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張的思想是什麼

  孔子是個頗有成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就被世人所傳頌,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說和禮說,主張個人層面上“仁”和“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禮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同時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於任何時代,從中可見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經濟方面,孔子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在利和義兩者中應該更為重視義,在獲取利益前要考慮所做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孔子還重視民生,強調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和“善”的統一。他提倡將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兩者結合,將文學藝術作為促進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強調研究歷史時要重視事實依據,同時極為反對錶裡不一、名不副實。

  孔子曾周遊列國,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也因此,在旅遊觀念上他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遊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遊,較為注重感受旅遊所感受的各種“美”。同時孔子還主張旅遊要適度,反對過度旅遊。

  孔子提倡的人生觀念都比較積極向上,例如他主張與富貴相比,應該更重視道義;孔子還主張與人交往要真誠,要樂心助人等等。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

  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在國家中實行仁政,治國之道推崇使用道德和禮教。這也是後世所說的德治禮治。孔子的政治思想限定了社會等級,社會階層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人司其職。

  孔子的政治思想深受周禮的影響,但當時諸侯國的征戰攻伐,嚴重的破壞了周王朝以來確立的統治制度。造成了春秋時期精神碰撞,百家爭鳴的燦爛文化。孔子的德治禮治思想也是因為這種歷史影響和社會淵源才得以發展成型。

  孔子的政治理想主要體現在他的兩個政治目標之中,即“小康社會”、“大同社會”。小康社會是天下為家,人們親近自己的家庭友人,關愛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這種社會會產生不同階層,有貧富差異,但是有著穩定的秩序,講究禮義仁信,雖是私有制,人分等級,但也各司其職,相安和睦。

  大同社會則主張天下為公,是完美的社會,人人無私,人人平等,是公有制的社會,每個人不管出身,不論健康,都是同樣的快樂幸福,受到人們的關愛。這是理想中的世界。

  孔子政治思想中的“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對後世有巨大的影響。對之後的政治家、改革家形成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社會主張影響深遠,諸如洪秀全、孫中山等人都有受到孔子政治思想的薰陶影響。

  孔子不愧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了公有制的“大同社會”,這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社會主義高階階段的共產社會是不是很相似?雖然大同社會只是孔子想象中理想化的社會,但是孔子這種超越時代侷限的深邃思想值得我們後世之人永遠敬慕。

  孔子對我們的影響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家思想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對社會,對政治,對文化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孔子的儒家思想規範著人們的生活準則,為品德樹立標杆,可謂是深深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一:誠信做人

  孔子曾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話就是告訴人們如果沒有信譽,那麼還能幹什麼呢。孔子在教育的時候注重4面,文行忠信,就是文獻,品行,忠誠與誠信。孔子在教學的時候以身作則,認真教學,從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有教無類

  在那個時代,孔子開創私人講學,認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在教育上打破傳統教育,認為人人都有學習的機會,教育無階層,無論貧富貴賤都能接受教育。這種早在千年的教育理念與現世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也被稱為是“萬世師表”。

  三:仁愛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政仁德,要學會愛人,人人之間多點愛,那麼整個社會就會更加的和諧,這種愛可以涵蓋到社會中,愛老人愛小孩,為世人樹立一個道德的標杆。在政治上施行仁政,愛百姓,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