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誰是發明者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已有記載。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韓信

  韓信,不僅是軍事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偉大人物,還是發明象棋的鼻祖,現在流傳極廣、歷史悠久的中國象棋,還是韓信在獄中發明的,且這一故事在各地廣為流傳。

  韓信打敗西楚霸王后,因功高震主,被貶為淮陰侯,後來又被呂后、蕭何誘捕入獄。一天,一位獄卒給韓信送飯時,眼裡的淚花直打轉,好像有要事對韓信說,又忍住了。韓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問獄卒:“兄弟,那個女人是不是要對我下毒手了?”獄卒忍不住哭出聲來。韓信大笑道:“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兔死狗烹,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沒什麼可怕的。”

  說罷,叫獄卒坐下,韓信取來一根筷子,在地上畫了個方框,又在框中畫了一條“界河”,河中寫上“楚河”“漢界”四字,接著又在河界兩邊各畫了三十六個小格,說:“我今年剛好三十六歲,一生助漢滅楚,屢立大功,到頭來卻死在這等女人手裡。念你平時對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沒機會報答你了,那我就把生平所學的奇術傳授給你吧。”說著,叫獄卒取來帛和筆,把帛裁成三十二個小塊,布在方框內界河兩方。一面的十六塊帛片各寫著帥、仕、相、車、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塊帛片上寫著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字。

  擺好後,韓信邊移動帛片邊告訴獄卒:“這個方框就是千軍萬馬的大戰場,兩面各代表一方的軍力。用兵之道,貴在主帥多謀善變,通盤籌劃、奇正配合,以不變應萬變……”從那天起,韓信每天都和這個獄卒守著方框***棋盤***研究兵法。

  不久,韓信被呂后斬殺,那個獄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個深山裡,一有空閒,就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奇術。因時間久了,帛片易爛,就換成了扁圓形小木頭坨兒,為好區別又染成紅黑兩色。又據“奇”的諧音,把“奇”叫做“棋”,還寫了一本《棋譜》傳給了他的兒子。後人認為棋雖可佈陣,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只是一種象徵,所以稱它為“象棋”——韓信也就成了中國象棋名副其實的發明者,他的奇***棋***術被後人世代相傳至今。

  拓展:棋具

  棋盤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 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

  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常有一區空隙,上寫有“ 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下棋比況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據史料記載,“ 楚河漢界”在古代的 滎陽、 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 邙山,東連平原,南接 嵩山,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 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 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至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 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 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象徵著中軍帳。

  整個棋盤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為了比賽記錄和學習棋譜方便起見,現行規則規定:按九條豎線從右至左用 中文數字一至九來表示紅方的每條豎線,用阿拉伯數字1只至9來表示黑方的每條豎線。己方的棋子始終使用己方的線路編號,無論棋子是否“過河”。

  對弈開始之前,紅黑雙方應該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進就寫“進”,退就寫“退”,如果像車一樣橫著走,就寫“平”。

  棋子

  象棋是一種雙方對陣的競技專案。棋子共有三十二個,分為紅黑兩組,各有十六個,由對弈的雙方各執一組。帥與將;仕與士;相與象;兵與卒的作用完全相同,僅僅是為了區別紅棋和黑棋而已。

  棋譜記錄

  現行的記譜法一般使用四個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

  第一個字表示需要移動的棋子。

  第二個字表示移動的棋子所在的直線編碼***紅黑方均為由己方底線從右向左數***,紅方用漢字,黑方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當同一直線上有兩個相同的棋子,則採用前、後來區別。如“後車平四”,“前馬進7”

  第三個字表示棋子移動的方向,橫走用”平“,向對方底線前進用”進“,向己方底線後退用”退“。

  第四個字分為兩類:棋子在直線上進退時,表示棋子進退的步數;當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時候,表示所到達直線的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