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好數學的技巧

  數學在眾多學科中一向是比較受重視的科目,更重要的是運用數學知識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

  

  1.讀的方法。初一同學往往不善於讀數學書,在讀的過程中,易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那麼如何有效地讀數學書呢?平時應做到:

  一是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枝幹,並能粗略掌握本章節知識的概貌,重、難點;

  二是細讀。對重要的概念、性質、判定、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等反覆閱讀、體會、思考,領會其實質及其因果關係,並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求教***;

  三是研讀。要研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絡,研討書本知識安排意圖,並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形成知識體系,完善認知結構。

  讀書,先求讀懂,再求讀透,使得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2.聽的方法。“聽”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識,而初一同學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果下降。因此應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做到: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的引入和形成過程;

  ***3***聽懂教學中的重、難點***尤其是預習中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知識點***;

  ***4***聽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及應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5***聽好課後小結。

  3.思考的方法。“思”指同學的思維。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離不開思維,數學更離不開思維活動,善於思考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於思考則學得死,效果差。可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掌握好知識的前提。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往往還停留在小學的思維中,思維狹窄。因此在學習中要做到:

  ***1***敢於思考、勤于思考、隨讀隨思、隨聽隨思。在看書、聽講、練習時要多思考;

  ***2***善於思考。會抓住問題的關鍵、知識的重點進行思考;

  ***3***反思。要善於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4.問的方法。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不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學科的學習無不是從問題開始的。但七年級同學往往不善於問,不懂得如何問。因此,同學在平時學習中應掌握問問題的一些方法,主要有:

  ***1***追問法。即在某個問題得到回答後,順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捨,刨根到底繼續發問;

  ***2***反問法。根據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來;

  ***3***類比提問法。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質等的相互關係,通過比較和類推提出問題;

  ***4***聯絡實際提問法。結合某些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

  此外,在提問時不僅要問其然,還要問其所以然。

  5.記筆記的方法。

  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沒有筆記可記,有記筆記的學生也是記得不夠合理。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都記下來,用“記”代替“聽”和“思”。

  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學生作筆記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在“聽”,“思”中有選擇地記錄;

  ***2***記學習內容的要點,記自己有疑問的疑點,記書中沒有的知識及教師補充的知識點;

  ***3***記解題思路、思想方法;

  ***4***記課堂小結。並使學生明確筆記是為補充“聽”“思”的不足,是為最後複習準備的,好的筆記能使複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

  小升初的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有預習也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實際上,預習是項大本領,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 和自我管理的一次昇華。預習主要步驟有:1.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2.畫,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一定要反覆閱讀、 分析、思考,並進行必要的識記。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個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3.做,嘗試完成課後的習題,不太理解或無法解決的做個重點標記,帶著問 題自己從課本中去找答案,若能解決,則對自己原來的預習閱讀缺漏作出補充;如果仍然不太明白,留待課堂觀察老師怎麼處理該環節問題。這樣既提高課堂聽課的 注意力,也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點問題,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反思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為何無法獨立解決,是哪個部分沒能突破,可以為以後的學習確定方向。做好課前預 習,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這樣聽起課來就會覺得很輕鬆,老師的問題也能積極迴應,增強聽課的專注力和興趣。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將使孩子們的後續 學習輕鬆愉快。

  課前提前一分鐘進入狀態,課後再用一分鐘簡單整理,歸納。長期堅持下來,會有很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前提前準備好課本和學習用品,如黑、紅兩色0.5水筆。重 點,易錯處可用紅筆做標記,0.5水筆是中考要求用筆,一開始就習慣,以後就用的順手。課堂練習本,筆記本等都提前放課桌上,每節課堅持,養成習慣。一旦 習慣養成了,對於一個初中學生來說,不但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能使他們終身受益。

  作業

  做作業是學生獨立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基本要求是:態度認真、獨立完成、步驟完整、 書寫整潔規範、認真訂正。初一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為交作業而做作業的現 象,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我建議應該先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 理,然後再獨立完成作業。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在書寫格式上要規範、條理要清楚。作業點評一定要用紅筆做標記,便於複習時重難點突出。

  建一個錯題集,反思總結方法

  最有效的學習是學自己不會的和易錯的。做題有兩個目的:一將所學到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二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 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其結果 是做了很多本來已經會做的題目,而不會的或易錯的題目仍然不會,這是一種低效率的學習。我的建議是:學習不是比誰做的題目多,而是要看誰的學習效果好,建 一個“錯題檔案”將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