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華夫人為什麼嫁給楊廣父子

  宣華夫人陳氏,名不詳,陳宣帝女,陳後主同父異母妹,隋文帝晚年妃嬪。隋開皇九年,隋朝平陳完成南北統一後,其與陳國皇室成員作為俘虜從建康西入大興,被配入掖庭為宮女,後選為隋文帝嬪妾。那麼?

  宣華夫人就是陳宣華,乃是陳宣帝之女,聰明且貌美,小時候貴為公主,有著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學的是詩書禮儀,滿腹文章,和她的爸爸一樣多才多貌。可惜世道變了,陳後主登基,荒淫誤國,不久陳便亡了國,而陳朝宗室都被大隋朝捉去,為奴為婢,皆看各人的造化。

  是美玉藏是藏不住的,隋朝皇帝楊堅雖然不甚好色,但是對於漂亮美眉也是忍不住多看幾眼。他早就知道,陳宣華才貌無雙,自然豔羨得很。便把小美人收為囊中。哪知道獨孤皇后善妒,對於宮中女子防備的很,宣化不敢大意,隋文帝也無法施展,只得一個人在宮中寂寞的打發光陰。有時高興起來,忍不住道院落走走,恰好遇見年輕的太子楊廣,也未敢聲張,不過楊廣似乎也留意這個漂亮的可人兒。

  宣華不敢越雷池一步,因為其中有個例子,說有位尉遲姑娘被皇帝寵幸,甚至懷有龍種,被獨孤後發覺,不僅暴打一頓,皮開肉綻,女子香消玉殞,而且逼得皇帝差一點離家出走。如此,宣華不敢造次,越是如此,越是更加的迷人。 好日子總算來臨了,獨孤後病重,不久去世。宣化一時間成為皇帝的貼身小蜜,很是得寵。無奈歲月不饒人,到底是老胳膊老腿,隋文帝被宣化掏空了身子。此時大病一場,自然太子伴架,也不離左右,有一次宣華夫人要出去更衣時,正巧碰到太子,太子一看夫人雪肌花膚、楚楚動人,不由得心中狂躁起來,居然想著要和夫人樂呵樂呵,楊廣不待宣華開口,竟要將她拽到側殿的寢室裡去。宣華又急又恨,一時偏掙不脫身,幸得急中生智道:“太子尊重,那邊有人來了。”

  楊廣慌亂手一鬆,回頭瞧時,哪裡有什麼人來。宣華夫人一溜煙地退出了芙蓉軒。夫人回到仁壽宮後,神色有異,文帝便問她原因,她哭著說:“太子無禮。”文帝得知實情後大怒說:“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說完便叫人找前太子楊勇,打算廢楊廣的太子之位。楊素將這件事告訴太子後,太子便遣使者進入寢殿,並讓夫人與侍疾者都到別處,不久就傳出文帝駕崩的訊息。宣華夫人與其他宮人都知道事情不對勁,相當恐懼。不久,太子派使者送一金盒給宣華夫人,並親自加上簽名封條。夫人收到後很害怕,擔心因為之前拒絕太子求愛,所以太子送毒藥來賜死她,於是她不敢開啟。使者一直催她,她才開盒子。等開啟一看,發現裡面竟然放的是好幾枚同心結,宮人們於是都安下心來,認為總算保住性命了。但是宣華夫人為此相當不樂,不肯答謝,還是旁邊的宮人們逼著她,她才向使者答謝。

  後來太子繼位,宣華夫人先是出居在仙都宮,不久又召回宮中,但是一年多便過世了,終年二十九歲。楊廣對此很是傷感,作神傷賦以示哀悼。以致有人認為隋煬帝最喜歡的女人莫過於此人。

  與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一生深愛獨孤皇后,在她十四歲父母雙亡孃家失勢時,就發誓為她無異生之子。即使隋文帝當上皇帝后也六宮虛設近二十年。直到獨孤皇后年近花甲時,隋文帝才試探性寵幸尉遲氏,由此爆發了離家出走事件。雖然事後隋文帝對愛妻一如既往疼愛關懷,獨孤皇后也退了一步允許他有了嬪妾,隋文帝卻沒想到性格剛烈的獨孤皇后這麼做的深層原因。獨孤皇后是從國家穩定出發,不想因離家出走事件讓他失去帝王尊嚴,基於處於權力頂端的帝后關係和諧一致有利於國家、朝政安寧,從而對他妥協讓步。儘管隋文帝礙於皇后並不怎麼寵幸姬妾,但卻茫然不知同樣深愛他的皇后已經對他心灰意冷、內心衰折,很快就喪失了生命力。

