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語意連貫題的解答技巧

  語句的連貫不能只注重語言形式的連貫,主要應看句子的內容是否前後照應,意思是否連貫順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一、從設題情況來看

  縱觀近幾年高考的語句銜接題,題型無非是兩種:

  ①嵌入題***也稱“復位題”***,已給定上下文***句***,確定了語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幾句話。湖南省單獨命題以來,出題考查的兩年***2005年好2007年***都是考查的這個題型。

  ②排序題,即給出若干句子,按語意連貫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話;例如:

  示例1:***2007年全國1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天鵝悠閒自在、無拘無束,它時而在水上遨遊,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歡接近人的,只要它覺得我們不會傷害它。

  ①時而沿著水邊,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時而到岸旁嬉戲, ④享受著與人相處的樂趣,

  ⑤時而離開它的幽居, ⑥藏到燈芯草叢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答案】A ***考察對語境的體會。時而在水上遨遊對應時而在岸上嬉戲,則排除B,C。然後根據語境得第五句和第二句搭配,故選A。 ***

  示例2:***2007年安徽卷***把下面幾個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在古代,這個信念有些神祕色彩。

  ②在一切比較深入的科學研究後面,必定有一種信念驅使我們。

  ③對於數學研究則還要加上一點:這個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於它可以用數學來描述。

  ④可是發展到現代,科學經過了多次偉大的綜合,如歐幾里得的綜合,牛頓的綜合,愛因斯坦的綜合,計算機的出現,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這個信念?

  ⑤這個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簡單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答案】C***此題考查句子的連貫,能力層級為C。解此類題時要注意代詞、關聯詞語、重複的詞語、特殊詞語及邏輯順序。由“這個信念”和“必定有種信念驅使我們”可知5在2句後,由“在古代”和“可是發展到現代”可以推知4在1後,排除A、B,由於1句中有“這個信念”,如果放在句首代詞的指代無法落實,所以排除D。***

  二、從考察角度來看

  高考“語句銜接題”一般從哪些角度來考查?我們通過對近幾年全國卷和各省市卷的分析,發現一般有以下一些考查角度:

  ①從內容來講,話題的一致、語氣的貫通是一個首先要把握的問題。

  ②從形式來講,語句結構的統一、對應,音節和諧等,不可忽視。

  ③從寫作來講,可能涉及到描寫方位的轉換,內容層次的銜接,思維順序及邏輯關係等。

  ④從情感來講,情感色彩的一致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依據這些角度,可以概括成這樣一句話:審清題幹、辨明語體、把握中心、發掘意境、確認順序、結構貫通、形式關聯、前後照應、音節和諧、抓住特徵、思辯抉擇。

  舉例說明:

  1、陳述物件***話題或敘述角度***是否同一

  在表現一箇中心意思時,要圍繞一個話題來安排句子,保持陳述物件或敘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轉換話題,容易造成思維的混亂。因此在做題時,看前後語句的陳述物件***主語、話題、敘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常見的解題思路。

  【示例】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兩句話,與上下文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泰山的南天門又叫三天門,________________,創建於元代,至今已有六百餘年,___________,為“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A、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側。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B、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C、元代石刻“天門銘”在門外西。門兩旁有石刻對聯一副,

  D、門外西側有元代石刻“天門銘”。一副石刻對聯在門的兩旁,

  ***分析: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門”為敘述的中心,A 、C兩項說的是“石刻”,先排除;D 項的後半句說的是“對聯”,前後敘述的物件改變了,只有B項承接上文先說“門外”,然後說“門兩旁”,保持敘述角度的一致。答案B。***

  2、句間順序是否合理

  短語、句子的排列與組合也是考查學生銜接能力的手段之一。幾個短語或句子先說哪一個,有著一定合理的順序。常見的順序有三種:時間、空間、邏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由主到次等***。

  【示例】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幾句話,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

  國務院早就要求沿淮企業必須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汙水,可這個工廠的領導卻一直置若罔聞、拖延推諉,___________________。

  A、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以致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B、既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C、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D、既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分析:這道題要從表述的先後順序方面考慮。前兩句中“不傳達上級指示”這種統一思想認識的工作在前,“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這種具體實施操作的工作在後;後面兩句則有因果關係,正是因為“環保工作沒人管”才最終導致了“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答案C。***

