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研究論文

  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城市交通主要面臨城鎮化程序加快、城市交通壓力巨大、土地資源緊缺、機動化程序加快、交通能耗加劇、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滯後、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發展綠色公共交通是實踐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市 兩型社會 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城市清潔空氣工程、提高城市交通資源利用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發展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發展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五中全會***,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綠色公交體系對於城市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城市 綠色公共交通 交通問題

  一、引言

  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強軌道交通建設,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提高電動車產業化水平。提高建築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的建議對現今快速發展的城市尤為重要。

  二、城市交通存在問題成因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交通的迅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急劇上升引起的生態與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交通矛盾的轉移和問題的多樣化,使得已有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交通技術政策與交通發展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隨之出現的交通擁堵,出行質量差以及高汙染和高能耗問題。

  首先交通問題出現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中國的城市化成為發展的主流趨勢。中國的工業化發展促進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市場選擇,導致人口向城市流動從而造成城市人口過度膨脹。在按照價值規律調控的市場經濟中,人口必然向利潤高的部門流動,而非營利和低盈利的部門***主要是基礎設施如城市交通建設等***就會出現供給不足的現象,城市人口的增長極易超過基礎設施的承受上限,從而導致現今交通體系中最常見的“人――車――路”的矛盾。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機動車年增長13%左右,相比同期,道路僅有5%的增加,道路建設的速度遠遠低於機動車增長的速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建設相對發展緩慢,導致了大部分城市交通的畸形,加大交通基礎建設,交通技術政策與交通需求的矛盾。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許多城市的土地利用佈局也會發生根本的變化,不僅使城市交通空間容量的需求明顯增大,還會對原有交通網路佈局及交通方式提出新要求,交通發展不能適應形勢變化,也會加劇城市交通緊張。如西安科技路亞美大廈附近由於“世紀金花”、“金鷹國際”等大型商業設施的開張,工作日內下班時間堵車頻發。特別是到雙休日,休閒娛樂的人潮、車流的擁堵對周圍的路口產生連鎖反應,影響了整個科技路交通的暢通。

  其次交通問題出現和有關決策部門對城市交通問題認識不足,城市交通建設規劃未做好城市的交通規劃與管理密切相關。我國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對城市交通規劃重視不夠。交通建設評估僅限當前交通狀況或短期發展分析,對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預見或輕視城市交通規劃,這就出現了城市交通建設工程建築設施,很少考慮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或很快和城市交通發展的不相適應。結果今天的交通發展沒有足夠的道路空間,而採用的解決方法也是簡單的擴張方式,車流和人流交叉集中的後果就是一次次的擴建道路。然而道路不能無限拓寬。簡單的拓寬道路解決交通承載能力的方法顯然不能根除交通的快速發展和道路交通基礎建設部相匹配的矛盾。城市道路建設缺乏系統性和綜合的分析,科學的評估,長期的規劃和事先的多方論證,往往城市交通問題並不能根本解決成,只是暫時的緩解,有的更是收效甚微。

  再次城市交通問題和交通管理體制的有效實施,交通參與者的交規意識有關。由於城市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部門分屬於不同的機構使得城市交通基礎建設的規劃、建設、管理也分屬不同部門,導致城市交通建設與城市工業佈局、人口流動,就業區域變動和居住區的規劃、建設相分離,使城市交通存在隱患。交通法規的優先執行不僅依賴於監管部門的強制執行更在於交通參與者的自覺遵守。雖然現階段的交通法規仍有缺陷,但更多的是交通參與者的不文明駕車,強行加塞,見到黃燈加速通過十字路口,路邊隨意停車等。

  總的來說,當前的城市交通問題不僅由於道路基礎建設承載力不足導致的交通承受能力有限,而且還因為交通結構不合理,缺少快速,機動交通應急體系;同時還有交通管理設施不足和交通組織管理效率低和交通參予者缺乏交通法規意識和現代交通意識等原因。

