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綜合型試題的解題技法

  綜合型試題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處於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絡的歷史事件***現象***融合在一起進行考查的非選擇題,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下面就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綜合型試題是近幾年高考的主要題型,此類題目較好地體現了高考加強綜合能力考查的命題趨勢,解答時要注意: 一看,即看背景材料及設問;二找,即找出設問中的求答項和限制條件;三思,即思考解題的突破口及方法;四判,判斷考查的主要內容;五答,即根據設問,逐問作答。 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解題,是敘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

  [示例]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2:近代自然科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各個領域開始了對古代權威和基督教神學的反叛和進攻,而科學自身的每一個勝利又都是對宗教教義和傳統觀念的致命打擊與否定。隨著各門科學的發展,一種以靜觀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經驗事實為依據代替經驗古訓的懷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產生了……人們熱烈地崇尚以科學為代表的理性,在歐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強勁的理性主義思潮,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沈之興、張幼香主編《西方文化史》

  材料3: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理性的王國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理想化的王國;永恆的正義在資產階級的司法中得到實現;平等歸結為法律面前的資產階級的平等;被宣佈為最主要的人權之一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權;而理性的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論》

  材料4: 請回答: ***1***依據材料1,指出近代科學家研究自然科學採用的主要方法。 ***2***根據材料2,回答近代理性精神產生的條件是什麼?試舉例說明理性主義思潮對歐洲和中國產生的重大影響。 ***3***材料3中,恩格斯認為在理性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理想化的王國”的本質是什麼?材料4中的文藝作品能否佐證恩格斯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社會的關係

  [解析] 第***1***問先識圖,根據圖示可得出答案,難度不大;第***2***問“條件”認真閱讀材料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影響”結合所學知識解答;第***3***問“本質”認真閱讀材料加以概括可解答。“理由”要認真閱讀材料提煉恩格斯的觀點並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判斷,有一定難度;第***4***問考查對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社會關係的理解,學生日常複習中必須有這方面的訓練才能較容易解答。

  [答案] ***1***方法:觀察;實驗。 ***2***條件: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舉例: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中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進行。 ***3***理想化的王國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專政,並沒有真正消除社會的不平等。能夠。這是作者對“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尋找新的精神寄託。這種情緒反映在文學藝術創作領域裡,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美術作品。 ***4***認識: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文學藝術來源於現實,反映了社會生活。

  嘗試用上述方法做以下題目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1913年,泰戈爾憑藉其著名長詩《吉檀迦利》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這樣寫道:“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材料2:從19世紀中葉起,在文化領域,人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漸被淡化,世界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不斷加強。……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交流著。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 ***1***材料1反映了當時世界文學發展的什麼特點? ***2***根據材料2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促使兩個時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對19世紀中期以來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對亞、非、拉等國的文化侵略,應該抵制;也有人認為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國家應當有選擇地吸收外來文化,發展本國文化。你認為哪種說法更合理?請就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本題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史料,提供了一個新的答題平臺,考查戰後亞非文學發展狀況。第***1***問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進行分析提煉;第***2***問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3***問難度較大,首先判斷觀點的正誤,然後就這個觀點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1***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東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認。 ***2***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20世紀50年代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全球化浪潮的迅猛發展。 ***3***第二種說法。看法:資本主義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被侵略國家要辯證地看待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實和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