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的差異在哪裡

  雖然日本文化深受中國影響,但是兩者之間的差別卻也很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語言

  中日兩國自古以來一直就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得益於這優勢,兩國的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日本人稱“中國は日本の文化の母國である。”但是中日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背景和環境,所以兩國之間還是存在很多的差異,現在就其文化方面的差異淺談一二。

  語言

  問候:在很多日劇中可以發現,日本人問候的方式是不同的。上午10點之前是”おはよう”,10點之後到晚上是”こんにちは”,晚上是”こんばんは”, 過年的問候要分年前***どうぞよいお年をお迎えください***和年後***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面對不同的人還要分敬體和簡體,尊敬和簡化的程度也有不同。其複雜程度可見一斑。而中國則不一樣,問好的話一般“你好”“新年好“就足夠了。這源於兩國對禮文化的不同繼承與發展。相比中國,日本寧願麻煩一些也不要刪減,這和日本人的嚴謹是分不開的。 髒話:不得不說,日本語言的乾淨程度在所有語言中是名列前茅的。據我所看的日劇和日本動漫來看,日語罵人最狠的是できそこない----廢物,ちくしょう---畜生,大多數是ちほう---白痴。這些和中國的各種罵是完全無法相比的。這大概也和日本對傳統禮文化的推崇有關。

  拒絕:相對中國人的直接,日本人則是十分的含蓄和曖昧的。一般日本人是不會直接說“不”,而是說”這個~” “有點~”“讓我想想~”之類,他們認為當面拒絕別人是不禮貌的,採用這種含蓄和曖昧,給對方留了面子,也為自己留了後路。但是有好處的同時,也有麻煩,在和外國人交流時,這種曖昧帶來了一些溝通上的障礙。

  道歉:日本人很習慣與說對不起,一遇到事,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對方的錯,都會不住的說”すみません”,這似乎已經成為日本人的習慣。但是中國人把錯誤分的很清楚,一般在確定是自己的錯後,才會道歉。

  聊天:在中國,一般聊天的內容不會涉及性,因為中國人在這方面還是很保守的。但是日本的性觀念很開放,從聊天中就可以看出來。在聊天,特別是男性之間聊天時,他們的話題很容易就牽扯到男女方面,一點都不避諱,在中國人眼中,這實在是不能接受。

  :日常生活習慣

  ただいま:這也許是最常聽見的日語之一了。日本人回家的第一句話是“ただいま”,即使家裡沒有人,他們還是會說這句話。但是中國人沒有這個習慣。我覺得ただいま這個習慣是很好的。《弟子規》中有“出必告,反必面”的教導,一句“ただいま”算是“反必面”了,讓家人安心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讓自己安心呢?---“我回來了”

  友情提示:看日本動漫時,畫面角落中不時出來的友情提醒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比如“テレビアニメを見るときは、へやをあかるくしてちかずきないように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ね”之類,雖然很簡單,但是讓看動漫的人心中很溫暖。日本人的細心與體貼由此可以看出來。國產影視作品這類話語則是比較罕見的。在發郵件這一點上,也可以體現日本人的體貼,有時日本人會在郵件的末尾寫上不用回信,因為他們覺得信件內容不是很重要,擔心對方回信會浪費時間。而中國人則是習慣回郵件,表示已收到。

  影視作品的長度:日劇一般很短,11集左右就結束了,但是動漫很長,像柯南,火影,海賊這類,已經5,600百集了,還沒有完結。但是在中國是相反的,電視劇20,50集的比較多,也有上百的,動畫大多30集以下。這和不同型別的作品的地位有關。在日本,動漫在國際和國內佔的市場份額比日劇大,自然在的動漫上花的功夫就多一些,並且日本人做事很利落,對於大部分關於日常瑣事的電視劇就簡單為上,中國的電視劇戰爭片,時代劇比較多,需要的篇幅就相應的大了一些。

  :飲食

  飲食:在動漫《棋魂》的宴會上,發現了很多於中國相比的不同之處。形式上比較明顯的差異是訊號詞。他們在開飯前和吃飯後會說“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在我們沒有那種習慣。飲食的內容方面差異更大。日