  三、城市發展綠色公共交通的必然性

  城市交通分為公共交通和個人交通兩大類。隨著“轎車進入家庭”成為中國現今大部分城市的發展趨勢,轎車入戶帶來的城市交通問題越來越嚴峻。也就是個人交通給城市交通帶來的弊端更加顯著。

  首先轎車進入家庭給城市環境承載力帶來巨大的考驗,中國如果真的建成了以汽車為中心的交通運輸系統,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量達到美國水平,就將使全球排放量翻一番,加速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水平的提高。溫室效應和影響大氣質量的PM2.5都會隨之愈演愈烈。

  其次汽車社會在中國的城市中迅猛發展遠遠超出了城市道路建設的速度和城市道路的承載飽和度。在幾乎所有的中國大型城市,交通堵塞在上下班高峰期已經成為城市交通正常運轉的重大障礙。中國社科院的報告顯示,在全國31 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大部分交通負荷接近飽和,有些城市中心地帶的交通已接近半癱瘓狀況。交通堵塞長期困擾城市交通體系,麻痺城市功能,從而嚴重阻礙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

  最後私人交通正在造成新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不駕駛汽車的人和駕駛汽車的人一樣承擔汽車社會造成的環境汙染、交通堵塞以及城市空間為道路所分割所造成的不便和路建設和維護的成本,但交通的改善的收益卻是駕駛汽車的人。對於沒有汽車或不能開車的人們,他就會孤立於社會之外,任何這方面交通的改善都與他無關,從而造成社會發展的不公。

  綜上汽車社會與中國的國情並不適應。1990年初,世界各國開始研究交通轉型研究,1994年加拿大學者正式提出綠色交通理念:通過優先發展綠色交通工具,減少交通擁堵,淨化城市出行與居住環境,降低能源消耗。2003年,我國建設部和公安部明確了發展綠色交通的內涵:以安全、便捷、高效、低耗、低汙染為目標,運用科學方法、技術、措施,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統,推動城市交通和城市建設協調發展。營造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宜居環境相適應的城市交通環境。“綠色公共交通”是世界發展對 21 世紀交通提出的一種更高的要求,是解決現今交通問題,交通發展與交通對環境汙染日趨嚴重矛盾的重要方法。

  首先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城市交通的骨幹和支柱。城市公交系統是城市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城市交通問題的徹底根治已經不再是簡單交通基礎設施擴容所能解決的。城市交通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對環境的影響不應只考慮自然環境要素的變化,更應把社會、人文、生態、居民等作為統一範疇。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相對於私人交通擁有優越的承載力,工作效率大大高於私人交通。城市交通的結構,站點設定,線路設計無一不是影響運輸效率,減少乘客的出行時間和換乘次數的關鍵因素。“綠色交通”的理念就豐富了以人為本的交通運輸的內涵。提倡步行、自行車與公共交通方式,儘量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以此改善城市交通擁堵與空氣汙染的狀況。

  再次在人的方面,城市交通的根本目標是:在安全、經濟、高效、舒適。公共交通建設用地少,運輸效率高,運輸成本低,環境破壞性小,同時公共交通也保證了居民最低的生活需求,是城市最有效的資源利用方式。公共交通通達城市的各個街區,且其費用又能被各階層市民所接受,我們認為,公共交通的發展是中國城市交通的治本之路。

  四、城市綠色交通的新舉措

  城市公用自行車的復興,在成熟的交通系統下,擁有獨立的公共交通網路才是綠色交通的關鍵。自行車在汽車大規模使用前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成為城市交通的主力軍。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生活節奏的變快,工作與居住地距離的加大,自行車的弊端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來。但是在今天日益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中,把公用自行車系統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滿足了人們出行便捷,可達的要求。城市公用自行車優點有:

