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城的一生是怎樣

  呂碧城是素食主義者和動物保護主義者,佛教居士。她是20世紀在歐美提出禁止殺害動物的先驅者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呂碧城的一生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呂碧城的一生簡介

  呂碧城1883年出生在安徽旌德縣,原名呂賢錫,字遁夫,號明因,後改為聖因,晚年號寶蓮居士。她算是那個年代的傳奇人物了。不僅是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還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更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第一位女性撰稿人。這麼多的第一個就足以證明呂碧城的傳奇所在,她更是開創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

  呂碧城雖然出生在書香門第但是她的一生並不順遂,甚至可以用坎坷來形容。呂碧城10歲時就已經訂婚,但是在她1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父親是光緒年間的進士,父親去世之後呂碧城一家就陷入悲慘的境界。由於呂父一生並沒有留下男丁,所以族人就以無後繼承財產為由頭霸佔呂家的家產。這時候呂碧城在京城聽到了訊息就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求助信最終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這件事傳到了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耳朵了,汪家認為呂碧城太過於厲害精明就退了婚。

  在當時退婚對一個女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於是呂母不得不帶子女們遠走投奔孃家,可是又一件悲慘的事情發生了。在孃家的呂母與兩個小妹受不了折磨服毒自殺,雖然性命救了回來但在呂碧城的心裡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所以才有了之後提倡女權,建設女學。呂碧城長大後有許許多多的成就,但是這些都和童年留下的陰影離不開關係。

  1928年,她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決計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在日內瓦斷葷。1929年5月,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赴維也納參加大會,並盛裝登臺作了演講,與會代表驚歎不已。在遊歷的過程中,她不管走到哪裡,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認為自己在代表中國二萬萬女同胞,她要讓世人領略中國女性的風采。此後,她周遊列國,宣講動物保護的理念,成為這一組織中最出色的宣傳員。

  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於南中國海。

  呂碧城的作品怎樣

  呂碧城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女,確實呂碧城的才氣熱昂很多人為之動容,甚至很多人都用碧城作為自己的筆名。呂碧城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光緒年間的進士,從小的耳濡目染或許對於呂碧城有一些影響,但更多的還是自身的天賦。呂碧城作品之中就能感受她的才氣與天賦。

  呂碧城非常的早慧,12歲之時詩詞書畫上的造詣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形容呂碧城是自幼即有才藻名,不僅詩詞方面擅長,連丹青都很擅長,而且會刻印章,還精通音律,但她最為人陳讚的是她的詞,每當有新的詞寫出就會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爭相閱讀。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呂碧城的詩詞,拍案叫絕,他無法相信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是怎樣寫出夜雨談兵,春風說劍這樣的詞句的。

  呂碧城的作品有很多是在大公報上發表的,她在大公報會發表一些關於女學、女權、以及女子教育的文章詩詞,這些受到了各方的極大關注和響應,很多文人學士都投稿附和。但是呂碧城一直堅持用文言文創作,她反對五四運動時期的白話文創作,有很多人說以呂碧城的文學功底如果願意用白話文創作的話,她的成就一定會是極高的,甚至會超過同一時期的女性作家。但是呂碧城卻是一直堅持文言文創作,這也是這個傳奇的女性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的一個原因吧,呂碧城作品越來越難讓人想起了。

  呂碧城的評價

  呂碧城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一定水準,書香之家的薰陶,使得呂碧城早慧:“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並嫻音律,詞尤著稱於世,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 ”[22]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呂碧城的詩詞,拍案叫絕。當有人告訴他這只是一位12歲少女的作品時,他不能相信“夜雨談兵,春風說劍”,如此詞句出自一個小女孩之手。

  作為《大公報》也是中國新聞史上的第一位女編輯,女性撰稿人,呂碧城聞名20世紀初京津地區。她的詩詞創作,有著不小的天賦和才華,是辛亥革命前後著名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被稱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她不僅親身參與教育實踐活動,還特別注意宣傳自己的教育主張,對宣傳興辦新式女子教育的益處不遺餘力,大力推動了近代女子教育,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的先例。

  呂碧城不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組織者,還是男女平等的呼籲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權和女學的急先鋒。她在《大公報》上陸續發表的一些關於女學、女權和女子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詩詞,受到極大關注和響應,眾多文人學士紛紛投詩相和。

  此外,呂碧城一直堅持只用文言創作,反對“五四”時期開始的白話文運動。但有論者說,以呂的藝術感覺和描寫功力,如果能用白話文創作,成就可能超過新文學史上其她幾位女性作家。

  與她交往的社會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看透世態炎涼,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終覺得身邊無可匹配之人,所以寧願獨身終老。當友人問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於是,呂碧城雖姿容優雅,終身未婚,後皈依佛門。止庵認為:呂碧城為什麼未嫁,關鍵點在於經濟權,她在袁世凱稱帝之前辭職到上海做生意,在那兩年裡跟外商合作掙了好多錢,生活非常奢華。“有才,有名,有財,事業上又有很大的成就,這女人就沒有當時女性結婚的理由——找個男人養著,她沒有結婚的實際需要。”

  呂碧城的詩詞文章,手筆婉約,敏感玲瓏,別見雄奇,卻又暗蓄孤憤,曾產生很大的影響。柳亞子稱她“足以擔當女詩人而無愧”;詞學家龍榆生稱譽她是“鳳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詩人易實甫認為其“詩文見解之高,才筆之豔,皆非尋常操觚家所有也”。她畢生用文言寫作,時光變遷,其文名漸被湮沒。時至今日,這位民國女俠,已鮮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