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什麼影響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它是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非正義戰爭,最終,英國、法國為首的協約國戰勝。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它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毀了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基督教東部教會國家沙皇俄國、地處歐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國家德意志帝國、地處歐洲中部和巴爾幹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國奧匈帝國等歐洲古老的封建帝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戰爭後期,地處歐洲東部邊陲的俄國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戰後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代背景

  世界大戰總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發生在19世紀末,是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的產物。此戰中有一千萬人喪生,兩千萬人受傷,經濟損失更是相當慘重。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複雜,但基本矛盾有三對,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銳。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俄奧矛盾的表現是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多年來,俄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幹半島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區進行擴充套件,地處中歐的君合國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幹半島西北部擴張,又怕在自己統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而獨立。英國從它傳統的外交政策上出發,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既不願意德國過分強大,也不願意看到俄國的勢力在巴爾幹半島過於膨脹,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的衝突的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建立了針對俄國和法國的三國同盟,1879年,在俾斯麥的推動下,德奧簽署了“同盟條約”,這個條約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後來,由於義大利在同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鬥爭中失敗,俾斯麥趁機拉攏義大利,共同對付法國。1882年,德、奧、意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正式建立。德國成為三國同盟的核心。

  為了對付“三國同盟”,1892年,法國和俄國達成了軍事協議,它規定一旦法國遭到德國或是德國支援的義大利的進攻,俄國將以全部軍事力量進攻德國,一旦俄國遭到德國或是德國支援的奧匈帝國的進攻,法國應以全部的軍事力量來進攻德國。俄法同盟形成後,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它也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隨著英德矛盾發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同法國、俄國的關係,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簽署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的建立,這樣,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右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以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援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援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係,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藉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範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14年至1918年,是資本主義國家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的帝國主義戰爭。

  此次戰爭主要是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域性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