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在哪裡

  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希望能幫到你。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1915年,在中華大地上發生了一場文化改革的運動,這場文化改革使得中國的古典文化走向沒落,開啟了白話文的新篇章,反對影響人們遵守了幾千年的傳統,這場運動被人們稱為新文化運動,那麼什麼是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呢?

  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那麼他們為什麼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呢?這次文化運動主要在新青年雜誌上面發表了西方國家的先進的文化思想,在這本雜誌上,陳獨秀等人提倡人們要學習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提倡人們要學習西方的民主社會,反對統治中國幾千年的獨裁專制制度,反對任何獨裁製度的復辟;並且由於白話文的通俗簡單,文言文的複雜難懂,新文化運動也主張人們學習簡單的白話文,而拋棄晦澀文言文。雜誌上面也刊登魯迅,胡適等人的文章,加快了西方的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起著很大的影響。

  時值蔡元培任北京大學的校長,他提倡北大的學生要相容包並的思想,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思想文化,不斷改變自己的傳統思想,他在北大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發展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使得北大成為全國學校思想發展的重要地點,也培養了許多接受西方文化的年輕學生。由於這些原因,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不斷地推動運動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

  說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歷史上普遍認為民族資產階級是領導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力量。

  近代中國是漫長的中國歷史中一個變革最為頻繁、社會動盪程度最為劇烈的特殊時期,那為何民族資產階級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呢?其根本原因,乃是因為新文化運動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新思想、新文化反對封建統治思想的資產階級文化鬥爭。

  在新文化運動前期,以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等具有國外留學背景的資產階級文人高舉“科學、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率先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起挑戰,矛頭直接指向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及其反動勢力,深刻揭露了袁世凱復闢帝制,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對國家、民族利益的傷害,因此,新文化運動對近代苦難深重的中國來說,彷彿一聲春雷,喚起了民族覺醒,前所未有地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因而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級為促進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在此期間,前期參與和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文人中有為數不少的一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中就包括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者李大釗和陳獨秀。

  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後期主要的戰略指導思想,它的深耕和傳播,也為近代中國探索了救國救民的新出路,所以,至1917年以後,新文化運動的領導階漸漸轉向了無產階級。

  新文化運動的結束時間

  新文化運動,實際上就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有志青年發動的一場思想革命,在這場革命中,其代表人物有胡適、陳獨秀和魯迅等,他們以“反傳統、反孔教以及反文言”為口號的思想文化的革新運動,那麼新文化結束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這一活動的開端是在1915年,當時作為《新青年》主編的陳獨秀在報紙上開始發表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也正是因為這一行為,啟發了廣大民眾,使得更過的人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奠定了思想基礎。

  就新文化運動,其實是分為兩個時期的,在1915年開始之後,到前期就是,一共經歷了查差不多四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新文化運動前期的結束時間是在1919年。

  在前期結束之後,很快國內就再次掀起了傳播西方文化的高潮,這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後期了。當然其後期的開始則依舊是在1919年,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剛加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甚至可以是對中國所有的古典文化的全面反封,也就是說,因為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的進一步開展,使得中國的古典文化走上了沒落之路。

  後期的新文化運動一共經歷了多久的時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大概也就是二十年左右吧,所以新文化運動結束時間應該就是1923年,其結束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新文化運動已經無法順應是時代的潮流,因為在當時,以五四運動的開展為憑藉,馬克思主義成為了新的主流思想,而依舊在宣傳資本主義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就這樣走向了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