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文學論文參考

  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都是我國文學的重要內容,古典文學是現代文學得以發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現代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現代文學論文範文一: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研究

  【摘要】

  自從有了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分,近兩千年以來,兩者之間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中國現代文學的語境面臨著怎樣的現狀?中國古代的文學資源又該如何繼續發展,二者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一種關係,對此本文主要從這三點著手分析,以此促進我國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以及現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現代文學語境 古代文學資源 傳承

  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的演變,近代社會發展以來,文化的發展也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變遷,在現代和傳統的交界之下,國內外相融合的發展中,中國現代文學得到了有效的發展。那麼中國現代文學在古代文學資源的影響下是如何在現代性的語境中被充分激發出來的呢?這種進入式的啟用方式是是以何種標準為依據的呢?同時應該如何在傳統的價值觀中把握中國古代與現代文學的內在聯絡呢?傳統價值觀轉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探索的。

  一、中國現代文學面臨的語境局勢

  1.中國現代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國家在堅船利炮的協助之下打開了我國國家的大門,使得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自此,很多文人知識分子開始認識到我們國家的貧窮落後以及與西方技術發展先進之間的差距,深有感觸的文學人士開始將生命置之度外,而以壯我國威,捨我其誰的使命感投入到革命激戰中來,一場場關於文字的革命如洪流般鋪天蓋地的襲來,“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打倒孔家店’、‘反對文言文”,這一系列的革命似乎帶有一定的倉促性,將古代文化以猝不及防的態勢打入了深淵,使得中國近代文學發展面臨著諸多阻礙。文學革命,自1917年開始在我國拉開了帷幕,帶有鄉土氣息的小說,蘊含傷痕的各類文學著作,九葉詩派等等,到當前各類穿越小說、都市言情的泛濫,在時代的發展變遷之下,我國的現代文學好似給人一種繁榮昌盛之感,可是如果仔細探究來看,這種繁榮的背後,所謂的文學大都不過是浮誇的、虛無的,並且在國外西方世界的影響之下,關於民族的東西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中國現代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處於瓶頸狀態。

  2.文學“斷裂層”。

  縱觀近百年以來的現代文學發展史,還沒有哪一本比得上《紅樓夢》的小說,也沒有一首能夠和唐詩三百首相抗衡的詩歌,現代文學語境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無非只是在面對諾貝爾文學獎時所產生的尷尬,在面對世界經典文學時候的一種難以言說的無奈之感。但是作為一門獨具感性氣息的學科,文學不僅應該有著現代社會的影跡,同時還不能脫離歷史母體。縱觀現代看似發展繁榮的文學界,和古代文學有聯絡的作品,我所瞭解的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郭沫若先生編著的《屈原》、王獨清的《楊貴妃之死》、宋之問的《武則天》,等等,可以說與歷史有關的這些作品真的很少,特別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太多的作家一味的朝前跑,而忽略了對古代文學的觀望,使得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出現了裂痕,就現代文學來說,古代文學是其根,是其源,如果少了根和源,中國現代文學的語境勢必會腐朽沒落。

  二、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

  上述我們談到中國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的語境出現了裂痕,也就是所謂的斷裂層,中國現代文學的創造缺少了古代文學所蘊含的精神,究其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古代文學資源的匱乏嗎?答案是否定的,康德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可以像中華民族一樣有著數以千萬計的歷史編寫人員。由此我們可知,中國古代文學資源是多麼的深厚和豐富。

  1.豐富的古代文學資源。

  為後人們所銘記和津津樂道的古代文學和歷史文人真的是數不勝數啊,先秦名著就有《詩經》、《莊子》和《周易》;東漢和西漢時期,出現了擁有磅礴氣勢的漢賦和《史記》;魏晉時期,文學作品更是如氾濫之江河,這一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就有“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唐宋時期的“詩仙”、“詩聖”、“詩鬼”所寫詩篇千古流傳,水平不分高下,以豪放派、婉約派為代表的詩詞文人獨領時代潮流;元代的雜曲更是不甘落後,《西廂曲》、《牡丹亭》引領了一個時代的風騷;明清時期,古代文學更是走上巔峰之路,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四大名著,集政治、愛情、詩詞歌賦等於一體,不僅豐富了當時文人精神世界,更成為現代的經典著作,除了這些,各類民歌、史記也不甘落後,壯觀了古代文學。

  2.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說起文學資源的文化傳承,我們不得不感到羞愧,在傳承方面,我們沒有做到主動積極,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克服兩方面的難題,第一是將想當然的這種想法克服掉,在當前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社會人們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去改變文學資源的發展,然後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一種合理的發展演變。但是這種想當然絕對不能脫離歷史的發展,而是應該站在真實的角度,對文化進行傳承和接受。第二應該站在多種角度對古代文學進行解讀,歷史的久遠和文學資源的豐富這兩大特點使得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受到了阻礙。對此就必須要求工作者能夠從多種角度對其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以防以片面單一的角度去褒貶歷史人物和事實,應該做到客觀性和廣義性的評價。