  3、句間關係是否吻合

  分句或句子之間常常有並列、遞進、轉折、因果、總分等事理關係,如果是遞進關係,順進則層層上升,逆進則層層下降;如果是因果關係,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一個複句、句群或語段,前後語句之間若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絡,就會造成語句的脫節。因此,句間的關係必須吻合其內在的邏輯。

  【示例】依次填入下而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我獨坐在書齋中,忘記了塵世間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廣,宇宙之大,此時卻彷彿只有我和我的書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陽光照在玉蘭花的肥大的綠葉子上②連平常我喜歡聽的鳥鳴聲“光棍好過”,也聽而不問了③窗外粼粼碧水,絲絲垂柳④這都是我平常最喜愛的東西,現在也都視而不見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分析:解答此題要考慮句間的關係。④是一個總結句應放在③①之後,且②句有關聯詞“連……也……”的溝連,應放在後邊,可體現出遞進關係。答案A。***

  4、情境氛圍是否協調

  描寫性或想象性語段往往根據不同的情景,作出相應的描述。如寫景語段,要分析清楚景物的特徵及觀察角度。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區別,而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寫中所寄寓的感情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寫景的視角有原眺、近觀、俯視、仰望等區別。選填這一類語句要充分考慮到原文語境,在情感基調、感情色彩及語言風格等方面做到與原文的協調。

  【示例】為畫線處選擇適當的句子,使上下文銜接。

  崖壁下有幾處墳地,墳前立著的石碑許多已經破碎,字跡模糊;枯水季節,伏在江裡的石頭有的已經露出水面,周圍一片寂靜。_____________。

  A、一列青黛嶄削的石壁夾江高矗,被夕陽烘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沒有太陽,天氣相當冷,藤蘿葉子多已萎落,顯得這一帶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陽的照射下,枯草和落葉閃著不定的光,崖壁象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對岸。

  D、一行白帆閃著透明的羽翼,從下游上來;山門半掩,一道陽光射在對岸的峭壁上。

  ***分析:解答此題要考慮前文所描寫的意境特點:崖壁下的荒墳殘碑,瘦水枯石等景物形成了極其淒涼、冷寂、蕭條的氛圍和基調。A句“被夕陽烘成一道五彩的屏障”,C句“閃著不定的光”,D句“閃著透明的羽翼”,則均體現出明朗或歡快的暖色調,惟有B項寫出天氣陰冷,葉落瘦崖,其意象、情調與下文協調。答案B。***

  5、是否注意詞語的照應與暗示

  語句的照應和暗示是語言連貫的重要條件。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通過語意的把握和關鍵詞語的分析,能準確地找出與所提示或暗示的詞句相呼應的題肢。

  【示例】填入下面句子橫線處的最恰當的文句是*** ***

  自從“五四”以來,翻譯介紹先進國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A、這些翻譯作品促進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的書面語言

  B、翻譯作品日見其增多,一方面這些作品提高了中國藝術文化的素養,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國書面語言的發展

  C、翻譯作品日見其增多,這些作品促進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的書面語言

  D、這些翻譯作品提高了中國學術文化的素養,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書面語言的發展

  ***分析:四個選項都有“這些作品”的內容,A 、D兩項中的“這些翻譯作品”,承前沒有具體的指代,B項“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個語病句,C項在“這些作品”前面加了“翻譯作品日見其增多”,前後有了照應,“這些”指代明確。答案C 。***

  6、是否注意句式的關聯

  從所給語句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這樣三種情況:一是在語段的開頭,選填的語句有概括、總結和提示作用;二是在語段在中間,多用來承上啟下或過度照應;三是在語段的末尾,用來總括或呼應。

  【示例】對愛好文科的學生,加強文科輔導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視理科的學習呢?還要不要他們學好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呢?從下面的四句中選出能與它銜接的句子。

  A、從長遠的觀點看,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很不恰當的。

  B、如果我們缺乏戰略眼光,在實際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錯誤的回答。

  C、為了使學生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我們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D、只要認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就會說:不可以。

  ***分析:選填語句處於語段的末尾,因原句中有兩個問號,所以回答的語句要能夠兼顧兩方面的問題。A項“這樣做是很不恰當的”中的“這樣做”,究竟是“學”還是“不學”?沒有明確的指代;C項“回答應該是肯定的”、D 項“不可以”,均是單方面的回答,不能兼顧兩個問題;B項的特點是用“模糊”的回答巧妙地包括了兩者。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