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一種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教師在教學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的教學反思形式,以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為主要內容。對於小學英語,在英語教學教育中會有怎樣的故事?會有怎樣的體會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讓學生在寬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本學期,我擔任小學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英語中有這麼一句諺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寬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我教的五年級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同。因此對於相同內容,就需要設計不同的練習形式,目的是照顧更多的學生。

  我努力上好每節英語課,如果是按照教材死板的教,學生根本不願意聽,我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教單詞的時候 ,利用簡筆畫、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以後,通過遊戲,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單詞,比如猜單詞,看誰說的多,看誰發音發的準確,還可以讓他們自己來拼讀單詞,這樣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英語的教與學,將學英語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學生自發的想學,自主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開放的學習模式中探索與實踐,同時做到創新與發展。

  教課文的時候也要注重方法,不要自己一直講,他們在下面也聽的混沉沉的,現在的課本顏色非常鮮豔,設計也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每節課的授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在課堂裡,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多練,老師要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大部分學生基本弄清了課文內容,然後再放錄音,學生聽課文內容,跟讀課文內容。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分小組練該句型。課堂的內容,要難易結合,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的要求,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吸引,要隨 時掌握讓他們的思路跟你走,如果有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了,就要變化方式,提幾個問題,做個小遊戲,教點有趣的知識,然後繼續學下去,對於對話教學,適當增加一些比較實用英語日常口語的內容,”Can you help me ? Good lucky! Best wishes for you! I′m sorry!……等等在生活實際中滲透它,同時將教材進行拓展、延伸, 以方便學生交流應用。 我們可以根據內容及各人的特長承擔不同的角色,通過表演,藉助動作、姿勢和表情,利用模型、玩具、圖表、簡筆畫,利用卡片等種種方式創設情景,學生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七八個小組的學生都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我根據各小組表演的情況分別給予表揚 “Well done ” “Very good” 等等,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 以提高學生參與操練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在要相信自己,多說,多練。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要學會用課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豐富學生的語言資源。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英語的提高。 給學生一客觀全方位的評價,讓優等學生在看到自己成績的同時感到自己的不足;讓學困生在感到自己不足的同時看到自己的亮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只要教師用一些心思,想一些點子,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把自己的課堂變的多姿多彩,帶著好心情去上每節課,那麼,我們上的每節課都會豐富多彩的!

  篇二:一個後進生的轉變

  轉化後進生是教育工作中一個重要環節,開展德育工作,教師是關鍵。 在一個班裡,後進生人數不多,但能量很大,破壞性很強,影響面很廣。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現在的一些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不求上進;一些學生由於家庭困難或者意外變故,嚴重影響學習,造成無心向學而成為後進生等等。

  後進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對他們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以下我就以我教育工作中的一個案例來說說我對後進生教育的看法。

  李太子,男,6歲,聰明好動,學習態度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作業字跡潦草,而且經常性跟同學打鬧,但好在他不管在校內還是校外一般不會做出格的事情,因此我把他定性為思想素質還可以的後進生。

  首先我開始了尋找並分析原因經過多次與他交談,以及從學生和班主任處瞭解到他之所以成為後進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對孩子不聞不問,由爺爺奶奶撫養,任其發展,因此導致他形成了自由散漫,上課不認真,愛和同學打鬧,還經常撒謊等惡習。他對學習也沒有興趣,喪失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然後我抓住閃光點,增強他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對學習的信心。通過從其他同學反饋來的資訊,他還是挺喜歡看書的,並且我在課堂上也發現前15分鐘能認真學習唱歌,並且有時候還能舉手回答問題,於是我在每節課前會適時安排他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比如說在學第三單元愛勞動時,我讓這位同學講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在第四單元學習小動物時,我讓這位同學講個小青蛙

