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音樂幼兒藝術培養論文

  音樂是人類特殊的語言。在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進行音樂教育,能夠為幼兒想象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

        淺談土族民間音樂對幼兒的情感的培養

  【摘 要】幼兒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土族民間音樂,從而產生情感,抒發情感,並且能夠提高學習的興趣,達到通過音樂教育來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素質和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其在動手動腦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的目的。

  【關鍵詞】土族音樂 情感 興趣

  土族的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民歌依場合分家曲、山曲和兒歌等。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音樂的真正價值,在於我們和音樂接觸。”可由節奏的美,使肉體和精神共鳴共感,而表現節度的行動;由和聲的美,使人感到調和統一,而養成調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統一,而養成統一性。而在土族音樂的歌舞題材中,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中體現了土族的風俗習慣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蘊藏著廣闊博大的土族文化內涵,傳頌著中華民族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樸,勤奮的藝術內涵。土族歌舞來源於人民的生活、勞動、遊戲等,所展現的內容淺顯易懂,既能滿足幼兒對土族文化的瞭解和認知,又能滿足孩子們對美的需求。因而教師在土族音樂教學中注意“活動型”“創造型”,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豐富感情,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

  一、通過音樂,表達情感

  教師在教過程中,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幼兒情感的琴絃,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的任務。因此,在幼兒土族音樂教學中,首先抓住“情”字,通過師幼間的互動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所以,音樂教育的重點應著眼於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體驗,只有抓住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培養師生情感,創造育情的心理環境

  音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這種過程就是以教師為一級,幼兒為另一級的互動作用過程,努力創造一種平等,互愛,輕鬆,愉快,直到師生間相互需要得到滿足的和諧氣氛,才能激發幼兒對土族音樂活動的興趣。

  在土族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一個“學習者”與幼兒共同學習,共同體驗土族音樂中的氣氛,讓幼兒覺得教師只是他們中的一員,沒有了距離感,幼兒感到輕鬆,學習也充滿了樂趣,因為這是幼兒的空間,屬於幼兒他們自己,心靈得到了放飛,幼兒對教師就有了親近感,信賴感,期待和力量也就化作了學習的動力,創造出和諧、融洽、活躍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思維更積極,記憶更深刻,情感更豐富。

  ***二***教師情感投入的表演,能激發幼兒的情感表現

  當跳起幼兒土族舞蹈時,我常把自身的感情對孩子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對每一首幼兒土族歌舞都作研究和分析,領會每一首土族歌舞該表達的情感內容。

  例如,我在新授歌曲《七彩袖》這首幼兒土族歌舞,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土族阿姑人美心更美”的感受,萌發孩子們對“青海土族”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通過舞蹈從孩子們的動作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種情感的表達,我在音樂的第一遍時通過歌詞內容的配樂先朗誦給幼兒聽,讓幼兒不僅領會音樂給他們的感染力,而且讓他們更能領會到此曲給他們的情感。

  由於我對土族音樂教材的感情作了一定的分析,並將這些感情充分體現在我的土族歌舞表演中。所以使土族音樂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孩子們也願意表現自己,使幼兒土族音樂教學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通過音樂,提高興趣

  《建構課程》中指出:“只有當學習者自己覺得學習活動是有意義、有興趣的時候,他們的意識和行動才是統一的,才會表現出積極、自覺的行動。”是的,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探索知識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幼兒在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直接受興趣支配,因此在幼兒土族音樂教育目標上應把激發幼兒的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土族音樂技能技巧。

  ***一***讓幼兒多接觸土族題材的音樂

  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不斷地提供音樂刺激,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使幼兒的音樂天賦得以很好的發揮,主動參與活動。

  1.為幼兒創設土族音樂環境

  如在區域活動中,在班上的“音樂區”中投放漂亮的土族頭飾、刺繡、服飾,適合年齡特點的道具。通過播放土族音樂,讓幼兒自由表演,自由創作,既體現舞蹈作品的風格,也培養了幼兒土族音樂的活動能力和對土族音樂的樂趣。