  文獻皇后去世對文帝打擊太過沉重,不僅正史有相關記載,而且唐朝筆記、唐朝佛教典籍裡多處能找到文帝苦苦思念亡妻無法排遣心中痛苦的真情流露記錄。對受北朝風氣影響很深,對“性忌妾媵”習俗很理解的文帝來說,他晚年的妃嬪不過是其生活的調劑乃至排遣精神痛苦的需要罷了,其中也包括陳貴人。

  隋文帝對陳氏的情感並沒有超越出征服者的玩物心態。文獻皇后去世後,年過花甲的隋文帝不僅沒有把對皇后的感情移情到陳氏身上,而且迅速有了新歡蔡氏,蔡氏在短時間內迅速和陳氏平起平坐,最後地位還反超陳氏。陳氏對隋文帝不僅在感情上無法起到任何心理撫慰作用,而且她也無力對其進行情感上的約束,只能坐視新歡崛起爭寵。

  隋文帝在心理上始終沒有把陳氏等後宮看做自己的家人和親人,也沒有任何將其視作家族一份子的行動。晚年三次全國規模的為家族刻碑祈福行動中,他的家族親緣關係裡從來沒有包括過後宮;臨終前也沒有任何要求後宮陪葬太陵記錄。他最後甚至還否定了自己的納妾行為:“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但不能忘懷***皇后***爾,魂其有知,當相會於地下”。甚至隋煬帝對其後宮的不軌行為也間接反應出陳氏等人雖然獲得了後宮高位,但並沒有在隋文帝子女心中獲得該位置應該帶來的社會地位尊重和價值承認心理。

  隋文帝在本質上並沒有放鬆過對陳氏的猜忌和不信任。陳國皇室在西入大興後,被隋文帝分配到各州監視自力更生當農民,這也包括陳氏其同母親兄弟,終隋文帝一朝沒有改變對陳皇室政策的記錄。即使在文獻皇后去世後,陳氏獲得了後宮高位,不過陳國皇室並沒有受到任何恩惠,連陳貴人的同母親兄弟亦無因陳氏受寵從而得到文帝任何垂憐的記載[32]。他們一直像其他陳國男性皇室成員一樣在隋政府監視下種田自力更生。陳氏的母親施太妃雖然因為女兒為妃獲得了隋政府的物質補貼,但其卻住在貧民區,無法進入隋朝貴族圈子。

  與隋煬帝

  描寫隋煬帝和各色佳人的風流豔史可謂層出不窮,尤其是他和仁壽宮變女主角陳貴人的緋色關係經過各類小說的渲染可謂活色生香,而且由於隋煬帝複雜性格里有喜愛端麗佳人、行事盛大華麗一面,陳氏作為一位“姿貌無雙”很可能與其發生過關係的南國佳人,因此很多人也過度誇張其對隋煬帝的影響力。

  但實際上,隋煬帝和蕭皇后的感情深刻特別。隋煬帝雖不乏寵妃,對妻子無法做到父母之間那樣至情,不過蕭後確實是他一生寵敬和離不開的女人。《劍橋中國隋唐史》認為:“對這個歷史上稱為隋煬帝的人的性格刻劃是非常困難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覺外,人們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說成是古典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竄改的歷史和傳奇後面,對此人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的瞭解。歷史文獻把文帝的謹慎節儉與煬帝的放蕩揮霍進行對比,但這種鮮明的對比過分誇大了。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

  蕭後大約年長楊廣兩三歲,出身著名政治文化貴族之家蘭陵蕭氏,婉順多才;晉王楊廣亦才智過人,文采華美。兩人成婚後,夫妻極其恩愛,蕭後也為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楊廣終生熱愛江南,最後甚至魂斷江南,不能不說他對江南的偏愛裡沒有蕭後的影響。《劍橋中國隋唐史》對隋煬帝夫婦的評價:“這位年輕的姑娘***蕭妃***受過很好的教養;她聰明好學,很有文才。楊廣愛她,並尊敬她。作為蕭後,她是楊廣的終身伴侶和知心人。很可能她給他介紹了南方的生活方式,並促使他熱愛南方,幾乎到了著迷的程度。”

  隋煬帝楊廣是一位藝術成就很高的詩人,《劍橋中國隋唐史》評:“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文人有一顆敏感的心,“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四時的變化、自然的代謝、美麗事物的殞滅,都能激發起文人的感懷。宣華夫人之死畢竟是一出紅顏薄命的悲劇,楊廣可能像敏感的詩人看見花謝了、草黃了、起風了一樣觸動了其文藝神經為其做賦。但是要把其此舉誇張成情聖或者某種浪漫的儀式,實在不符合隋煬帝性格。

  隋煬帝天賦極高,行事欲法秦皇漢武,務功之心強烈、頗有胸襟,而且對外部世界有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和探知慾。從《隋書煬帝本紀》我們就可以瞭解到,隋煬帝工作日程排得很滿,他這種人根本沒有時間傷春悲秋沉浸於兒女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