  本料理的最大特點是生鮮海味。最大的原因是日本是個島國,四周環海,並且位於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北海道漁場之內,魚類資源十分豐富,並且,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畜牧養殖,因此日本料理主要的是食物是魚。料理的味道以清淡為主,少油。這個習慣的原因與中國有關。中國諺語“粗枝大葉害死人”在日本的解釋是“油斷大敵”,就是說沒有油就會大禍臨頭。為此日本人決定要惜油省油,不用或者少用油做菜,久而久之發展為以清淡為主的菜餚。至於“生”,日本人主張儘可能保留材料的原汁原味,選擇最不破壞食物天然味道的不做多的加工,生食。而在中國,有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享稱為“八大菜系”。 烹調技法常用的有:炒、爆、炸、烹、溜、煎、貼、燴、扒、燒、燉、燜、氽、煮、醬、滷、蒸、烤、拌、熗、薰,以及甜菜的拔絲、蜜汁、掛霜等。種類繁多,製作複雜,與日本料理相比,中國菜是極繁,日本是極簡了。在菜的外觀上,日本料理更精緻。中國菜講究“色,香,味”,日本料理講究“色,形,味”.有人說日本菜是用眼睛來吃的。的確,美麗的外形是一場視覺盛宴。整個餐桌洋溢著含蓄內斂卻讓人無法忽視的美。另外,日本人很珍惜糧食,碗裡的飯菜一定會吃的乾乾淨淨的,中國人則喜歡剩一點,表示飯菜很好吃,都吃不下了。有一次和千葉大學在一家不怎麼樣的餐館吃飯,我們中國人覺得難吃,都有剩。但是留學生把飯菜吃的很乾淨,雖然事後她們說飯菜的確不怎麼合口味。

  送禮:送禮物給日本人可以說很簡單,也可以說很複雜。日本人並不重視禮物的貴重程度 ,只是代表著一種心意。甚至一塊手帕,一條毛巾也可以當做禮物送出。但是規矩也很多,成雙作對的禮物被認為是好運的兆頭,禮物內容一般是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等,接送禮物要雙手,不當面開啟禮物,當接受禮物後,再一次見到送禮的人一定會提及禮物的事並表示感謝。任何東西不要送四件的,因為日文中的“四”字發音與“死”字相同。也送忌送梳子,因為梳子的發音與死相近。這些規矩和中國的禁忌有相似之處。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接受者的回禮。有個中國人記敘道,剛搬到日本,為顯示友好,給鄰居送了小禮物,本來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沒想到沒一會兒,那個鄰居又回送他了禮物。這讓他很吃驚很尷尬。在中國,當別人送你禮物後,是不能再很短的時間立即會一個禮物的,否則會讓對方覺得你不想與他有來往,急著還人情就互不相干了。但在日本心中,他們是很不願欠著別人的,特別是不熟悉的人。因此有這樣一個說法;折磨一個日本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欠著你。

  :手勢

  手勢:在日劇《nana》中,小川奈奈在拜託別人的時候,習慣合掌放在胸前,這樣很像在中國古代史的祈禱;中國人則是雙手握拳,左手包裹右手,中國人這種和古代的人行禮的方式有一定淵源,也很像西方式的祈禱。

  乘車:在日本影視作品中,有很多主角邊看時間邊往前奔跑的情況,他們是要去趕公交或是電車。在中國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中國的公交沒有時刻表,公交是隔段時間發一次,發車時間有很大的機動性。在日本,公交到站臺的時間是固定的,這也就導致有日本人掐著時間趕公交。另外,因為發車時間的精確固定,可能晚幾秒就會錯過,為了給趕車的人提供方便,車站附近的樓梯,電梯之類的通行工具,不趕車的人往往會盡量靠左邊走,往左邊站,把右邊留給跑著趕時間的人。這體現了日本人的嚴謹和很會為別人著想的品質。在一箇中國人的東京生活記錄中,一開始他很奇怪那些跑著趕車的人,照中國的情況看,車晚點是很正常的,乘客晚一點也沒關係,甚至為了能多拉客,車司機會停車等著但是當他因為幾秒的耽誤而錯過車的之後,他也加入了跑著趕車一族。

  加班:日本是個很喜歡加班的國家,並且有很多是員工自己主動要求的。原來以為只是電視劇而已,但最後一查證,發現日本正是這種情況。加班並不會有額外的工資,有耗神

  耗力,為什麼日本人如次熱衷於加班?日本主張家族式管理制度,實行終身僱傭制,企業常常被稱做“會社”,會社就是大家賴以生存的社團,與很多員工一家子好幾代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這樣一來,公司在日本員工眼中,和家是一樣的。為了讓自己的家更加繁榮富有和諧,作為家庭一員的社員是很願意加班的。在中國則不是這樣 的制度,家和公司在中國人眼中是兩個東西,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主動加班。

  隨著交通工具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的各國的距離愈來愈近,跨國交流愈來愈頻繁,作為鄰邦的中國和日本,雖然因為歷史原因大範圍的交流並沒有理應上的那麼多,但是還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時代的浪潮,有了很多的交流。而作為日語專業的學生,我們應該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多多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增進兩國之間的友誼。通過對兩國的文化差異的比較,更好的理解對方的文化,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