  找家的故事。並且我在課堂上創造機會讓他多發言,並且及時給予恰當的肯定的評價,表揚。另外我還和其他課任老師交流他的情況,請他們在課堂上對他多關注。經過一段時間,老師們都發覺,他在課堂上的精神面貌有明顯的改觀,並且上課效率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愛和同學打鬧這一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在此基礎上我找他談了一次話,和他交流這段時間以來他對學習的看法,他自己覺得對上課比較感興趣了,但是不願意做作業,問其原因,他說不會做,其實我從背後瞭解到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懶惰不願意做,這是從小積下的惡習。對此我也不著急,我只是在談話最後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老師希望他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做好這一點。而我對此的做法和我對他課堂教育的方法一樣,增強他的興趣。一段時間後,他的課堂表現得有模有樣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再次找他談話,與他交流和同學打鬧害處及危險性,他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他也表示在今後會努力聽好每一節課,做個好學生。

  篇三:小學五年級英語教育敘事

  本學期,我擔任小學五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英語中有這麼一句諺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寬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記得似乎有人說過: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改變它的寬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經為自己的工作而困惑過,但是就在這幾天讓我突然間頓悟,生活不一定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它! 我教的五年紀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同。因此對於相同內容,就需要設計不同的練習形式。目的是照顧更多的學生。

  我努力上好每節英語課,如果是按照教材死板的教,學生根本不願意聽,我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教單詞的時候,利用簡筆畫,圖片和多媒體等多種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他們以後,通過遊戲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單詞,比如猜單詞,看誰說的多,看誰發音發的準確,還可以讓他們自己來拼讀單詞,這樣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英語的教與學,將學英語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學生自發的想學,自主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開放的學習模式中探索與實踐,同時做到創新與發展。

  在教學中,我也茫然過,感覺學生越來越不會,有時候感覺是自己一個人的課堂!學生的基礎本來就很差,再加上沒有環境的薰陶,運用的很少,遺忘的又多!所以有時候很無奈!消極的時候會想,“反正自己盡力了,學個啥是個啥吧!他們也沒有正確對待英語的態度!”但是,自己的責任心又說服自己:“這是關係到學生一輩子的事,不可以得過且過!真的盡力了嗎?”所以又會重新打起精神,反思自己的不足,如何能夠讓學生接受知識,把知識變成自己的!

  英語是語言,所以就堅持讓學生早上那個多說一點,多記一點!平時多寫一點„„就是這平時的一點點,讓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再是一無所知。

  會過頭來又想,和他人比起來,自己的不足太多了,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教學技巧,不斷的積累教學經驗„„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好的人們教師。 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希望自己以微弱的力量為我的學生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為他們今後的人生做一個小小的鋪路石。

  我堅信:沒有不能改變的人生,也沒有不能提升的幸福!

  篇四: 我在走向優秀

  記得似乎有人說過: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改變它的寬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經為自己的工作而困惑過,但是就在這幾天讓我突然間頓悟,生活不一定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它!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想不想去改變?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

  “hello,miss zhao!”每當聽到孩子們這種真摯而稚嫩的問候,望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我心中的感動油然而生。每天我被身邊的一切感動著,特別是孩子們的樸實、純真,還有善良„„

  從教多年來,總是在高教部巡迴任課。高年級的孩子無論從課堂紀律 ,還是從課後作業都有較強的自覺性。所以省去了很多很多苦口婆心的叮囑。今年初教三年級,真讓我憂心重重„„憂慮一:孩子們雖說是上三年級了,其實心理年齡仍然停留在八、九歲,太好動、愛鬧騰。剛開始的時候,我想用“下馬威”,可是,無知者無畏呀,儘管我虎著臉,教棍敲擊著桌面“梆梆響”,很多孩子仍然是不屑一顧。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說話的;有作小動作的……,我就使勁喊:“坐端正”,還沒靜到一分鐘,整個教室又像市場一樣,我上一節課比原來給高年級上了十節課還費勁。一節課下來,我是筋疲力盡,孩子呢,什麼也沒聽懂,說實話,我很壓抑,更是擔心,像這樣下去,教學成績肯定是一塌糊塗。課下我就反思自己,肯定是自己的方法不當,學生是生面孔,我也是生面孔,我不瞭解學生,學生也不瞭解我,學生不喜歡我,那肯定就不喜歡我的課了,我想我應該走進學生的心裡,要與學生交流,與學生溝通,於是我就利用課餘時間找愛講話的愛做小動作的學生交流,問他們幾歲了,家在哪裡,喜歡玩什麼,並告訴他們,老師也愛玩,很想和他們在課間一起玩,但上課的時候必須好好聽講……,這一著還真靈,上課的時候這些孩子坐的很端正,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教他們讀單詞讀句子時,有的捂著嘴,有的不敢張嘴,有的聲音像蚊子一樣,我被這一幕給逗樂了,我輕輕地走過去撫摸著孩子的頭告訴他們:“咱們要對自己有信心,自信會讓我們變得很帥、很美。”孩子們笑了……

