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有哪些飲食文化你瞭解嗎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南方雲南省一帶的少數民族!那麼,對於這個民族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色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阿昌族的飲食文化

  阿昌族地區盛產大米,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品有肉類、各種瓜果及蔬菜,蔬菜有園地種植的各種豆類、土豆、青白菜、蘿蔔等以及山上的一些野菜、植物嫩葉花果等。喜歡飲酒,多數人家以大米為原料自釀水酒、白酒,以煙、酒、茶盛情招待朋友。逢年過節做花樣不同的飯菜,烹調方法與附近的漢族和傣族相同。過春節都舂糯米粑粑,梁河地區阿昌族嗜咸和酸味食品,猶喜鹹魚、鹹乾巴、鹹菜之類。戶撒地區喜酸辣味食品,臘月時節,家家戶戶醃製許多酸菜,幹酸菜煮雞、煮魚、煮肉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餚。火烤生豬肉和過手米線,是當地各民族喜好的風味食品,每逢節日、集會、婚喪喜事,阿昌族人民都要聚在一起盡情品嚐,其做法和吃法都獨特考究。火烤豬肉,首先必須精選活豬肉然後仔細燒烤,食用時將半生半熟的火烤豬肉切成薄片,蘸上用較酸的酸醋***或酸醃菜水***、辣椒、蒜泥、姜泥、芫荽等佐料配成的蘸水,其味鮮嫩可口,肥而不膩,十分誘人。

  外家肉

  阿昌族婚俗中,舉行婚禮,自始至終充滿著生活樂趣,酒宴席上,新娘舅舅坐的桌上。必須擺一盤用豬腦作成的冷盤,否則,他們就不吃飯。酒宴結束,舅舅要送一份"外家肉"。"外家肉‘"十分考究,一條後腿,必須帶著豬尾巴,重量恰好四斤半。送"外家肉"是為了新娘不要忘記外家。

  “過手”米線

  戶臘撒阿昌族的村寨沿壩子東西兩邊山麓分佈,各村寨間有石板路連線,街道整潔,如逢圩日,只聽見街道兩旁無數把薄刀在砧板上剁肉,發出篤篤篤的響聲,許多攤販正在製作阿昌族有名的風味食品--火燒生豬肉米線,也稱"過手"米線。男女老少熙熙攘攘爭相趕集,不少人趕集主要是為了品嚐一碗火燒生豬肉米線。這種美味小吃,各攤檔的調料不盡相同,但大家選料都很注意,一般是新鮮火燒豬肉,經過剁細斬茸,然後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米、豬肝、豬腦、粉腸以及各種調料如芝麻、大蒜、辣椒、芫荽、豆粉、酸水,最後拌和上柔軟滑潤的米線。這種小吃酸辣可口,味道鮮美,別具風味。阿昌族還編出山歌唱道:"戶撒好,戶撒好,戶撒‘過手‘忘不了,吃了‘過手‘想‘過手‘,‘過手‘味道實在好"。過往的行人到戶撒地區都要品嚐這美味食品,否則將遺憾無比。

  典型食品主要有:涼拌芹菜糝、冷凍、酸***火+巴***菜、過手米線。

  糯米粑粑和過手米線是阿昌族的兩種風味食品。糯米粑粑是把糯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半天左右,撈取放入甑中蒸熟成糯米飯後,放到木碓中舂細,即可食用。糯米粑粑柔軟細嫩,口感極好。多餘的粑粑則攤天芭蕉葉上,邊涼邊吃,或炸或烤,或煮或燒,都香脆可口,令人百吃不厭。“過手米線”是隴川戶撒一帶阿昌族的風味食品,使用者撒產地上等米壓榨成米線,用火燒豬肉、豬肝、豬腦、粉腸、花生米麵、芝麻、大蒜、辣椒、芫荽、鹽巴、味精等,另加豆粉、酸醋攪拌均勻做成調料。吃時,洗淨手,先將米線拿在手中,然後澆上調料,用筷子攪拌後,送到嘴裡,一吸而過。過手米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回味無窮。

  阿昌族的宗教信仰

  戶臘撒地區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進窪”、“出窪”;“燒白柴”等宗教節日和活動。梁河地區的阿昌族過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全寨人都要去田間灑雞血、插雞毛,以祈求鬼靈保護莊稼。此外,因受漢族影響,也崇拜祖先。

  阿昌族的重要節日

  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進窪、出窪等,都與鄰近的傣族相同。此外還有火把節、換黃單、燒白柴、澆花水、窩羅節、等節日活動。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窩羅節

  窩羅節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舉行,以紀念傳說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咪麻為民除害、造福後人的功績,屆時人們要祭獻最好的菜餚,然後殺狗吃狗肉和芋頭,如果在祭祀的當天能捕到蟒蛇,則認為更吉利。

  每年農曆正月初四開始舉行的“阿露窩羅節”,是阿昌族最為盛大的節日。節前,阿昌人精心搭設起“窩羅臺坊”,臺高約1米,4米見方,中央矗立著左右兩塊牌坊,頂端以一張昂挺聳立的巨大木刻滿弦弓箭連線。這是阿昌族的神箭,象徵著人類始祖遮帕麻智勝魔王,射落毒焰灼人的假太陽,恢復大地秩序,喚回萬物生機。左牌坊頂部描繪著光芒四射的太陽,右牌坊頂端繪製著藍天皎月圖;太陽圖案之下是一幅男子的盛裝彩圖,皎月圖案下面則繪有女子盛裝彩圖,分別表徵著天公地母—人類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節日那天,遠近村寨的阿昌族紛湧而來,彙集於慶典中央窩羅臺坊四周,歡歌起舞,慶賀節日。

  火把節

  火把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為祈求五穀豐收,驅蟲灃災,要殺豬、宰牛祭祀,屆時要熟制火燒生豬肉拌米線給大家分食。入夜後點火把在村寨周圍遊動。

  潑水節

  潑水節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夥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夥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把姑娘家的雞頭偷走,如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酒後小夥子要根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

  此外,在梁河、隴川一帶的阿昌族也有於農歷八月十五過嘗新節的習慣,節日的當天要到地裡拔一蓬籽結得最、最多的芋頭,砍一棵結雙穗的玉米,捆在一根竹棍上,擺在屋角,然後舂新米做飯,飯熟後要先盛一碗喂狗,最後全家聚餐。
 


阿昌族的飲食文化的人

1.中國與美國飲食文化差異

2.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文章

3.談中國的飲食禮儀

4.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