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近現代文學論文

  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繁榮,文藝界整體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分析

  【摘要】自從有了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分,近兩千年以來,兩者之間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中國現代文學的語境面臨著怎樣的現狀?中國古代的文學資源又該如何繼續發展,二者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一種關係,對此本文主要從這三點著手分析,以此促進我國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以及現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現代文學語境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的演變,近代社會發展以來,文化的發展也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變遷,在現代和傳統的交界之下,國內外相融合的發展中,中國現代文學得到了有效的發展。那麼中國現代文學在古代文學資源的影響下是如何在現代性的語境中被充分激發出來的呢?這種進入式的啟用方式是是以何種標準為依據的呢?同時應該如何在傳統的價值觀中把握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的內在聯絡呢?傳統價值觀轉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探索的。

  一、中國現代文學面臨的語境局勢

  1.中國現代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國家在堅船利炮的協助之下打開了我國國家的大門,使得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自此,很多文人知識分子開始認識到我們國家的貧窮落後以及與西方技術發展先進之間的差距,深有感觸的文學人士開始將生命置之度外,而以壯我國威,捨我其誰的使命感投入到革命激戰中來,一場場關於文字的革命如洪流般鋪天蓋地的襲來,“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打倒孔家店’、‘反對文言文”,這一系列的革命似乎帶有一定的倉促性,將古代文化以猝不及防的態勢打入了深淵,使得中國近代文學發展面臨著諸多阻礙。文學革命,自1917年開始在我國拉開了帷幕,帶有鄉土氣息的小說,蘊含傷痕的各類文學著作,九葉詩派等等,到當前各類穿越小說、都市言情的泛濫,在時代的發展變遷之下,我國的現代文學好似給人一種繁榮昌盛之感,可是如果仔細探究來看,這種繁榮的背後,所謂的文學大都不過是浮誇的、虛無的,並且在國外西方世界的影響之下,關於民族的東西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中國現代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處於瓶頸狀態。

  2.文學“斷裂層”。

  縱觀近百年以來的現代文學發展史,還沒有哪一本比得上《紅樓夢》的小說,也沒有一首能夠和唐詩三百首相抗衡的詩歌,現代文學語境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無非只是在面對諾貝爾文學獎時所產生的尷尬,在面對世界經典文學時候的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奈之感。但是作為一門獨具感性氣息的學科,文學不僅應該有著現代社會的影跡,同時還不能脫離歷史母體。縱觀現代看似發展繁榮的文學界,和古代文學有聯絡的作品,我所瞭解的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郭沫若先生編著的《屈原》、王獨清的《楊貴妃之死》、宋之問的《武則天》,等等,可以說與歷史有關的這些作品真的很少,特別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太多的作家一味的朝前跑,而忽略了對古代文學的觀望,使得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出現了裂痕,就現代文學來說,古代文學是其根,是其源,如果少了根和源,中國現代文學的語境勢必會腐朽沒落。

  二、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

  上述我們談到中國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的語境出現了裂痕,也就是所謂的斷裂層,中國現代文學的創造缺少了古代文學所蘊含的精神,究其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古代文學資源的匱乏嗎?答案是否定的,康德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可以像中華民族一樣有著數以千萬計的歷史編寫人員。由此我們可知,中國古代文學資源是多麼的深厚和豐富。

  1.豐富的古代文學資源。

  為後人們所銘記和津津樂道的古代文學和歷史文人真的是數不勝數啊,先秦名著就有《詩經》、《莊子》和《周易》;東漢和西漢時期,出現了擁有磅礴氣勢的漢賦和《史記》;魏晉時期,文學作品更是如氾濫之江河,這一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就有“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唐宋時期的“詩仙”、“詩聖”、“詩鬼”所寫詩篇千古流傳,水平不分高下,以豪放派、婉約派為代表的詩詞文人獨領時代潮流;元代的雜曲更是不甘落後,《西廂曲》、《牡丹亭》引領了一個時代的風騷;明清時期,古代文學更是走上巔峰之路,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四大名著,集政治、愛情、詩詞歌賦等於一體,不僅豐富了當時文人精神世界,更成為現代的經典著作,除了這些,各類民歌、史記也不甘落後,壯觀了古代文學。

  2.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說起文學資源的文化傳承,我們不得不感到羞愧,在傳承方面,我們沒有做到主動積極,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克服兩方面的難題,第一是將想當然的這種想法克服掉,在當前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社會人們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去改變文學資源的發展,然後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發展演變。但是這種想當然絕對不能脫離歷史的發展,而是應該站在真實的角度,對文化進行傳承和接受。第二應該站在多種角度對古代文學進行解讀,歷史的久遠和文學資源的豐富這兩大特點使得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受到了阻礙。對此就必須要求工作者能夠從多種角度對其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以防以片面單一的角度去褒貶歷史人物和事實,應該做到客觀性和廣義性的評價。

