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這場明治維新改革對中國也產生了影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日本明治維新中國產生的影響,歡迎大家閱讀。

  日本明治維新中國產生的影響

  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後,洋務運動徹底破產,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特別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打敗了俄國,這一事件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儘管甲午戰爭中,日本也打敗了中國,中國人痛恨日本,但為挽救中國,中國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決心用改良方法進行圖強自救。中國人感到要想學習西洋文化、制度,就得把學習的目標從西方轉向日本。

  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開始了百日維新。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希望中國能象日本一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是1898年的中國決非30年前的日本,百日維新被慈禧輕而易舉地扼殺了。

  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

  國外: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840年***

  政治: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思想文化:自由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發展。

  國際工人運動的不斷髮展。

  西方列強加快了殖民擴張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例:1851—1864太平天國運動etc.***

  國內:幕府專權***幕藩體制、等級制度***,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等政策阻礙了日本資主義的發展,幕府政權孕育著危機。

  農民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領導階層:下級武士***

  1853年佩裡叩關,結束了日本閉關鎖國的狀態,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機中。

  倒幕運動的發展和勝利***獲得明治天皇的支援***。

  明治維新的影響

  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過學習西方,“脫亞入歐”,改革落後的封建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同時,日本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但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舊日本時代的封建殘餘。後來,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躋身於世界資本主義列強的行列。

  明治天皇經過明治維新而漸趨富強的日本,利用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在1895、1904年分別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擊敗昔日清帝國與俄羅斯,成為稱雄一時的亞洲強國。但其改革遺留了許多問題,如天皇權力過大、土地兼併依然嚴重等封建殘餘現象,與日後發生的一系列日本難以解決社會問題相互影響,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而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別於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擊敗昔日強盛的兩個大國—大清帝國***1644~1911***與沙皇俄國***1721~1917***,受到西方列強的注意,成為稱雄一時的亞洲強國;福澤諭吉所提出的“脫亞入歐”論也在此時成為正論。

  維新初期,由於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會地位大幅下降;而隨著俸祿漸次縮減,武士的經濟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種種皆導致士族對明治政府的不滿,武力抗爭因此接二連三地發生。維新功臣西鄉隆盛以鹿兒島縣為中心,於1877年6月18日年所發動的西南戰爭,成為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戰役。戰敗之後,殘餘的士族成員轉入地下活動,與板垣退助所主導的“民選議院設立運動”結合,透過“自由民權運動”的開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對勢力。18***,《大日本帝國憲法》公佈,成為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1890年,日本國會***帝國議會***正式開始運作。

  至於社會、文化方面的改變,隨著留洋知識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戶稻造等***吸收並引介西方文化與典章制度進入日本,以及眾多現代化事物的引進,“文明開化”的風潮逐漸形成,對於原本傳統而保守的日本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只物質需求與生活習慣上出現西化的轉變,在教育系統與社會組織的廣泛推行下,思想與觀念上也逐漸有了現代化的傾向***例如守時、衛生等概念與西式禮儀***;文藝上的影響也不小。

  另一方面,雖然明治政府銳意改革,但整體而言較為偏重促使國家強盛的結果,也遺留了許多問題:如天皇權力過大、出身藩地的有權有勢者長期掌控國政,形成勢力龐大的“藩閥政治”體系、土地兼併依然嚴重、新興財閥壟斷市場經濟等現象。這些負面問題與日後發生並累積的一些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相互影響,最終直接或間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