  三、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的關係

  就像鳥兒離不開天空,魚兒離不開水一樣,現代文學也必須緊隨其根,而古代文學就是現代文學的根。儘管在中國現代社會文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其為了弘揚現代性,而企圖將古代文學拋離出去,但是實踐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且現代文學的發展是始終離不開古代文學資源這一豐富的源泉的,如當代以人為本的意識離不開古代文學思想的天人合一,現在的審美離不開古代的意境,如今的散文詩歌更是離不開古代文學資源的思想。因此當前現代文學的發展,應該站在現代的角度,以古代文學資源為發展根源,深刻挖掘出其中所存在的潛力,從而有效的促進自我發展。在當前,人們精神世界的發展無非就是做到返璞歸真,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傳統,如此才能使得心靈獲得慰藉。因此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的是統一的關係而不是對立的管理,如果不能以古代文學資源為根本和指引,現代文學是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的,如果不能將現代文學的語境融入其中,古代文學也是不能有效發揮出其資源力量的。因此中國現代文學語境的發展和古代文學資源的挖掘,兩者之間可謂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共同發展。現代文學是在我國發生了歷史變化之後,人們的思想脫離了原本的封建之後而對外國文學所接受學習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學。其在表現現代的科學民主思想的時候所運用的現代語言,而且對藝術表現形式也進行了創新,形成了現代社會的小說、散文、詩歌等新的體裁。另外在各類表現形式上,如抒情方式、描寫手段都給予了創新,形成了現代化的特點,從而和世界文學潮流緊密聯絡起來,成為了現代意義上的真正文學。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學形態,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是存在很大區別的,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在精神層面來看,不管是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方面,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之間都是存在一定的聯絡的。但是也必須看到古代文學的精神注入現實主義、浪漫主義都是和儒家或者道家文化僅僅聯絡在一起的,而且所體現的主要是精神文學的層次,還沒有和方法論結合起來,而現代文學的精神既包含了方法論,也包含了現代的文學思想。第二、在現代文學的內涵中雖然包含著一定的人文因素,但是其主要的文學意識是個性主義或者人道主義,這種因素是古代文學中所不具有的,它們是從近現代的西方國家引進來的一種文化,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靈魂源泉,也是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之間最主要的區別所在,現代文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的解放最終都是對人自身的一種解放,而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精神在古典文學中是不常見的。第三,古代文學主要是以文言文為主要符號的文學形式,而現代文學則是以白話文為主要表現形式,白話文這一語言符號雖然取代了文言文,但是其更具獨特性和新穎性,使得現代文學更具美感。第四、古代文學體裁主要是以詩歌和散文為主要形式,而小說和戲曲則是處於邊緣發展的形式;而到了現代,小說則成為了主流發展形式,詩歌和散文則處於了邊緣發展。結語:縱觀上述,我國現代文學的語境面臨著十分困難的局面,需要新的源泉的注入,而古代文學資源,需要被充分解讀和挖掘,二者之間要想得到永恆發展就必須不斷藉助對方的力量來實現自我的發展,有效實現我國文學史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德發.深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學關係研究的沉思[J].東嶽論叢.2010***01***.

  [2]郝明工.試析中國現代文學的本土傳統[J].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9***02***.

  關於現代文學論文範文二:古代詩歌應用下的現代文學論文

  一、現代文學的創新

  與古代詩歌相對應的是現代文學,大致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產生,並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得到廣泛的推崇。雖然在形式上,現代文學在很多角度都延續了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和型別結構,然而糾其本體來看,現代文學與古代詩歌是大不相同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中,現代文學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更多的時代特徵,如小說、新詩雜文、散文詩歌,新的文學題材不斷產生,並加強了抒情、議論、描寫、敘事等多種方式的完善,在敘述手段方面也是更加多種多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火車、輪船、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大量普及,並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通訊工具迅速產生,使世界開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我國的現代文學提供了更多的機遇,我國的現代文學正在以一定的發展速度向世界範圍內融合,通過體現現代思想的白話文和科學民主思想的帶動和支援,現代文學正在積極地“走出去”,向更廣闊的舞臺發展。縱觀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其風格的演變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國外的先進文化傳播,如鑑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等也都為我國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經驗奠定了基礎。現代文學作品已經從不同的題材和不同的分析角度體現出了獨特的文化傳承內涵,在作品的情感座標和價值取向上都讓廣大讀者產生了共鳴,一些現代文學作品甚至可以直接通過發表途徑來影響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可謂我國的現代文學的地位和影響是多麼的不可估量。

