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觀潮教案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個性化教學,創設情境,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閱讀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反覆誦讀,品味語言文字、激發想象等方式中,做到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遷移,真正走進文字,感知體會錢塘江大潮的之“奇”。

  【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7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大自然的魅力”為主題,為我們編選了4篇課文,本篇課文敘述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有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壯觀和雄偉。

  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寫了潮水洶湧澎湃、雷霆萬鈞的氣勢和聲威,還從觀潮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 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後不禁由衷的發出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編選本篇課文的意圖有二,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並通過品味關鍵詞句、重點段落,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學情分析】

  對於剛步入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對於寫景文章有初步的認識,但他們在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上還是存在較大的難度。此外,錢塘江大潮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較難感受體會其奇特、壯觀的景色,這就要求教師創設好情景,設計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發學生的想象,引領學生走進文字,感知大潮的奇特、壯觀、雄偉。

  【教學目標】

  1. 通過聯絡上下文、查閱相關資料,學會“潮、稱、鹽”等13個生字,認識“罩、屹、鼎”等7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屹立、若隱若現、山崩地裂、齊頭並進、漫天卷地”等詞語。

  2. 通過“三讀***讀準、讀通、讀懂***”,自主學習,樂於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 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生活實際理解體會詞句的含義。

  4.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薰陶,並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中,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的有關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大潮的景色。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讀議結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準備】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說說哪個景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

  2. 今天呀,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去領略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伸出你們的手,與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

  3. “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觀“字,意思一樣嗎?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別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聯絡學生的實際情況,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形成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引導初讀:請同學們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作者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什麼。

  2. 檢查生字詞:以學生已有的水平為起點,在學生自讀、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相機點撥。提醒“蒙”字中間的短橫不要丟掉,“薄”字不能寫出左右結構,“昂”字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

  3. 播放視訊:同學們,你們想親眼看看這奇特壯觀的錢塘江大潮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對話,給學生留下寬鬆的、自由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字,理清課文脈絡。

  三、重點研讀,感受奇特美景

  本環節緊緊圍繞“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這樣一個核心問題***奇觀***進行教學。

  1. 同學們,剛剛錄影裡潮水的景色,咱們課文裡也有,趕緊翻開課本,自由默讀課文3、4、5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文中哪些描寫潮水的句子特別喜歡,你就把它畫出來,先自己讀一讀,一會再請同學來展示。

  ① 學生先自我嘗試

  ②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③ 教師範讀,全班齊讀。

  2. 全班分小組展開討論,兩組尋找“你看到什麼”,兩組尋找“你聽到什麼”。

  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點撥下列詞句的理解

  ⑴ 討論交流,你聽到了什麼: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狼吼

  ① 通過師生模擬雷聲“轟隆隆”體會理解“悶雷滾動”。

  ② 展開想象,說說怎樣的聲音,才會讓你感覺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⑵ 討論交流你看到了什麼:人聲鼎沸、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

  ① 學生交流想象潮水來臨時人們的心情,表演人們的動作,從而理解“沸騰”、“人聲鼎沸”:如果你此時就站在江邊,看著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現了,你的心情怎樣,你會怎樣做?結合你現在的感受再來讀讀。

  ② 出示對比句:學生對比交流。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⑶ 小組互評,相互補充,加深體會感受。

  ⑷ 引導再讀:剛剛我們從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這奇特而又壯觀的大潮,錢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段話,再次感受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設計意圖: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

  3. 創設情境,運用詞語

  ⑴ 引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段話裡有很多非常優美的詞語,你們喜歡嗎?想要積累它們嗎?下面聽老師說意思,你們猜詞語,看誰掌握最好,反應最快。

  ① 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人聲鼎沸***,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② 風和浪都很平靜—

  ③ 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線在一起——

  ④ 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

  ⑤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⑵ 積累詞語,單單知道意思還不行,還要學會運用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應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個小記者,現在你就在錢塘江邊,你要報道這樣一個天下奇觀,你會怎麼說?

  設計意圖:本環節複習詞語的辦法要求學生根據詞義說出詞語,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詞義的理解;同時又採用小記者報道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內化知識,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 師生交流學習本課後的感受體會。

  2. 出示作業自助餐:

  ① 喜歡積累的你,背誦課文3、4自然段,並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認為優美的詞、句語。

  ② 喜歡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媽媽簡單介紹錢塘江奇特壯觀的景色。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重感悟,重體驗,課外必要的延伸將會使學生講課內的所學的知識融匯到現實生活中,這一環節的設計,從教材延伸到生活,進一步增進了體驗,強化了。

  人教版觀潮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裡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