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習俗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到了立春,人們也會覺得白天長了,太陽暖和起來了,而且,農作物生長加快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立春習俗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習俗

  1.1、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1.2、鞭春牛: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1.3、咬春習俗: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咬春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捲的小販。

  1.4、立春搶春:這裡的“牛土”或“牛紙”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後,也就是在土牛或紙牛被打碎之後,圍觀的民眾搶得的土塊或紙片。人們相信,牛土或牛紙可以帶來吉利。因為人們認為春牛是春的象徵,所以爭搶“牛土”或“牛紙”的行為稱為“搶春”。

  注意事項

  1、立春這一天,出嫁了的閨女不能回孃家。為什麼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時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運氣帶回孃家啦,再就是,春歸孃家去,來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

  2、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著一年都沒有好運氣。這個說法不過是去討個好彩頭,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樣。

  古人的做法對嗎?其實,氣候變化、季節交替是很多慢性病出現起伏的原因。這一點在呼吸內科疾病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如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哮喘、肺炎等等,都容易在季節交替的時候發病。

  食物

  中醫認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吃山藥或大棗,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果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機率,因此非常適合春天食用。

  除了大棗和山藥之外,甘味的食物還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蔔、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最好多吃一些。此外,要少吃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品,它們會阻礙春天體內陽氣的生髮;多吃大蔥、生薑、大蒜、韭菜、洋蔥等溫性食物,能起到祛陰散寒的作用。

  由來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