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月色的精品散文欣賞

  月亮漸漸升高,她身著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柳梢,留下溫和的笑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月色的精品散文,供大家欣賞。

  :月色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記憶是抹不去的。月色,不僅是因為它的明亮,還有它的清純,美妙,便成為了我心中永不磨滅的記憶。

  初冬時節的一個傍晚,我到城外散步,看到了冬日的月亮。高遠的夜空,一彎月兒就在頭上,月色是那樣皎潔,路面上灑下清輝,給人柔柔的感覺。在月光下散步,清幽、寧靜,讓我完全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兒時的夏夜,月光下,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瘋玩,感覺那是多麼自由的天地。累了,就躲進父母搭在露天的鋪板床上,看著月亮,數著星星,聽老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相會的艱難。懵懂的少年,不知愁滋味,除了對浩瀚宇宙充滿著好奇,別的什麼都不去管了,枕著大人的故事進入夢鄉,心裡多了一份清涼。第二天,當月亮還在天上偷窺的時候,我們卻又背起書包去上學了。那時,學習於我們來說,沒有現在孩子這樣大的壓力和負擔,讀書少,作業少,每天吃過晚飯後,便是我們玩耍的時候。月色嬌好的夜晚,更是我們開心的日子,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少男少女在一起玩著各種不會厭倦的遊戲,丟手絹、捉迷藏、跳“方城”、跑“麻陣”、分“中美”……而男孩子更多的是喜歡那些具有挑戰性的遊戲。於是,伴著無數美好的月夜,我們在一天天長大。

  稍大一些的時候,我們開始對天空月色充滿好奇,躺在露天的竹床上,會尋找啟明星在哪裡,北斗星為何看上去像勺子?最讓人擔憂的還是“天狗吃月亮”。聽大人們說,出現這種自然現象並不是好徵兆,預示年成不好或有其他災難。所以,每當發生“天狗吃月亮”的時候,大人總是攜全家一起出動,跪到地上,對著月亮被吞食的方向,燃放鞭炮,敲著鑼鼓碗盆之類,說是要趕走天狗,喚回月亮。記得那年夏天,月食出現了,先是紅紅的月亮,然後慢慢地月亮開始變黑,本來明朗的月夜,一下子黑了下來。剎時,整個小鎮上到處是敲擊鑼鼓、瓷盆的聲音,有的還放起了鞭炮,人們還邊敲邊喊“月亮快出來”!我也和大人一起跪倒在地上,對著月亮的方向,用木棍敲著瓷盆,那盆音脆響,但心情卻很沉重,擔心趕不走天狗會給人間帶來災難。也不知過了多久,天空復原了,小鎮才恢復了寂靜。後來,上初中了,我們才知道所謂“天狗吃月亮”,實際上就是地球運轉中的一種自然天象,即月食或月全食。今年12月10日,我國又出現了一次難得一見的月全食天象,可惜那天有些冷,自己又喝了點酒,沒有看到。但從一些天文愛好者拍攝的景觀來看,那簡直是美妙之極,十分壯觀。

  月色,妙不可言,我的人生更是深受其影響。我之好靜,也許緣於月色吧!記得恢復高考我考上中專後,學校的文化課為我們補習了一些古典詩詞和現代散文,常讀一些關於描寫月亮的詩詞、散文,被那些美好的文字所吸引。讀李白關於月光的名句,讓人對月光產生了好感,但卻深藏著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道出了遊子思鄉的愁緒;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借明月抒寫手足之情,讓人何其感慨!而後人更多則以此來比喻人間的美好愛情,說出了分別的戀人對愛人思念的情愫。我真正喜歡朱自清的散文,來自《荷塘月色》描述的那份寧靜,那種意境,有一種百讀不厭之感,而每讀一次便會有不同的感受。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彷彿在與月亮對話。荷塘的幽靜,月色的美妙,把自己無限的心事,向月傾訴,使頗不寧靜的心情,頓時安寧起來。在當時的環境下,還有什麼比擁有一份寧靜的心境更好的呢?讀的次數多了,我幾乎都可背下全文。那一行行描寫月色的文字,也借柔柔的月光把我的人生照亮。所以,許多年以來,我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安然,坦然,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情,從生活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感受世界的美好。我堅信“寧靜致遠”,樂於享受一種“月光下的人生”!

