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

 你想知道嗎?就讓小編幫你介紹一下吧。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一般來說有體型最大,重量最大,飛行中的翅膀最大等各種參考。而我們這裡說的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鳥,那毫無疑問就是鴕鳥,一種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鳥。。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鳥—鴕鳥 鴕鳥主要分佈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部分地區。產於非洲,又叫“非洲鴕鳥”。鴕鳥產於非洲,是現在鳥類中體型最大的鳥。說它是鳥,其它它是一種善跑而不會飛,屬鴕形目,鴕鳥科,雄性成鳥身高可達2.5米中,不過它的頭頸幾乎點去了一半。體重可達155千克。雌性的體型稍小一些。鴕鳥蛋的直徑有125毫米那麼長,長度達150毫米,重1.35千克。是現在所有的鳥蛋中最大的。雄鴕鳥基本上是黑色,但翅膀和尾巴上的白色的羽毛。雌性幾乎全身褐色,鴕鳥的頭比較小,喙短而寬。頭和大部分頸呈微紅色或藍色。雙腳,包括強壯的大腿上沒有毛。褐色的大眼睛上有濃密的黑睫毛。 鴕鳥成群活動,數量大約有5—50只。喜歡和在草地上吃草的動物做們。依靠強壯的雙腳,它們可以逃避敵人。主要是人和大型的猛獸。鴕鳥的腳很獨特,只有兩個趾,大的長得像蹄一樣。受驚的鴕鳥逃跑的時候,速度可達到每小時65公里。被逼急了的時候,它會用腳來踢,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威脅。

  鴕鳥主要以食植物為主,有時敢捕捉一些動物。可以很長時間不喝水照樣生存。每到繁殖季節,雄鴕鳥和3—5只此雌鳥同窩。如有外來者窺視,它會發出憤怒的吼聲或嘶嘶聲驅趕來犯者。它們的窩築在地面上,一窩產15—60個白色的亮晶昌的蛋。晚上由雄鳥坐著看守,白天再輪到雌鳥。小鴕鳥 在孵化40天以後出殼。再過一個月,它們就可以和成鳥一起奔跑。為了躲避危險,小鴕鳥會和鳥一樣,躺在地下隱蔽起來,只把頭伸出來。這種習性後來被人誤認為是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在沙土裡。中世紀時期,騎士的頭盔上都插著一根鴕鳥的羽毛。到了19世紀,它又成了女士們服飾的裝飾品。這種需求促使農民在南非、美國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建立飼養鴕鳥的農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鴕鳥羽毛的貿易才停止下來。也有人曾訓練鴕鳥來馱物和賽跑,但它們沒有耐力,也不容易訓練好。飼養的鴕鳥可以活到50歲。 因此在南非、美國南部、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鴕鳥養殖場,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行業衰退。鴕鳥皮可制柔軟、細緻的皮革。鴕鳥經訓練後可供乘騎及駕單座兩輪車。鴕鳥對豢養條件不容易適應,可活50年。鴕鳥是不能飛行鳥類的典型。各地的鴕鳥在面板顏色、體形大小和卵的特徵方面稍有差別,以前認為,這是不同的種,其實只是鴕鳥的亞種。由於種的不同,各種鴕鳥的體型、膚色和蛋的有差別。上新世時期***大約500萬年以前***,鴕鳥在地球上廣泛分佈。在俄羅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國的中部和北部地區,都曾發現過鴕鳥的化石。西非鴕鳥和阿拉伯鴕鳥已屬瀕危動物。也有人認為,產於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的敘利亞鴕鳥已在1941年滅絕。 鴕鳥化石發現於俄羅斯南部、印度和中國中北部的上新世地層。繁殖期旱季,有求偶爭鬥,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淺坑為巢,每產10~13卵,孵化期約42天,約3歲性成熟,壽命約60年。北京動物園1954年開始飼養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鴕鳥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鴕鳥,鴕形目鴕鳥科本目鴕形目僅1科——鴕鳥科,1種——鴕鳥。體重可達135千克,體高近3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後肢粗壯有力,足僅2趾***第3、4趾***,適於奔走。胸骨不具龍骨突,無尾綜骨和尾脂腺。雄鳥具交配器。關於鴕鳥的孵化 有時幾隻雌性鴕鳥的卵產在一起,孵化時雄性夜間,雌性白天輪流值班。卵很大,承受能力很強。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鴕鳥匯聚成一群活動。它們還常用沙土和礫石將蛋覆蓋,以保持一定溫度。在孵化末期,親鳥會將一些蛋推滾到窩邊緣,有利於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雛鳥很快就能隨親鳥四處遊蕩。