  2.將土族音樂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與幼兒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土族音樂環境和氛圍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教育只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幼兒教育才能發揮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真正的意義。來園時,在教室裡播放一些節奏歡快的土族音樂,使幼兒一來園就進入一個舒適的音樂藝術環境,如:土族歌曲《土族阿姑》《美麗的刺繡》《花兒》等,讓土族音樂時時縈繞孩子身邊。陶冶幼兒性情,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併為幼兒提供多看、多聽、多實踐的機會,讓幼兒主動與環境發生作用,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幼兒對土族音樂的瞭解,從而激發幼兒熱愛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要用對土族音樂舞蹈的濃厚興趣來感染幼兒

  作為音樂教師,應讓孩子發現你,感知你是喜愛、熱愛土族音樂的,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樂活動中表現出對土族音樂的熱愛,而又要把這種興趣去感染給每個孩子。所以在每天的課間活動時,我總以一股激情,和幼兒在一起跳呀、唱呀,用土族優美的《安召舞》的舞蹈動作渲染給幼兒。反映出了對民族音樂世界的陶醉,把音樂課的氣氛渲染得熱鬧、積極、活躍。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領悟到“情感”和“興趣”的培養對幼兒土族音樂教育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熱愛土族音樂,喜歡幼兒在土族歌舞中成長。我願探索在孩子們的世界中,通過音樂教育來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基本素質和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幼兒在動手動腦中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

  範文二
       幼兒園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的情感培養

  【摘要】湖北民間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對幼兒進行情感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我園立足本土文化,對幼兒開展民間音樂教育,從創設湖北民間音樂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尊重幼兒的音樂感受和表現建立積極情感、充分挖掘湖北民間音樂的情感因素培養情感等方面注重情感培養,促進幼兒良好的品質形成。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情感培養

  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功效。《綱要》中指出:讓幼兒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我們幼兒園立足本土文化,對幼兒開展湖北民間音樂教育,將湖北民間音樂作為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因此,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注重情感培養成為我園教師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1.幼兒園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情感培養的必要性

  情感是幼兒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朱小蔓、梅仲蓀在《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一書中指出:“情感是人類精神生命中的主體力量,它是主體以自身的精神需要和人生價值觀體現為主要物件的一種自我感受、內心體驗、情感評價、移情共鳴和反應選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情感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當他受到情感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也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情感激勵後的發揮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4倍。湖北民間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具有調節人的情緒,昇華人的情感功能。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其特殊功能,發展幼兒對人、對事的積極情感態度。積極的情感也是幼兒學習湖北民間音樂的內在動力。

  幼兒園湖北民間音樂教育的首要目標是通過參加湖北民間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形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支撐幼兒主動學習的專注、自制等積極的情感態度。但是,在過去的幼兒音樂教育中,把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放在首位,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如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和嚴肅的技能訓練,加之訓練急於求成,所運用的強制性方法對孩子的影響,一方面孩子被壓抑的興趣和緊張焦慮的心情,不利於孩子的個性健康,結果孩子變得被動,變得“厭學”。這種消極的情緒一旦形成,孩子也就失去對學習湖北民間音樂的內在動力。

  因此,我們要想達到幼兒園湖北民間音樂教育的目標就難以實現,這種以犧牲孩子情感等多方面發展為代價去發展孩子的認知是不可取的。《綱要》中指出: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體現了一個鮮明的價值取向,培養讓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觀點,把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最重要的方面,為其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注重情感培養