  開學近一個月了,師生間的情感在昇華,現在走在校園裡,總能聽到孩子甜美的英語問好聲,我感動他們帶給我的快樂和幸福。

  偶然在一次下課的時候,我習慣性地走進一堆孩子的中間,問道“你們喜歡上英語課嗎?”“喜歡!”孩子很肯定的告訴我。“英語很有意思。”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記得有一天早晨,我剛走上樓,孩子們就親切地和我打起招呼來,其中一名平時很靦腆、害羞的孩子突然鼓起勇氣,走到我面前,“hello……”話到嘴邊似乎想了很久極力記住的話語又咽了回去,過了半晌,感覺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很欣喜地從嘴裡冒出一句“I’m Miss Xie.”。同學們立刻笑起來,都忙著幫她糾正起來,孩子好象很不好意思的樣子,我很開心地摸摸這個孩子的頭一邊給孩子糾正,一邊當著大家的面表揚了她的勇氣,孩子們熱烈的掌聲觸動了她的心靈,她抬起頭,開心地笑了。

  我打量了一下週圍,很是融洽,於是準備上課了,這時坐在前排的一個孩子突然舉起他的小手,經過我的允許後,站起來,眼睛撲閃撲閃地說,“老師,我們很喜歡英語”,“那你喜歡老師嗎?”“嗯。”孩子們都開心地笑了。雖然只是幾句話,幾分鐘的事情,可是這比上一堂精彩的課更讓我欣慰。也足以說明了我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報。同時我也更加堅信了: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喜歡你,才會喜歡你的課,喜歡你的課,成績就自然不用擔心了。

  因此,課堂是我們育人的舞臺,幕後也要不斷地鼓勵孩子,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尤其是那些需要關愛的留守孩子。同時當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時,說明愛就在你身邊。

  篇五:

  記得似乎有人說過: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改變它的寬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經為自己的工作而困惑過,但是就在這幾天讓我突然間頓悟,生活不一定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它!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想不想去改變?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

  轉眼間,參加工作也一年多了!在這一年裡我一直從事著英語教學工作,與學生一起學習英語.在這一年間與天真可愛的孩子們發生了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跟孩子們唱唱跳跳,學學玩玩,氣氛融洽的學習.

  當我剛走近教室的時候,望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想起了我上小學時候的情景,記得那時的自己也和他們一樣有著貪玩的心和調皮的面孔。下課了,也是在操場上瘋狂的玩耍……上課時,看著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的心情好極了。互相作完自我介紹後,我就開始上課。一開始他們還饒有興趣,可後來就坐不住了:說話的、打鬧的、做其它事情的教室裡亂作一團。沒辦法,又得停下來講紀律,就這樣說說停停,一節課下來,整個人像虛脫了一樣。我不由的又懷念起中學課堂,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那多輕鬆!哪像今天,還以為唬小學生挺容易呢,第一天就當頭給了一棒。下課後,坐在桌子前細細地回想今天的課:“為什麼會上成這樣?”想著想著,腦子裡突然閃出一位前輩在開學前對我說的話:“小學課堂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設計活動讓學生提高積極性.小學課堂必須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最關鍵的就是培養興趣。記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第二天,我事先準備好的卡片踏進了教室。起立——我不要了。擺擺手,對他們說了聲:“Hello!”,很多學生一聽到這個熟悉的單詞,都爭著向我說Hello.於是我趁勢伸出手和學生一一握手,面帶微笑向他們問候著:“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一下子,在我面前伸出了許多小手,爭著和我握一握,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接著我又讓他們來了一次英文歌對唱,看著學生們漸漸融入英語環境中,我拿出做好的圖片、卡片開始上新課,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我採用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卡片在學生手中傳遞,當我說:“stop!”,手中有卡片的學生必須站起來,大聲念出手中的單詞,學生都非常喜歡這個遊戲,不知不覺幾個單詞就在看似玩耍的遊戲中深深印在學生的腦子裡,我也舒開了眉心,開心極了。孩子們在蹦蹦跳跳中學會了知識,也讓我知道孩子們好動的天性真的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如何利用好這個禮物,對於每一個教育者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和這些小孩子們相處融洽的同時,使我堅信一個道理:課堂不僅是老師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學生們體會知識的舞臺,讓學生、老師彼此快樂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

