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歷史知識點整理

  高一的歷史科目是同學們必須學習的科目,其中的歷史知識也是要求掌握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第1課 古代兩河流域

  1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三大標誌:文字、國家、金屬工具

  2 兩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經的區域,基本上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國境內。古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

  3 蘇美爾人率先在兩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國家。隨後,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繼在此建立過形式相似而規模不一的王國。其中古巴比倫王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4 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發明者:蘇美爾人。

  5《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兩河流域的著名史詩,用楔形文字寫成。

  6《漢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法典全面維護統治集團的根本利益,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嚴格規定了各個階層的義務,嚴厲懲罰各種社會犯罪,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瞭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曆史的第一手文獻。

  7 促使大河流域國家產生的原因:大河灌溉農業的需要

  第 2 課 古代埃及

  1 埃及——尼羅河的贈禮

  2 古代埃及國家實行高度集權的法老專制統治。

  3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專制權力的象徵,是古代埃及人來世信仰的具體體現,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古埃及社會經濟和建築技術發展的一項具體成就。

  4 古埃及的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1***複雜難懂 ***2***受到強勢的希臘文化的衝擊。

  二

  第 3 課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位於恆河、印度河流域

  2 公元前14世紀至約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歷史,一般被稱為“吠陀時代”,因這一時期最主要的歷史文獻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經典吠陀及解釋吠陀的梵書而得名。

  3 種姓制度:

  產生原因:雅利安人為了更好地統治被征服者

  四大種姓:婆羅門 祭司階層

  剎地利 軍事貴族 ***國王***

  吠舍 雅利安自由民***農民、商人***

  首陀羅 奴隸

  特點:四大種姓職業世襲、內部聯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會權利與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響:種姓制度造成印度社會階層的隔離,阻礙了社會成員的流動,對印度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公元前6世紀,隨著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明顯上升,他們對婆羅門的宗教和種姓特權日益不滿,各種新教派、新

  學說廣為流傳,佛教是其中影響最大者之一。

  4 佛教的創立者:悉達多 ***釋迦牟尼、佛祖***

  佛教經典:三藏經***大藏經***:經藏、律藏、論藏

  佛教倡導宗教領域內的眾生平等,因此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援,傳播迅速,公元前3世紀佛教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5 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史詩的內容雖然多為神話傳說,但也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生活的多個側面以及雅利安人擴張的情景。

  第二單元 古代美洲與黑非洲

  第 4 課 美洲印第安文明

  1 美洲印第安文明三大中心:中美洲的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2 瑪雅人從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包括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可可、菸草在內的40多種農作物。***瑪雅人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築,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3 阿茲特克人是今墨西哥人的先祖。

  4 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集大成者。***太陽之子,今烏拉圭、阿根廷***

  三

  第 5 課 古代黑非洲

  1 古代黑非洲的文明:東北非:麥羅埃文明、阿克蘇姆文明;南非:大辛巴威文明

  2麥羅埃文明代表了庫施文明鼎盛階段的成就。

  3 阿克蘇姆文明是在多種文明因素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混合型文明。阿克蘇姆王國是當時的世界貿易大國。

  4 大辛巴威文化是南部黑非洲文明的傑出代表:石頭城。

  第三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

  第 6課 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1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發祥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 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形成原因:古代希臘形成數以百計的城邦,是當時希臘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也是希臘地理環境影響與制約的結果。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氏族社會解體,以地域為基礎的國家應運而生,由於希臘的地理環境山地多,島嶼多等特點,希臘形成了200多個城邦。

  時間:公元前8世紀~前6世紀,古代希臘城邦制度開始形成,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是古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也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全盛的時期。

  特點:以一座城市為中心,連帶周邊鄉村地區而形成的獨立國家,以小國寡民為基本特徵。

  3 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過程中的兩個里程碑:梭倫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

  ***2***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時期:伯里克利時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積極:有利於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進步。消極: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婦女、外邦人和奴隸則都被排除在外。

  四

  第 7 課 希臘古典文化

  1 古代希臘史詩:《荷馬史詩》,其中穿插了許多希臘神話和傳說的內容,同時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紀至9世紀之間古代希臘的社會狀況,還涉及邁錫尼時代的一些社會風尚。

  2 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

  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

  3 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多利亞柱式建築。 4 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5 西方歷史之父:希羅多德 《歷史》***《希波戰爭史》***

  6 實物史料:帕特農神廟 口傳史料:《荷馬史詩》 文獻史料:《歷史》 第 8 課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1 羅馬政體的演變: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

  2 羅馬人確立其在地中海地區霸權的三次戰爭:布匿戰爭、馬其頓戰爭、敘利亞戰爭

  3 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的標誌: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

  4 “羅馬和平”的標誌:政治上:統一和穩定;經濟上:繁榮和發展;文化上:昌盛和發達;城市的湧現和繁榮。

  5 公元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兩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

  6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事件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也是歐洲古代歷史終結的標誌。

  第9課 羅馬法體系

  1 羅馬法系的形成:習慣法- 成文法-公民法 -萬民法

  ***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

  2 古代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

  “十二銅表法”:明文公示、安律量刑,改變了以往貴族隨意解釋法律的狀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濫用權力,規範了社會生活。它從法律條文的思路和格式上為後來羅馬公民法奠定了基礎,成為羅馬法體系的淵源。

  3 公民法:僅適用於羅馬公民內部

  萬民法:適用於羅馬境內各民族。

  公元212年,卡拉卡皇帝頒佈赦令授予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於是“公民法”和“萬民法”逐漸統一起來。

  4 查士丁尼民法典的頒佈,標誌著羅馬法體系的形成。

  5 羅馬法體系的影響:古代羅馬的法律體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古代羅馬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羅馬法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後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則為後人樹立了榜樣。羅馬法的歷史侷限性:將奴隸排斥在法律物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