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幫助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重要寫作方式。為了促進幼兒教師主動觀察現象、記錄過程、分析問題、反思自我,同時為了便於各幼兒園園長、教師交流教育經驗、體悟教育心得,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尋找春天

  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識字教學是學前班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孩子剛開始拿筆寫字,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學前班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把識字教學滲透到遊戲活動中,會讓學生在玩中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比如:摘蘋果,開火車,找朋友等等一個小小的遊戲,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奇妙有趣的,他們會樂此不疲的認、讀。 沒多久,我發現學前班學生識字存在著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現象。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

  由於學前幫孩子來自不同幼兒園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個別的學生認識的字比較多,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之前我也採用過積極鼓勵、輔導,卻發現效果並不明顯。因為我根本也輔導不過來。後來我想:何不將認識字較快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資源呢?讓他們成為我最有利的教學小幫手?誰學的快,筆順記得又準,就可以當小老師。

  想到了就去做。這樣,在識字教學中,小組成員就可以一對一優差互補,共同進步,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筆順寫得對,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心,也讓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同時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字記得也比以前紮實多了。

  “小老師”是我現在教學中採用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學習過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寫給大家看。對於確實讀得好、寫的準,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幾個生字後,就積極地找到老師,前來應聘“小老師”教認讀生字。一時間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教學的路像是二萬五千裡裡長征,等著你克服重重困難,前面是春天;又像是一條荊棘中藏著美麗的花朵的路,等著你去發現,收穫更多的鮮花。因此,要努力的歷練自己,一邊前行一邊除去道路上那些障礙與荊棘,讓鮮花露出燦爛的笑臉,讓春天時刻存在。怎麼才能克服重重困難,讓前進道路上的荊棘與障礙不傷到孩子也不傷到自己 。這是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困惑的問題,也是我們積極探索的問題。教學中需要我們時刻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反思中得到啟示,春天就在我們眼前。

  篇二:

  今天講《聰明的烏龜》時,我曾提問:“你們喜歡>故事中哪個小動物?”故事中狐狸要吃青蛙和烏龜,可是烏龜很聰明,想辦法戰勝了狐狸。依照我們的思維,應該是喜歡烏龜的,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預設。多數孩子回答喜歡烏龜,可是趙正陽的回答讓我很不理解,他喜歡狐狸!趙正陽解釋說:因為狐狸很漂亮。我遲疑了,不知道這節課該如何繼續下去。這時其他孩子們給我解了圍:“狐狸太壞了,它欺負小動物。”趙正陽不服氣地說:“我們可以教育它,這樣它不就會變好了嗎?”教育狐狸,這是一種好提議,我順水推舟地說:“我們怎樣教育狐狸呢?”孩子們熱烈地討論了起來,整整一個下午,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漲,也想了很多很多教育狐狸的辦法。通過孩子們對狐狸的教育,狐狸不再欺負小動物了,變得更可愛了,孩子們的心中又多了一個美好的形象,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當時我直接否定了孩子們的回答,在情感上會對孩子們造成傷害,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能限制孩子們的想象力,嚴重的會形成現在普遍存在的“板鴨子”。這次關於“教育狐狸”的話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探索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想問題的角度也多了。

  我們思想中常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總認為孩子就應該服從大人,他們的一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是不可取的。一旦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預設不相符合時,總是想方設法地為自己找藉口,“苦口婆心”地勸說,然後“心滿意足’’地看著孩子走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來。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沒有創新意識,只會按部就班,因循守舊,過早地成為>素質教育下的“板鴨子”!

  只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才能真正瞭解孩子們的意願,走進他們的心中。學會在隨機教育中關注孩子的想法,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才能真正體會到孩子成長的快樂;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自己勞動的甜蜜

  篇三:老師是孩子們的榜樣

  在校園裡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們要養成各種好行為好習慣。但有時我們大人在生活細節上也存在各種缺點,殊不知孩子們會模仿我們,我們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班級裡每次到了收拾時間,總會有一大半孩子不會認真收拾,有些偷懶,有些拖拉,有些根本不在意老師的話。只有少數幾個孩子在認真打掃收拾。這樣一來,每次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一直拖延到十幾分鍾。每次我總會表揚那些認真打掃的孩子並給他們獎勵。本以為這種獎勵方式會影響其他孩子,結果其他孩子還是任意妄為的樣子,從不改正。

  有一次到了收拾時間,外方老師把資料放在學生的桌子上一團亂,而外方老師沒有收拾。一個孩子跑過來告訴我,為什麼那個老師的東西自己也不收拾,還要我們幫她收拾,上次也是這樣。我頓時無語了。我只能告訴孩子:“老師可能忙,我們可以幫她一起收拾嗎?”其實老師的一行一動孩子們都看在眼裡。所以做個優秀的老師需要從自身的良好品行做起!

  篇四:如何對待“犟脾氣”的幼兒

  朱麗琴 靜韓,一個“脾氣犟”的小男孩,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稍不順心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很容易生氣。

  案例一:這一天,做操時,我讓小朋友一組一組排好並走到操場。輪到靜韓走時,他就是不走,後面的小朋友被擋住了,就說他的不是。於是他不高興了,就躺在地上,不管怎麼說,他就是賴著不走了。原來是因為班上小朋友帶牛奶來喝放在桌子上,他就乘此機會拿走。而後,不管你如何說,他就是喝定那瓶牛奶„„

  案例二:做完操後幼兒自由活動,一些小朋友在玩積木。朱辰煜一人靜靜地搭一座房子,剛叫我看呢,就被靜韓給弄倒,高興地笑了。跟他講理,讓他跟辰煜道歉,他就蹲下哭鬧„„

  案例三:自由活動結束了,小朋友們都有序地上廁所,而他卻一個人到處跑。大家上完廁所都回教室乖乖坐下時,他又跑去別的地方玩耍„„

  思考: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靜韓的表現“反應強度”比較強烈。所謂反映強度是指情緒反應的強弱,一般來說,反映強度較弱的孩子易相處,反映強度較強的孩子,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得到別人的關照,但一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吵大鬧,常惹得大人生氣。 靜韓屬於反映強度較強的幼兒,以往是他著急生氣,我也著急生氣,最後往往是他累我也累,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通過不斷地研究這類孩子的性格,並不斷地改變教育的方法,發現像以前一樣著急,試圖下“猛藥”來解決這種行為,是不切實際的。瞭解這類孩子的問題後,我改變了以往的急噪、焦慮心理,而以平靜、平和的態度來對待、解決。

  第一,調整心態,避免激化。在孩子情緒激烈的情況下,我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平靜的心態解決事情,以免事情的進一步激化,然後尋找時機,主動地與他交流,分析原因,引導他尋求解決事情的辦法,使孩子這種強烈的情緒得以緩解。

  第二,家園配合,步伐一致。針對孩子的情況,及時和家長聯絡,溝通交流,傳授正確的指導方法,步伐一致來對待孩子的情緒反應,慢慢緩解情緒反應的強度。

  第三,循序漸進,適時強化。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等到他對待事情的情緒有所改觀時,我們就及時給予認同,鼓勵和表揚他,讓他意識到進步後的“益處”,從而使情緒反映強度漸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