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茶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新增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國茶葉的影響

  世界各國的製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我國。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我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我國茶葉蒸青綠茶的製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製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東印度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我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製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蘇俄來茶我國採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我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祕書哥登來我國學習茶葉產製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我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我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我國紅茶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製茶始於特羅氏。學習我國武夷巖茶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我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我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陸羽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茶文化與佛教有不解之緣,陸羽與僧人也有不解之緣。他自幼為智積禪師收養,壯年後又與僧人皎然結為好友。皎然不僅是中唐著名學僧,也是著名詩僧,為謝靈運十世孫。死後有文集十卷,宰相於為之作序,唐德宗敕寫其文集藏之祕閣。陸羽與之相識大約在上元初,常互訪或同遊。皎然的詩多處提到與陸羽的友誼,並描繪其共同採茶、製茶、品茶的情景。所以,陸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許多佛家原理。

  陸羽好友不僅有僧人,還有道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冶。李冶又名李秀蘭,自幼聰慧灑脫,喜琴棋書畫諸藝。長成出家,作了女道士。尤擅格律詩,被稱為“女中詩豪”。天寶間,玄宗聞其名,曾召入宮中一月。陸羽在苕溪,與皎然、靈澈等曾組織詩社,李秀蘭多往與會。秀蘭晚年多病,孤居太湖小島上,陸羽泛舟前去探望,李秀蘭還寫詩以志,足見其友誼之深。陸羽在《茶經》中,將道家八卦及陰陽五行之說溶於其中,反映了他所受道家影響也不小。

  陸羽交往最多的是詩人、學士。其中最著名的有皇甫冉、皇甫曾、劉長卿、盧幼年、張志和、耿湋、孟郊、戴叔倫等。這些人大都是剛正率直並深有抱負和學識的人。一次陸羽問張志和最近與誰人經常往來,志和說:“太虛為室,明月為炫,同四海諸公共處,未嘗少別!”足見其胸襟。其《漁歌子》雲:“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箸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陸羽所交詩人大多崇尚自然美,這對陸羽在《茶經》中創造美學意境大有影響。耿湋為“大曆十大才子”之一,曾與陸羽對答聯詩,作《連句多暇贈陸三山人》***陸三,是詩友們排行送陸羽的別號***。此詩二人聯句,長達二十四句,耿湋盛讚陸羽對茶學的貢獻:“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茶仙”之名即由此而來,耿湋已斷定《茶經》必名垂後世。戴叔倫更是陸羽知音。戴曾遭同僚陷害,後來冤案昭雪,陸羽特與權德與等各作詩三首相慶。由此亦見陸羽之人品。

  陸羽友人中,最值一書的是顏真卿。顏以書法為後世稱道,其實,他還是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安史之亂爆發,顏真卿正任平原郡太守,胡騎殘暴河北,唯真卿戰旗高揚,並領導了河北抗敵鬥爭,使平原郡與博平、清河得以獨保。代宗時,諫朝延,揭叛臣,忠耿剛烈。顏氏於政治、軍事、法律、書法、音韻、文字學皆有造詣。大曆八年,他到湖州任刺使,與皎然、陸羽結為摯友。他組織《韻海鏡源》的詞書編寫,多達五百卷,有許多文士參加,陸羽是其中重要成員。這對陸羽加深儒理,在《茶經》中以中庸、和諧思想提攜中國茶文化精神甚有助益。

  陸羽受儒、道、佛諸家影響,而能融各家思想於茶理之中,與他一生結交這麼多有名的思想家、藝術家有很大關係。《茶經》決非僅述茶,而能把諸家精華及唐代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這才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