  三、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的關係

  就像鳥兒離不開天空,魚兒離不開水一樣,現代文學也必須緊隨其根,而古代文學就是現代文學的根。儘管在中國現代社會文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其為了弘揚現代性,而企圖將古代文學拋離出去,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且現代文學的發展是始終離不開古代文學資源這一豐富的源泉的,如當代以人為本的意識離不開古代文學思想的天人合一,現在的審美離不開古代的意境,如今的散文詩歌更是離不開古代文學資源的思想。因此當前現代文學的發展,應該站在現代的角度,以古代文學資源為發展根源,深刻挖掘出其中所存在的潛力,從而有效的促進自我發展。在當前,人們精神世界的發展無非就是做到返璞歸真,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傳統,如此才能使得心靈獲得慰藉。因此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的是統一的關係而不是對立的管理,如果不能以古代文學資源為根本和指引,現代文學是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的,如果不能將現代文學的語境融入其中,古代文學也是不能有效發揮出其資源力量的。因此中國現代文學語境的發展和古代文學資源的挖掘,兩者之間可謂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發展。現代文學是在我國發生了歷史變化之後,人們的思想脫離了原本的封建之後而對外國文學所接受學習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學。其在表現現代的科學民主思想的時候所運用的現代語言,而且對藝術表現形式也進行了創新,形成了現代社會的小說、散文、詩歌等新的體裁。另外在各類表現形式上,如抒情方式、描寫手段都給予了創新,形成了現代化的特點,從而和世界文學潮流緊密聯絡起來,成為了現代意義上的真正文學。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學形態,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在精神層面來看,不管是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方面,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都是存在一定的聯絡的。但是也必須看到古代文學的精神注入現實主義、浪漫主義都是和儒家或者道家文化僅僅聯絡在一起的,而且所體現的主要是精神文學的層次,還沒有和方法論結合起來,而現代文學的精神既包含了方法論,也包含了現代的文學思想。第二、在現代文學的內涵中雖然包含著一定的人文因素,但是其主要的文學意識是個性主義或者人道主義,這種因素是古代文學中所不具有的,它們是從近現代的西方國家引進來的一種文化,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靈魂源泉,也是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之間最主要的區別所在,現代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的解放最終都是對人自身的一種解放,而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精神在古典文學中是不常見的。第三,古代文學主要是以文言文為主要符號的文學形式,而現代文學則是以白話文為主要表現形式,白話文這一語言符號雖然取代了文言文,但是其更具獨特性和新穎性,使得現代文學更具美感。第四、古代文學體裁主要是以詩歌和散文為主要形式,而小說和戲曲則是處於邊緣發展的形式;而到了現代,小說則成為了主流發展形式,詩歌和散文則處於了邊緣發展。結語:縱觀上述,我國現代文學的語境面臨著十分困難的局面,需要新的源泉的注入,而古代文學資源,需要被充分解讀和挖掘,二者之間要想得到永恆發展就必須不斷藉助對方的力量來實現自我的發展,有效實現我國文學史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德發.深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學關係研究的沉思[J].東嶽論叢.2010***01***.

  [2]郝明工.試析中國現代文學的本土傳統[J].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9***02***.

  範文二:現代文學教學的挑戰和對策

  1我國現代文學教學面臨的挑戰

  1.1現代文學教學方式生硬

  當前現代文學的教學方式仍以老師傳授、學生聽為主,老師生硬和晦澀難懂的言辭嚴重影響現代文學教學質量。我國高校現代文學老師在進行授課時應該避免炫耀深厚的文學功底,應該用樸實易懂的講述引導學生進入廣闊的文學作品之中,對於一個剛剛進入高校的學生,其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是有限的,所以老師需要給予很好的引導。另外就是有的高校現代文學老師沒有全面、深刻領會到現代教學的實質,過多強調“認識論”,忽略了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鑑賞。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強調說教,淡化了現代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和學生的想象力,說教式的授課使得課程變得沒有生氣,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力,長此以往,學生對現代文學的熱情自然會降低。

  1.2學生缺乏對現代文學的興趣

  當前社會十分浮躁,學生急功近利。高校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大多以就業為導向,其判斷一個專業好壞並不是處於自己愛好,而是為了畢業後謀取一份不錯的工作。現在市場對中文學科專業的學生需求較少,中文學科的大學生就業壓力巨大,這樣的學科就成為了冷門學科。即使是就讀於中文學科的高校學生,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熱衷於考取計算機、英語或者其他專業技能證書,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興趣不大,在課餘時間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閱讀現代文學作品,即使專業課程也是為了應付考試。

  2我國現代文學教學對策

  2.1提升學生處世能力

  教育的本質是對人進行教育,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充實,我國現代文學教學亦是如此,然而現在的教育體制卻忽視了對人的教育,重視專業知識的教授。現代文學教育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教育來培養什麼樣的人,讓學生通過這門課程學會做人處事。文學所涉及的面十分廣泛,包括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等,它是人生經驗、社會經驗、情感經驗、藝術經驗、生活經驗的結晶。

  2.2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提升在校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它通過對美的鑑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培養和鍛鍊學生鑑別、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現代文學是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的結晶,教師可以通過現代文學的講授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不等於專業知識的灌水,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學感覺,讓你徜徉於文學作品中,自己去領會其中的美,老師需要做的是通過合理授課方式積極引導。為了達到好的效果,老師不僅僅需要對文字和字句進行透徹的分析,還需要引領學生挖掘文章中深層次意味,即對“言外之意”、“景外之景”的感悟。把審美教育與我國現代文學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審美因素,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現代文學教學中融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無疑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有著良好的文學基礎,把個人對文學的興趣、感覺、熱情等盡情發揮、展現出來,通過自己對文學作品的領悟去感染學生。

  2.3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為了提高現代文學教學質量,應該讓該課程與寫作結合起來,通過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來提升教學質量。現代文學教學不僅僅需要學生理解文學作品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還應該要求學生從寫作學視角闡釋現代文學作品的內容,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觀點通過寫作表達出來。

  2.4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一直以來,我國現代文學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方式單一,當前普遍的授課方式是老師向學生灌輸現代文學的一些基本知識,老師很少與學生互動,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需要改變這一教學模式,多采用互動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與學生多探討、多交流,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同的專家和學者對同一文學作品的認知不可能是一摸一樣的,文學作品具有多義性和不確定性,現代文學教學應該遵循這一規律,老師在授課時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現代文學作品,鼓勵發散思維。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激發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當前學術界有爭論的問題,老師可以把不同的觀點闡述給學生,並讓他們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並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整理成學術論文,通過論文的寫作提升學生對現代文學的認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