  :月色

  暗夜

  忽然有了光亮

  朦朧中的朦朧的感覺是那麼淒涼

  整個世界都被塗上了淡淡的色彩

  沒了目標與方向

  逝去的歲月又在腦中盪漾

  往日的歌聲又在心裡迴響

  那些的色彩斑斕

  那些的歡笑容顏

  不知早已去了何方

  月色下的垂柳仍舊依偎在小河旁

  月色下的行人有了絲絲彷徨

  要走入冬天的秋季稍微有了些荒涼

  你是否也踏著月色要揚帆遠航

  :荷塘月色

  一直到上學前,我大部分時間是被寄養在母親孃家的。母親孃家是個小山村,懵懂的年月,我在那收穫了太多太多快樂和回憶。這其中,荷塘的如水月色總是最撩人,最溫潤,時常縈迴在疲累後酣睡中的場景裡,慰貼生活的聒噪和傷淚。

  早時的閩南大厝飛簷畫棟,在我小小的眼裡甚至會覺得是巍魁的,門口用青石板砌得平實的大埕約摸有兩畝見方,再往外,是口半月形的池塘,弧線外挺,放養些小魚小蝦,最外端是一排碼得齊整的石欄,依附著一排生機勃然的冬青。

  石欄外冬青的兩側有條沙礫鋪就的小路和麥收用的僅容兩個人側腰避閃的田埂,在裡頭一直往外延伸的便是起伏的碧波了,田田的葉,亭亭的花姿。出資蓋起這座甚至有些堂皇的大厝的外叔公從臺灣返鄉時正逢上嬌憨的粉荷怒放,起了興致,吩咐人在塘中央蓋了個八角的廬亭,廊榭迴旋,並配齊了石桌凳。夏日向晚,老厝的人們只需在埕口取上兩桶沁涼的井水灑去石條凳炙手的溫度,便能愜意的願躺願坐了!

  茶餘飯後,外公會在涼亭的桌上兀自與他的茶缸胖壺杯盞們擺開烏龍陣,豁齒舒發的老人們直把玉盞裡清茗喝到微醺,天南地北,縱橫捭闔,直到菜園子邊相思樹裡倦歸的雀鳥停住鳴囀,“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味道漸濃。暮色四合,華燈初上,短暫的岑寂之後,蛙蟾的鼓譟由零星繼而成片,月華清瀉,樹影扶蔬;水湄溝頭,竹籬叢花都氤氳在如水夜色裡;田頭壟間勞作的人們也陸續戴月荷鋤歸來。

  清風擺過等待開鐮的稻浪搔弄的身姿,稻田清新的氣息吹遍整片桑槐沃野,園子裡的甘蔗林在風裡婆娑作響,搖曳生姿,外公蒔養的花花草草也是時候的送來陣陣清香。撤了茶陣,換上香櫞、佛手,淨過手,老人們抱起琵琶,嘴銜洞簫,手拉二絃,井然有序。

  荷塘裡開始蒸騰彌散著薄薄水霧,先是洞簫的兩聲低沉的試音,琵琶、二絃便唱和著御風裂開,清麗婉轉的南音便如絲如縷,不絕流瀉。屋埕的男女老幼們停止喁喁細語,只有手中蒲扇輕輕晃著,蟄伏的小蟲停止了屬於它們的天籟,蛙鳴狗吠也暫時停息,就連炎熱好像也隨那一聲珠落玉盤的清唱逾山越谷直上青霄了。並不附會高雅,也不論技藝高低,一切都卷舒在我,曠達樂天。小山村便卸去一天勞累的滯重,像躺進竹搖椅的人們,任那舟野自橫,空谷流泉,鬆懈在南音鼓盪著的雅逸恬淡裡,只有村東頭澗渠裡浣衣的村姑們悠遠的杵衣聲迴盪著,若有似無。

  喜好南音的,雖不掌樂器,也讓自己滌除雜念,充盈在那高天流雲裡,瞑神乜眼,掌腳合拍輕擊,時而莞爾,時而撫掌,安逸無我的表情如酣似醉……

  月色恬靜甘美,荷影嫋娜娉婷,小村莊滿足在漁獵耕織的似水韶華里,傳承、賡續!

  外公走了後,那曲曲南音也便作鳥獸散,再沒有荷塘月夜,石上流泉。記憶裡的吉光片羽還會在我找回去時,在老厝的埕前屋後,在亭邊的雜蕪籬間,隨那南音,不經意斜逸,翩若驚鴻的童年便也在那塊“踏鬥”上醒了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