研究。高職院校應該支援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工科學生進行學術成果的研製和開發,組織研發出優秀專業成果的工科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競賽,促進工科學生人文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點工作。目前,高職人文素質專業教育的背景單一,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科學生自身同樣存在功利主義的思想觀念。針對這一狀況,高職院校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明確人文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調整課程設定體系,設立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的選修課;組織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發揮工科學生的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工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軍,張帆.高職院校工科學生素質教育路徑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29-30,41.

  [2]黃飛青.高職學生職業人文素養的基本內涵、基本特點探析[J].科技視界,2013,***23***:24,29.

  [3]曾頌勇,賈建紅.高職工科專業人文素質課程設定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