  在教學中,我也茫然過,感覺學生越來越不會,有時候感覺是自己一個人的課堂!學生的基礎本來就很差,再加上沒有環境的薰陶,運用的很少,遺忘的又多!所以有時候很無奈!消極的時候會想,“反正自己盡力了,學個啥是個啥吧!他們也沒有正確對待英語的態度!”但是,自己的責任心又說服自己:“這是關係到學生一輩子的事,不可以得過且過!真的盡力了嗎?”所以又會重新打起精神,反思自己的不足,如何能夠讓學生接受知識,把知識變成自己的!

  英語是語言,所以就堅持讓學生早上那個多說一點,多記一點!平時多寫一點……就是這平時的一點點,讓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再是一無所知。

  會過頭來又想,和他人比起來,自己的不足太多了,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教學技巧,不斷的積累教學經驗……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好的人們教師。 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希望自己以微弱的力量為我的學生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為他們今後的人生做一個小小的鋪路石。 我堅信:沒有不能改變的人生,也沒有不能提升的幸福!

  篇六: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願、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照顧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小學的英語教學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基於此,我立足於課文內容,設計出了一些能激趣、導趣的活動形式,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一、聽聽、說說、做做。

  例如,在教完1-10的數字後,我讓孩子們拿出小棒,如果老師發出的指令是:"Ten."則學生取小棒用英語數數,這樣既玩了,又複習了數字,一舉兩得。又如,在教學Body時,我讓孩子們一起來做Touch遊戲,即老師發指令,學生邊做動作,邊重複身體部位名稱。如,老師說:"Touch your mouth. "學生邊指自己的嘴巴,邊說:"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二、演演、說說、唱唱。

  表演是學習語言的有效途徑,小學生更有愛表現的慾望,如在教學Animal時,讓孩子們抓住每種小動物的特徵,邊讀單詞邊做動作,邊做動作邊找相應的單詞卡片,整個課堂就像是一個可愛的動物園,學生們的表現力特別強,情緒高漲。在教學活動中,我還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唱歌,因此,在教學中,適時地教一些英語歌曲,既可以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記憶,活躍氣氛。

  三、聽聽、說說、畫畫。

  這種方法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在頭腦中將英文單詞與相應的圖聯絡起來,從而增強分辨、記憶單詞的能力。例如,在學習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氣情況的單詞的同時,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圖畫來表示單詞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搖扇子表示hot,打傘或穿雨衣表示rainy,頭戴紗巾或樹枝搖擺表示windy,戴墨鏡表示sunny,打雨傘、搖扇子表示hot and rainy……。由此,我認為趣味活動已成為小學生愛學、樂學、會學英語的動力,這些趣味活動對於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確實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凡事皆有度,趣味活動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教師把握不好時機和深度,那麼有時反而會使教學步入誤區。例如,我遇見一個學生,聽說他剛開始學英語,就問他:"小貓用英語怎麼說?"他回答:"小花貓,喵喵喵,cat cat是小貓。"我又問他:"蘋果怎麼說?"他說:"蘋果是apple,apple,apple是蘋果。"對他而言,小貓、蘋果的英語單詞和漢語是一個整體,每次他都必須經過兒歌這段思維才能想起英文單詞。還有,老師常常愛把要學的英語句子編成歌曲教給孩子們唱,這種形式學生很喜歡,可是有的時候單詞的發音會因為單純迎合歌曲的調子而被扭曲,由此導致學生髮音不準,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我認為,我們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好時機和方法,讓孩子們既學到正確無誤的語音、單詞和句子,又體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