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共管理的論文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與社會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質屬性,社會性是公共管理的起源和歸宿,正確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對我國公共管理的改革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公共管理與圖書館管理創新

  一、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內涵及特徵

  新公共管理理念與圖書館管理創新相結合,能夠有效的增強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也是符合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環節。強化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實效,應當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並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新公共管理理念以現代管理學理論與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並總結了傳統政府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結合私營企業的管理理論與實踐經驗,並綜合市場競爭激勵機制,提出一套不同傳統公共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論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在行政管理上也暴露出更多的弊端,而新公共管理則取代了傳統公共管理,與時代發展趨勢緊密結合,對政府社會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弱化了政府對企業與市場的直接干預,也強化了政府的決策權。並且新公共管理提倡專業化管理,加強了政府的巨集觀控制能力,在明確政府職責範圍的同時,也給予了政府更為權威的巨集觀管理地位,從而保障政府能夠更好發揮作用。新公共管理的內涵在於並不進行傳統的變革方式,而是對傳統公共行政管理進行全面改進,明確公共職能的同時,採用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強市場競爭機制,從而有效的降低公共服務成本,並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質量。新公共管理的特徵在於角色與職能的重新定位,並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促進工作效率。

  二、新公共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創新的作用

  從公共圖書館的整體發展來看,公共圖書館由於管理創新不足,導致管理滯後,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在需要。通過新公共管理加強圖書館管理創新,首先需要明確認識到管理創新對圖書館發展的重要作用,進行管理創新是讓圖書館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引入全新的管理思想、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從而優化圖書館管理工作流程,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重視社會未來看發展變化的新趨勢,從而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以管理創新促進圖書館發展。並且圖書館的管理創新作為圖書館加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徑,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主要是資訊化和網路化,而資訊科技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圖書館管理創新應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絡與資訊化環境的系統規律上,對圖書館管理創新進行整體優化控制方式,從而實現圖書館管理最佳控制時間過程,保障圖書館管理的科學化,並讓圖書館管理執行機制能夠與社會發展形成緊密的良性迴圈關係,這樣才能讓圖書館在時代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成長空間,有利於圖書館的長遠發展。

  三、目前圖書館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資源豐富程度不足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現代圖書館也呈現出更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高新科技技術能夠為圖書館建設提供強力支援,並且圖書館的館藏方式也不斷豐富,除了傳統紙質資料形式以外,還出現了大量的電子文件,並與其他多種儲存形式並存。但我國公共圖書館與發達國家相比,館藏資源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型別都具有明顯不足。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各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的經濟不平衡,也造成公共圖書館的投入也不平衡,各地的圖書館建設差距不斷被拉大,在經濟發達地區,城市文化生活和圖書館館藏資源也較為豐富,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圖書館資源呈現明顯不足的現狀,館藏資源更新速度較慢,數字化資源管理建設也不完善,導致資訊資源檢索利用率較低,這些因素強力制約了圖書館管理工作的發展程序。甚至還存在部分圖書館對館藏資源進行不合理的學科配置,導致圖書館管理與社會發展趨勢不相符合,阻礙了圖書館管理的創新過程。

  2.設施配置不足

  我國圖書館的現代程度不足,主要是由於上級主管部門對於圖書館重視不夠,對於圖書館的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圖書館管理無法具備先進的管理系統軟體。政府對於公共圖書館的投入,決定了地區圖書館的發展程度,而上級主管部門對於圖書館事業的認知程度,也影響著圖書館經費的投入比重,而部分地區領導對於圖書館事業重視不足,也拉大了我國各地區圖書館服務的差距,造成圖書館設施配置不足,缺乏文獻資源和資源共享理念,並且計算機配置不足,效能較低,嚴重製約了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趨勢,使得圖書館與時代發展趨勢差距越來越大,造成嚴重的惡性迴圈,也降低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質量。不僅阻礙了圖書館的管理創新工作,也不利於圖書館的長期發展。

  3.管理理念僵化

  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需要更新現有的傳統管理理念,打破管理理念的僵化和陳舊,改變重館藏而輕利用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現今圖書館管理方面仍存在陳舊僵化的管理理念,沒有引進現代管理理念,無法認識到全新的管理視角和思路,無法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發揮管理理論的積極作用。而圖書館管理理念的僵化,也造成圖書館管理模式不完善,使得圖書館資源配置不合理,無法充分利用圖書館管理資源,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

  四、新公共管理與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結合

  1.明確認識圖書館社會定位

  新公共管理與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結合,應當明確認識到圖書館的社會價值,通過新公共管理理論讓圖書館的公共影響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的迎接社會環境發展所帶來的不同的挑戰。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機構,社會價值在於加強自身的服務效率和質量,為公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明確認識到圖書館的社會定位,能讓我們認識到圖書館在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並通過社會資訊服務得到公民認可,在社會資訊化趨勢加強的同時,充分發揮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新公共管理理論樹立圖書館全新的管理理念,明確認識到自身社會定位,並在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社會地位,時刻迎接市場競爭體制的挑戰,並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和服務優勢,從而確保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構建圖書館管理文化

