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的研究論文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反映,是人腦的基本活動形式,是人的一種高階的心理活動形式。數學思維就是數學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形式。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的培養的研究全文如下: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作為教學重點,只有學生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樂於去思考和探索,去發現數學中的奧祕,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拓數學思維。要想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教師就要保護好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探索好奇心。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應該是靈活的,有創造性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效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教學過於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而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步推進,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得到了更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所以,我們要有計劃地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新思路,這是我們小學數學必須關心每一位學生的首要問題。

  教師應充分理解數學教材材料,用已知的許多因素積極教導學生去分析和理解數學中的概念、解題步驟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點是很重要的,教師要積極地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興趣是教學中最好的營養和催化劑,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認真分析學習材料,分析數學問題的思維就會更加清晰。

  在學習中,如果學生體現出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習效果就會得到明顯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發揮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

  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認真觀察事物的能力

  培養小學生對新事物的觀察能力,增長新知識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小學數學教師要教給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的基本方法,使學生了解觀察的意義是通過對事物表面發生的現象的觀察去了解它的本質,發現客觀規律,進一步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能,開發新的學習目標。通過認真觀察和細緻分析,在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得到對於新知識的理解。沒有觀察就沒有聯想,就不可能有一個準確的結論。為了讓小學生學會總結和創新,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自覺地培養學生的思維,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只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很多的數學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運用合適的教學用具來輔助教學,使這些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深入淺出,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新事物,探索新思路,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這些知識,使他們的思維活躍,印象深刻,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享受到數學學習的無盡樂趣。

  二、培養小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的智慧體現在他們的手指上。很多數學知識的獲得都可以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輕鬆自在的動手活動中學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等概念時,學生都知道1米等於100釐米,可是在他們的腦海裡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印象:1米到底是多長?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再枯燥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可以為全班同學量身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量身高,體會米和釐米的區別和聯絡。

  又如在學習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把長方形剪成相等的三角形,通過形象直觀的感受,讓學生由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來推斷出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總之,學生在邊動手邊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獨立的思考和探索,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提高。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正確引導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小學生積極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教師積極運用啟發法教學,培養學生的求異發散思維

  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於數學題的講解,採用什麼樣的語言使學生了解和儘快接受是關鍵。如果學生不理解題意,教師應立即採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慢慢地,學生就會有新的發現。教師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手勢或圖形直觀講解,逐步加入,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小學生新的解題思路。教師通過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掌握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二***利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來拓展學生的發展思維

  一題多解的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且會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從而讓小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發現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從而拓展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新思路會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感,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師在小學階段不應該單純培養興趣,更要重視開發新的思維能力,應著重於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發展相結合。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開拓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