  情感態度是伴隨著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體驗,是在學習、遊戲、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傾向性。原則上講,情感態度不是“教”出來的,它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因此,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注重情感培養,幫助幼兒積累湖北民間音樂學習的積極情感,促進幼兒良好的品質的形成,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注重創設音樂環境,激發幼兒對湖北民間音樂的興趣。幼兒的音樂行為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湖北民間音樂環境對幼兒所起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耳濡目染的。因此,我們在創設環境時,嘗試了從視覺、聽覺、觸覺多感官施加湖北民間音樂教育影響。如:晨間及下午起床時間,幼兒園播放湖北民歌、黃梅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在民間音樂的環境中進行一些自由遊戲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讓幼兒在美妙的音樂中心情愉快、思維活躍,從而產生對湖北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在表演區中,我們投放了黃梅戲人物圖片以及服裝、道具等引導幼兒關注它、欣賞它,引發幼兒主動地嘗試表演,滿足了幼兒的需要、興趣,從而獲得了愉快的情感體驗。

  2.2尊重幼兒的音樂感受與表現,建立積極的師生情感。湖北民間音樂教育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寬鬆、愉快、自主的和諧氣氛,建立融合師生感情,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對湖北民間音樂活動的興趣,有助於培養幼兒積極的心理情緒。

  2.2.1欣賞幼兒。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發展的步調,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但得到教師的尊重和欣賞,幼兒就願意拓展自己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潛能。如:課間幼兒聽到活潑、歡快的民歌、樂曲,會用各自不同的形式表現音樂。有的幼兒翩翩起舞;有的幼兒找同伴遊戲;有的幼兒歡快哼唱。我充滿喜愛地欣賞幼兒,有時也與幼兒一起快樂參與,我的參與贊同,幼兒的勁頭更足,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與想象。

  2.2.2鼓勵幼兒。興趣源於自信,而幼兒的自信則是通過成人肯定的評價與鼓勵而獲得的。因此,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鼓勵幼兒,以正面、肯定的語言評價幼兒,使其體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產生自信心。如:在欣賞黃梅戲《觀燈》時,孩子對人物角色的理解不同,在創編各種人物觀燈的神態時各不相同,我們要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身心愉悅,個性得到發展。

  3.充分挖掘湖北民間音樂的情感因素,培養情感湖北民間音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不同的音樂作品體現不同的風格和情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作品的歌詞意境、旋律、節奏、力度等特點,引導幼兒體驗積極參與湖北民間音樂活動的樂趣與感受,初步瞭解湖北民歌,黃梅戲、地方舞等湖北地方文化特色,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民族意識,幫助幼兒體驗參與活動的成功和快樂,培養合作精神,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如:在欣賞《黃梅風》活動中,教師通過圖片、課件讓孩子看一看、說一說,讓幼兒初步瞭解家鄉的文化底蘊,激發幼兒愛家鄉黃梅的情感;通過聽一聽、唱一唱,讓幼兒感受到樂曲的旋律優美、動聽,感受到欣賞活動的快樂;通過演一演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情感去表現作品,體驗到表演的樂趣。在教唱黃梅兒歌《小放牛》活動中,教師啟發幼兒根據原有的曲調以猜燈謎的方式編歌詞,發展幼兒擴散性思維,鼓勵幼兒大膽創編歌詞,培養幼兒對歌曲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愉快的情緒體驗和歌唱表現中,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勞動人民、受唱民歌的情感。在“黃梅戲”戲曲欣賞活動中,要求幼兒嘗試與同伴討論所表演的唱段中角色服裝和動作的設計,能大膽地和小組的同伴合作進行表演。在這個活動中,只有同伴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目標。因此,通過參加集體的音樂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集體合作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總而言之,幼兒園在湖北民間音樂教育中,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情感培養,關注幼兒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幼兒良好的品質形成,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範文三
        民間藝術走進幼兒園

  【摘 要】民間藝術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綏化市雖然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但是民辦幼兒園卻從未將民間藝術納入過課程中。為了民辦幼兒園更好的生存,也為了幼兒的發展。本文對綏化市的民間藝術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梳理,針對民辦幼兒園特點,提出一個包括課程分析與選擇、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環節的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程式,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前期準備和資源利用兩方面問題。

  【關 鍵 詞】綏化市;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5-0152-03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世界各國都紛紛致力於本國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許多國家從幼兒園伊始進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啟蒙工作。作為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沉浸綏化市獨有的文化氛圍中,又獨有足夠的課程靈活性,這為綏化市民辦幼兒園進行民間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民間藝術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