  圖書館管理創新需要以適應社會競爭為核心,目標是不斷提升圖書館的社會競爭能力,而人力資源作為圖書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結合新公共管理理論,加強對人才資源的重視,並在保證人才綜合素質的同時,還要結合圖書館的多層次組織結構,對人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讓人才資源能夠充分適應圖書館管理創新程序,加強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質量,滿足使用者日益多樣化的要求。圖書館還應當通過人力資源構建管理文化,認識到人才資源的個性化特徵,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多效性機遇,以圖書館管理文化提升社會競爭力,並逐漸形成公眾影響力,促進圖書館的長遠發展。

  3.優化管理組織結構

  加強圖書館管理創新,應當認識到現代圖書館金字塔形組織結構存在的缺點,應當加強圖書館管理模式的靈活性和變通性,不讓基層管理變得單一死板。新公共管理理論能夠有效解決圖書館管理機構基層管理模式的弊端,通過制定多方位的服務策略,來優化圖書館管理組織結構,最大程度發揮工作人員的能動作用。將以人為本作為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核心理念,避免上層規章制度對員工創新的制約,並保持圖書館管理組織結構能夠更為緊密,實現圖書館管理組織結構的合理化,通過權利的分配和市場競爭體制,不斷完善圖書館管理組織結構,才能最大程度實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範文二:未來發展公共管理論文

  一、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現狀分析

  公共管理這門學科為解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同時,由於短時間內發展過於迅猛,也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師資隊伍建設不能滿足高等院校辦學規模的增長速度。有的高校發現公共管理學科火熱,便盲目地在本校設定公館管理學科,然而,這些高校的自身條件達不到公共管理學科設定的客觀需求,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薄弱,這就造成隊伍建設與高等院校辦學規模的增長速度的不對等。二是公共管理學科教材建設不滿足專業建設要求。一些高校的公共管理學科未採用教育部組織編印的教材,而是自主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的質量不是很高,難以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三是教學模式發展相對滯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跟不上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步伐。四是理論與實踐存在著脫節。理論比較空泛,缺乏實踐指導針對性,難以實現學用的有機結合。五是現階段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由於事業單位改革和事業單位人員招聘制度的改革,公共管理學科畢業生不能再向事業單位直接輸送,“逢進必考”的人才招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管理學科人才走向公共管理崗位。加之近年來畢業生人數的劇增,使得公共管理學科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承受著較大的就業壓力。

  二、公共管理學科未來發展方向和學科發展任務

  公共管理學科要想適應當前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擔負起解決公共管理領域相關問題的職責,必須準確對公共管理學科進行定位,注重對公共管理學科的分析研究,不斷增強這一學科的教學質量,注重對學科的規劃和統籌,強化學科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師德的塑樹和學風的培養才能使公共管理學科建成培養21世紀高素質公共管理人才的“加工廠”。一是對公共管理學科進行準確定位。公共管理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指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與其他公共組織一起,處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從學術角度看,公共管理是研究政府及其他公共組織的價值定位和實踐活動規律的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二是加強對公共管理科學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我國已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公共管理學科教學體系,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了有力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在注重學術研究的基礎上,採取科學的研究方法,理順研究思路,用於指導教學實踐,從而提升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三是注重對學科的規劃和統籌。在現有發展規模的基礎上,不應再擴大專業規模建設,可否要根據市場需求、根據教育發展規律辦學,保持教育的協調發展,儘量不要造成專業規模的失衡,以致產生就業及社會穩定問題,給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帶來負面作用。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公共管理學科的科學規劃和統籌,確保其師資隊伍建設滿足學科增長速度,教材選用、教學模式符合我國當前公共管理髮展的現實要求。四是強化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高校一方面要不斷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教師任教,一方面要對現有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為其創造進修、學術交流研討的機會,使其增長見識、積澱更多的專業知識,增長專業水平,從而以更高的素質和水平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去,滿足目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五是注重師德的塑樹和學風的培養。良好的學風,濃厚的學習氛圍才能為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外表環境。而高尚的師德是讓學生崇尚教師、尊重教師的基礎。因此,為了全面提高公共管理學科發展,高校應注重師德的塑樹和良好學風的培養,努力為公共管理學科營造積極向上、求真務實、勤勉嚴謹的學術氛圍,使這一學科的學生同時牢固樹立解決社會發展中公共領域各種問題的責任意識,潛心學習,紮實進取,成為公共管理領域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