  鴕鳥心態遇到危險時,鴕鳥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不過有說法認為這其實是種誤解***。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消極的心態稱之為“鴕鳥心態”。事實上鴕鳥的兩條腿很長,奔跑得很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其奔跑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如果不是把頭埋藏在草堆裡坐以待斃的話,是足以躲避猛獸攻擊的。“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是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鴕鳥心態在心理學又稱鴕鳥綜合症***Ostrich Syndrome,美國心理學家Elliot Weiner提倡***。鴕鳥在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矇蔽視線自以為安全,是種逃避現實、視若無睹、推卸責任、自欺欺人的心理。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與“鴕鳥心態”類似的說法即“掩耳盜鈴”。隱蔽說法:鴕鳥生活在炎熱的沙漠地帶,那裡陽光照射強烈,從地面上升的熱空氣,同低空的冷空氣相交,由於散射而出現閃閃發光的薄霧。平時鴕鳥總是伸長脖子透過薄霧去檢視,而一旦受驚或發現敵情,它就乾脆將潛望鏡似的脖子平貼在地面,身體蜷曲一團,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偽裝成石頭或灌木叢,加上薄霧的掩護,就很難被敵人發現。迷惑說法:出於保持體力的需要,鴕鳥在遇險而逃的途中,也可能突然立定,把頭插入沙堆,而將屁股翹得老高,擺出一副奇怪的姿勢,使追“兵”迷惑,不知虛實,就望而止步了。鴕鳥則乘機歇息一會兒,繼而又加足”鳥力“,箭步如飛而去。伏擊說法:沙漠考察隊員還曾經目睹過另處一種情景:鴕鳥在遇敵而逃時,突然將頭插入沙堆,頸子跟著鑽進去;馬上又把頭向後變過來,並且把頭從沙堆下面伸出,彎向腹部。這樣就讓雙眼露在沙堆外,以便觀察。窮追的猛獸撲到時,冷不防被它那“鐵腿”踢得暈頭轉向,等到清醒過來,鴕鳥已不知去向。其他說法:鴕鳥將頭和脖子貼近地面,可聽到遠處的聲音,有利於及早避開危險;可以放鬆頸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勞;求偶過程中雄鳥追逐並接近雌鳥後會把頭埋進沙子,此時雌鳥不再躲避;甚至還有說鴕鳥埋頭進沙子是為了吃點兒沙子助消化;總體來看應該是遇險前期偽裝隱蔽、被追逐過程短暫休息、以及無路可逃時的”回鳥腿***回馬槍***“這些解釋的可靠性更高。

  心理剖析“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自以為安全,其實不然。殊不知,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也無法完全避免,你必須勇敢去面對,勇敢地去承擔,因為逃避不是辦法,逃避責任的同時你很可能就喪失了權利和成功的機會。[1] 我們經常會遇到障礙與重擔,如果選擇繞過,可能會因此失去成功的機會,逃避的代價註定會是失望。面對危機,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禦。只有迅速採取行動,果斷承擔責任,才會把損失降到最小。相反,如果遇到危機總辯解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試圖做“鴕鳥”,則後果不堪設想。

現實表現政府官員有了鴕鳥心態,就是無能;老師要學生髮言,學生一個個噤若寒蟬,都是鴕鳥心態。社會上有一些人“遇食頸如鶴,遇事頭如鱉”,這就是鴕鳥心態。很多人做事,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也是鴕鳥心態。甚至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眼不見為淨”,乃至“因噎廢食”,都是鴕鳥心態。在一個團體裡,鴕鳥心態的人太多,這個團體的公權力一定不張;辦公室裡,太多鴕鳥心態的人,辦事效率一定不好。逆境、困難,有助於激發潛能;有鴕鳥心態的人,無疑是扼殺自己的天分,終至自掘墳墓。其實,動物學家已經在為鴕鳥翻案,他們觀察研究,發現鴕鳥的兩條腿很長,跑得快,遇到危險的時候,它逃跑的速度足以擺脫敵人的攻擊,不致於把頭埋藏在草堆裡,束手就擒,因此要還原“鴕鳥心態”的真相。現代的人,也要為“鴕鳥心態”翻案,做事時遇到困境,可以另覓他途,千萬不要消極的坐以待斃,也不要“因噎廢食”,應該以發揮能動性、智力,勇往向前。人生其實就如戰場,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在前方的戰士,打勝戰固然有成就,打敗仗而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的事。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躲避一個也未嘗不可,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希望有“鴕鳥心態”的人,要跟動物學家一樣,為自己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