  二、古代詩歌在現代文學中的應用

  ***一***古詩的思想發祥性代表

  古詩的產生從某種意義上能代表我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無論人們追求的或憎惡的是什麼,總是可以通過某篇章或某一型別的詩歌得到恰當的體現,如《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收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五百多年的詩歌共305篇,在詩歌中的絕大多數篇章都是記錄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美人的審美欣賞,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經典語句,無一不顯示出作者所處社會的和平與美好。而《離騷》詩中卻形象闡釋了作者對小人的厭惡,對社會惡劣環境的不滿,比如在看到秋天花落之時會讓人情不自禁聯想到生命的脆弱。杜甫的“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裡秋深,屋外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這首詩創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當時杜甫已經處於晚年,報國無門的那種悲涼的心境通過詩中進行流露彰顯,表現除了深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通過他的詩,很容易引發人們的深思,吸引人們探究杜甫的生活現狀,也進一步現實出了古詩的思想發祥性,這一點對現代文學作品的研究和創作有很大的作用,當前有大量的人都將屈原、杜甫或其他的古代著名詩人作為論點進行分析,融入現代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讓人們領悟到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及其發祥地。現代文學作品的很多境界都是從古代詩歌中的詩境和思想中吸收進來的,由於古代詩歌層次鮮明、內容大方,且作者在寫作時大多善於結合自身的處境和經歷,能將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讓現代學者不斷領悟不斷當時的思想和文化發源,也為歷史文化的傳播和現代化推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寫作方法的運用

  在古代詩歌的寫作中,十分注重虛實結合,無論是對人或事物形象的刻畫還是對情感的表達,都是本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原則,給人以無限遐想,且這種寫作方式融入了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如擬人、排比、形象比較等,有時還會採用留白的方式讓讀者自行理解,這些寫作方式都沿用到了現代的文學作品當中。古代詩人注重寓情於景,經常是在欣賞到優美的景象或飲酒之後有感而發,如“詩仙”李白,他一生創作990多首詩,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酒後所作,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辭采高華,一個主要的特點是自由奔放,不受詩歌格律形式的束縛,盡情抒發自己的內心,靈活採用樂府詩和古風體的形式創作了大量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如我們熟知的《將進酒》,李白借酒消愁,並通過詩歌發洩出了自己的憤懣不平,對功名利祿的不屑一顧和對美好生活的無比嚮往;《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顯示出了他奇特的想象力,善於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將人間的事物、天上的星辰自由發揮並淋漓盡致地運用到了詩歌中,形象鮮明,引人深思。不僅如此,我國古代大量的詩歌創作者都注重寫作方法的運用,不同的詩人有著自身獨特的寫作特點,但是大體都是採用特定的修辭手法,如比喻、通感等,為詩句本身賦予了形象化的表達,讓詩歌滲透到生活中,讓大自然為之敞開懷抱。古代詩歌大多強調對仗工整,而現代詩歌也是在這一結構的基礎上加入了線索並立,讓議論文的寫作更加註重起承轉合,通過古代詩歌想象力的指導為現代文學作品增添了新的韻味,也為現代文學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打開了大門。

  ***三***主題思想上的應用

  藝術作品的創作都是來源於個人的思想主體,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文學,在創作上都是為了體現一定的主題、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在古代詩歌當中,詩人大多善於用簡短的語言來表達問題所在,通過詩歌主題展現出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讚美、對現實社會中不良現象的抨擊、對英雄事蹟的歌頌之情等,通過這些主題思想,讀者很容易瞭解到作者的寫作目的,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詩歌或作品?他想表達一種怎樣的主題?通過作品可以顯示出作者對生活怎樣的期待等等,這也是古代詩歌對現代文學的應用方式之一,現如今,眾多散文家家、小說家、暢銷書作家絡繹不絕,在現代文學史上創造了卓越的成就,如魯迅、老舍、沈從文、余光中、莫言等,都為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增添了璀璨的光芒。拿魯迅、聞一多這類愛國主義作家來說,他們的主題思想很多時候就來源於杜甫、陸游、屈原等愛國詩人的靈感和創作方式,汪曾祺、林清玄等近代文學家筆下的傳統民俗特徵也都是借鑑了陶淵明、歐陽修等人的主題形式。以現代詩歌為例,雖然在創作手法和藝術形式上相比古代詩歌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都是對作者真情實感的形象刻畫,顯示出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人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通過現實主義的內容主體顯示出了勞苦百姓生活的貧困,以及對統治者濫徵苛捐雜稅的不滿,這一思想對現代文學的影響力是十分顯著的,魯迅的大量作品都採用了這種語言風格,成為一種主流的現代文學代表。總結本文針對我國的古代詩歌在現代文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首先介紹了古代詩歌的特點,其次分析了現代文學的發展和創新,最後結合二者進行了統一的結合,總結出了我國古代詩歌對現代文學作品產生的深遠影響。現代文學在很大程度上都採用了古代詩歌的創作手法和創作風格,並將現代文學家的思想和對社會世界的客觀反映融合進了現代文學作品中,使得現代文學具備了更廣闊更形象的內涵,這也是現代文學作品一脈相承的必要條件。

  三、結語

  總之,關於古代詩歌的研究還需要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古代詩歌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很多領域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現代文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對比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詩歌和近年來現代文學史的具體問題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現代文學也有了很高的精神需求,因此,對於當代的文學家和學者而言,有必要放低姿態,讓我國古代詩歌文化傳承下去,並通過文化互動和文化融合為現代文學提供更高層次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