  民間藝術是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創造的,經由歷史積累和集體傳承而發展起來的藝術。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民間藝術集材料、功能、形式於一體,其文化形態十分廣泛:有的和日常生活相關,有的和傳統節日習俗相關,有的和禮俗交往相關,有的和遊藝競技相關等等。[1]這些民間藝術蘊涵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可以作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資源。民辦幼兒園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將綏化市的民間藝術作為真實、形象、生動的教材納入幼兒園的課程研究中,在豐富了幼兒園課程的同時也間接繼承、發揚了本地區的文化遺產。

  民間藝術題材能從不同角度展示家鄉的特色傳統文化,它的許多藝術內容反映了當地人民愛自己的家鄉、熱愛生活的特點。民間藝術往往將藝術性、教育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因此,挑選有益於幼兒全面發展的民間藝術作為課程資源納入到現有的課程內容中,既能豐富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增強教師在課程選擇和實施中的創新意識,又能開闊幼兒視野,豐富其感性經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開發其智慧潛能,還能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

  二、綏化市民間藝術的特點

  綏化市是一個擁有眾多民間藝術的地區,它的特色文化是以滿、漢、回、蒙、朝鮮族等各族民間文藝綜合而成的。近年來,綏化市深入實施寒地黑土特色文化戰略,加快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古老的民間藝術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目前,綏化市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項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8項。綏化市多個縣、市、區獲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美譽。

  望奎皮影戲以它精美絕倫的影人、高亢委婉的腔調,博得眾多人的喜愛,與將皮影藝術通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而創造出的皮影畫一起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望奎皮影藝術,目前望奎縣的皮影戲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海倫剪紙已經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綏稜農民畫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藝術特色,汲取了民間剪紙、民間刺繡、木板年畫、門神等其它姊妹藝術的技法和形式,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起源於蘭西的熱烈、火暴、歡快的舞蹈雙扇舞。除此之外,還有北林風箏、肇東國畫、安達書法、海倫的東北二人轉、慶安版畫、望奎皮影、蘭西掛錢和綏稜黑陶等。

  三、綏化市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

  雖然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資源,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對民間藝術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環境創設中,從未將民間藝術納入過課程中。大多數的園長和教師還沒有認識到民間藝術的教育價值,雖然也有一些教師覺得應該讓民間藝術走進幼兒園,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讓這些民間藝術較好地融入幼兒園課程。對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學前教育市場,幼兒園如何凸顯其教育理念,彰顯其教育特色,是一個幼兒園區別於其他幼兒園的外顯特徵,也是幼兒園能夠在眾多的幼兒園中佔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探索一條既符合幼教發展規律,又能得到家長和社會認同;既能運用先進理論,又不脫離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對於民辦幼兒園來說,就顯得尤為迫切了。[2]

  ***一***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程式

  根據綏化市民辦幼兒園的管理特點,構建一個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開發系統,包括課程分析與選擇、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是迴圈往復的過程,以幫助民間藝術課程在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得到長期有效的開展。

  1. 課程分析與選擇。不同類別、不同特點的幼兒園具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幼兒園具有的基本條件也不一樣,這些都直接制約著幼兒園的藝術課程目標。首先,園長牽頭組織全園教師研討,從本園幼兒發展的情況和辦園理念出發,確定符合本園的藝術課程目標。其次,在目標確定好之後,對所有的民間藝術課程資源進行分析,非所有的資源都具有在本幼兒園開發利用的價值,都適宜進入幼兒園的課程,因此有必要對這些課程資源進行篩選。由於進行的是民間藝術課程,所以必須要考慮師資條件、本園的基礎設施條件。在幼兒園結合自身情況對課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最終選擇何種民間藝術課程來實施。

