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菊花的種植方法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品種達三千餘種。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選地、整地

  食用菊花對土壤要求不嚴,旱地和稻田均可種植菊花,但適宜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種植,pH值6—8,忌連作,低窪積水地不宜種植。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機肥4 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豆餅40千克做基肥,深翻30釐米,耙細整平,做成1.2—1.5米的高畦。供扦插用的苗床,應該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並搭好遮陽棚,以備遮蔭。

  2繁殖方法

  可用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產量高,故目前生產上常用。

  2.1分根繁殖:秋季收菊花後,選留健壯植株的根,上蓋糞土保暖越冬,翌年弘4月份,扒開土,並澆稀糞水,促進萌枝迅速生長。4~5月份,待苗高15—25釐米時,選擇陰天,將根挖起;分株,選擇粗壯和鬚根多的種苗,斬掉菊苗頭,留下約20釐米長,按行距40釐米,株距30釐米,開6~10釐米深的穴,每穴栽1株。栽後覆土壓實,並及時澆水。

  2.2扦插繁殖:3—4月份進行,選粗壯、無病蟲害的新枝做插條,截成10~12釐米長,摘除下部葉片。插條下端切成斜面,切口蘸上黃泥漿,按株行距8釐米x15釐米插入苗床,入土深度為插條的1/2—2/3,隨剪隨插。苗床不宜過溼,否則易死苗,最適宜插條生根的溫度15—180C,插苗後,最好在上面蓋一層稻草,並搭好遮陽棚,保持一定溼度,約20天就可生根,30~35天后,苗高20釐米時,即可移栽大田,方法同分株繁殖法。

  3田間管理

  3.1 中耕除草:菊花緩苗後,以中耕除草為主,稍深鋤,使表土幹鬆,底下稍溼潤根易向下扎,並控制水肥,使地上部生長緩慢,俗稱蹲苗。入伏後根部已經發達,宜淺鋤,以免傷根。

  3.2追肥:菊花吸肥力強,需肥量大,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結合培土進行,每667平方米施稀人糞尿1 000千克;第二次在現蕾前,每667平方米施人糞尿2000千克,配加過磷酸鈣15千克,以利於多開花,開大花。也可用2%過磷酸鈣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3.3排灌:緩苗後要少澆水,6月下旬後天旱要多澆水,尤其是孕蕾期前後,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水分;追肥後也要及時澆水。雨季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4抹側芽、培土:在生長中,一般要抹側芽2—3次,一株留3~4個強壯的枝條,具體時間和次資料生長情況而定。菊花現蕾時及時抹去側蕾,每個枝條只留一主蕾。

  3.5套袋與採收:待花蕾處與1/3開放時及時套袋,以免花瓣汙髒,銷售時影響價格。當花蕾處於1/2開放時及時採收上市。

  3.6病蟲害防治:食用菊花病害主要有斑枯病、枯萎病、霜黴病,蟲害主要有菊天牛。

  斑枯病:又名葉枯病,4月中下旬始發,危害葉片。防治方法:收花後,割去地上部植株,集中燒燬;發病初期,摘除病葉,並噴施50%甲基託布津1 000倍液。

  枯萎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發,開花後發病嚴重,危害全株並爛根。防治方法:選無病老根留種,輪作,做高畦,開深溝,降低溼度;拔除病株,並在病穴撒少量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澆灌。

  霜黴病:3月份始發,二次發病在10月份,多雨時發病嚴重,危害地上部。防治方法:種苗用40%疫霜靈300—400倍液浸10分鐘後栽種,發病期用40%疫霜靈200倍液噴霧。

  菊天牛:又名菊虎,5~7月份發生,以幼蟲蛀食莖枝。防治方法:發現莖梢萎蔫時,於折斷處下方約4釐米處摘除,集中銷燬;5-7月份,在早晨露水未乾前在植株上捕殺成蟲。

  食用菊花種植技巧

  品種選用 選用綜合性狀優良的京農生系列品種。

  田塊準備 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地種植。土壤過沙或過黏?可以施用廄肥、堆肥、泥炭、腐殖土等改良土壤。秋冬季深翻土地1次,促使土壤風化、有機質分解?降低病蟲基數。3月下旬施足基肥,深翻25釐米,精細整地,整平後做高畦,畦寬70-80釐米、高20-25釐米,溝寬30釐米、深40釐米。

  適時定植 5月份在溫室內扦插育苗。6月份定植?行距45釐米、株距35釐米?每畝栽3500-3800株。栽植不能過深?以3-4釐米為好。定植後灌1次水。定植後2-3周?植株有5-7張葉片時留3-4張葉摘心?3-4周後側枝有4-5張葉片時留2-3張葉摘心。採取在畦邊拉線綁縛或豎杆綁縛栽培。開花時注意防止雨淋?最好在菊花現蕾時搭建臨時棚室防雨避風。溫度高、溼度大時適當通風換氣。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2500公斤或餅肥100公斤,深施並與土混勻。5-7月份施腐熟稀糞水3-5次。第一次在菊花栽後澆施,每次摘心後澆施1次。每次每畝用人糞尿100-150公斤加水澆施,同時每100公斤人糞尿中加入0.3公斤尿素。8月底至9月初菊花孕蕾時,每畝施豬牛糞1000公斤或氮磷鉀複合肥25公斤。10月份現蕾時噴施1次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生長前期水分管理以土壤見幹見溼為主,隨著植株的生長適當控制澆水量,尤其要在花芽分化期儘量控制水分,植株葉片不萎蔫不澆水。植株發生側芽或見幼蕾時,適當增加澆水量,防止缺水。澆水次數與澆水量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漫灌澆水,以免土壤溼度過大,導致植株窒息死亡。澆水後適時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結。

  防治病蟲 主要病蟲害是葉斑病、霜黴病、鏽病和蚜蟲、天牛等。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防治葉斑病,用40%乙膦鋁可溼性粉劑250-3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霜黴病,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鏽病。防治蚜蟲,在蚜蟲發生期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40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劑300-400倍液噴霧。

  採收 10月中下旬70%花開放時,選晴天露水乾後採收,以後每隔6-7天採收1次,至11月底採收結束。採下的花分級放置,剔除泥花和病蟲花,不夾帶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