  首先短途出行的優勢。在城市內開闢部分道路為自行車專用道,便可減輕主、次幹道的混行交通壓力。自行車交通以它靈活性、低公害等優點成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其次共用自行車滿足了銜接公交車的需要。即使公交地鐵再發達也不可能所有人一出門就上車,而在到公交站或地鐵站的路程中,公用自行車就成了最好的交通工具。

  再次公用自行車的大量使用有利於環境保護,自行車是標準的綠色交通工具。自行車使用人力驅動,不會造成大氣汙染。自行車具有無廢氣排放、噪聲小的環保優勢,成為綠色交通不能或缺的部分。

  最後城市推廣的綠色公用自行車專案不僅有利於改善居民的短途出行,公交系統的無縫連線,城市小轎車實用率過高而造成的交通阻塞,而且公用自行車的使用還讓快速的城市生活有了自覺健身的機會,讓城市居民享有平等,低廉的公交使用權力。

  五、以西安為例城市公交系統待完善的方面分析

  首先城市公交大部分已經更換清潔能源車,對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汙染做出了努力。但是隨著轎車入戶的形式,私家車對城市的擁堵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怎樣才能減少私家車的使用?以西安為例,許多車主認為開車方便節省時間,也就是節省出來的時間比公交上多付時間的創造的價值更大,這就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選擇私交出行,所有的車主多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就會造成“囚徒困境”導致道路交通堵塞,花費了更長的時間。要減少私家車出行就要在居民的觀念裡種下公交系統發達便捷,完全滿足使用者快捷,方便,可達的要求。私自出行會有停車等一系列不方便的印象。這就要求公交系統的可達性需要進一步完善,相信公共交通服務的完善和友好,公交成本的下降,選擇私家車出行會逐漸減少。

  其次城市現在都有公交專線,但是在上下班高峰,公交專線照樣會有車通過,規定出來並沒有很好的遵守。這就是指令缺少權威性,只有保證各項交規的順利執行,城市交通才能有序進行。

  最後公用自行車的推行,以西安為例,從2013年開始建設完成了375個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投入公共自行車近萬輛。到2015年,西安市將建成服務站點2000個、公共自行車超過5萬輛,基本覆蓋主城區及各個開發區核心區域。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建成後,各站點與地鐵、公交車、計程車共同構建起西安市“四位一體”的“大公交體系”。但共用自行車還存在諸如“自行車損壞”、“鎖止器故障”、“沒有遮雨棚”、“站點分佈不均”、“不知客服電話”等問題。據統計自行車2015損壞率達到了9.6%,共用自行車不僅是設點放車還存在大量的後期維護,設點的前期調研等問題。自行車的專用車道也很重要,好多道路沒有自行車專用車道,有的被路邊隨意停放的汽車佔用。只用加快完善自行車管理和自行車行車區域,自行車加入的公交系統會越來越滿足居民的出行要求

  六、結語

  本文從城市公共交通問題的產生原因出發分析城市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法――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的建立成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舉措。同時對把自行車系統納入公共交通做出了優點分析並對線性的公共交通系統不足突出了改進意見。

  參考文獻 :

  [1]光明網,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四個關鍵詞,2015-12-5,

  [2]鄭杭生,社會學物件問題新探,中國人民出版社,2001

  [3]雷洪,社會問題――社會學的一箇中層理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4]鄭也夫等,轎車文明批判.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5]管馳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導向的中國大城市空間結構模式探析.城市規劃,2003.***10***:?***39-43***

  [6]何玉巨集,城市交通:一道跨世紀的難題,新東方,2000.***1***:53~58

  [7]王煒等.城市交通規劃理論及其應用.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P?112

  [8]何玉巨集,“轎車進入家庭”:“囚徒困境”抑或“公地悲哀”,社會科學家,2009.***2***.43~46

  [9]潘熙磷.中國不能騎著自行車進入21世紀.改革縱橫,1995.***11***

  [10]葉祝頤.繼續複製自行車免費租賃的綠色交通思路.觀察與思考,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