  2. 課程設計。在對幼兒園自身情況和綏化市的民間藝術資源進行分析和篩選後,就需要設計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總體方案。總方案可以由園長帶領全園教師共同進行,要明確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方案目標、實施細則等,並且做好責任分配、資料的收集等安排。課程設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做好對民間藝術的重新整理和編排,因為民間藝術到幼兒園的藝術教育還需經過一定的改編,使其符合幼兒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在完成總體的課程設計後,由各個班級自行設計具體的活動方案,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活動方式、活動時間等。

  3. 課程實施。基於民間歌謠的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總體方案確定後,就需要按照方案的要求逐步進行實施。這一步對幼兒教師而言尤其重要。因為課程的實施是一個由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對於課程理論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理論基礎比較薄弱的教師,要進行課程理論以及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技能等相關培訓。[3]幼兒園方面需要做好保障工作,為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積極有效的支援。   4. 課程評價與反思。課程評價是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通過對課程實施過程中所有資料的分析,判斷課程的適宜性,為下一步課程的開發通過經驗借鑑。民間藝術課程的評價也可以從幼兒發展和教師專業化兩方面來評價。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課程評價工作,在民間藝術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儘量儲存所有相關材料,實施課程的教師要及時記錄實施心得。

  ***二***綏化市民辦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開發注意事項

  1. 做好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的前期準備。限於綏化市民辦幼兒園自身的師資水平,民間藝術課程開發對於他們來說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因此做好前期準備對於他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做好師資培訓工作。教師是課程資源最重要的開發者和實施者,教師隊伍在此方面的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民間藝術課程開發。對教師的培訓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培訓課程開發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這需要民辦幼兒園與地方高校合作,利用他們的教師資源對教師進行此方面指導,甚至是與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合作來共同開發。二是提高教師的民間藝術素養。通過文獻資料瞭解綏化市的民間藝術;走出幼兒園到各民間藝術的發源地參觀考察;請這些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對教師進行培訓。

  其次,深入瞭解綏化市民間藝術。綏化市的民間藝術非常多,但由於各種原因,對於這些民間藝術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民辦幼兒園的教師以35歲以下年輕教師為主,這些教師對於綏化市民間藝術的瞭解和熟悉程度決定了幼兒園對民間藝術課程開發的效果。同樣,在整個課程開發中佔據著很重要的領導者,支持者位置的園長,他們對於民間藝術的理解直接影響著整個課程的開發。因此,通過各種途徑先深入瞭解各種民間藝術,包括它所體現的文化、操作流程、製作工藝等方面。只有在瞭解的基礎上才能去選擇,去進行篩選和改編,才能有效地將其融入到幼兒園藝術教育課程中,變成幼兒園的特色課程。

  2. 注意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幼兒園民間藝術課程的開發利用,不僅需要社會各屆、各部門的支援、幫助與理解,同時也需要幼兒園主動與社會各部門、各機構交流,爭取社會各部門、各機構為幼兒園老師和幼兒提供知識、技術、人力和物質的支援。[4]在綏化市一些小學已經開設了一些民間藝術課程,綏化市政府和民間藝術傳承者們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宣傳和推廣這些民間藝術,很多幼兒的家長可能本身就是某一項民間藝術的傳承者。民辦幼兒園要主動尋求這些資源,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將他們作為重要的課程開發參與者。將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資源考慮進課程開發之中,加強民辦幼兒園與社會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注意對現有的物力、人力等資源的利用。

  總之,綏化市的民辦幼兒園應該重視綏化市民間藝術資源的獨特教育價值,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讓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在幼兒園課程中得到開發和利用,讓其更好地為幼兒的發展服務,讓其在幼兒園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也能建立起幼兒園的特色,讓幼兒園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嚴冰.江蘇民間藝術素材在大學藝術教育中的價值[J].美術時代.2008.06.

  [2]孫永鳴.民辦幼兒園特色發展與課程園本化研究—基於萬傑朝陽學校幼教部的個案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7.

  [3]劉賀佳.基於民間歌謠的幼兒園藝術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長沙市A幼兒園為例[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0.

  [4]陳金平.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民間工藝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以鳳凰縣A幼兒園美術教育為例[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