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練太極拳如何預防膝蓋痛的方法

  許多太極拳友在開始習練太極拳時,會隱約感覺到膝蓋痛,並隨著練拳次數的增加,這種痛覺會不斷加重。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想要預防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習練太極拳如何預防膝蓋痛。

  習練太極拳預防膝蓋痛的方法

  首先造成膝蓋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各種運動都離不開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活動。而陳式太極拳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要求更為細緻。如:中正不偏,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等等。同時還對襠、胯、膝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屈膝鬆胯。即:強調在習練每一招勢時都要屈膝、圓襠、開胯。陳式太極拳運動量相應較大,加之屈膝、圓襠、開胯,所以腿部要支撐全身活動的重量,而以膝關節負擔的重量更為明顯,因此膝蓋必須有力、靈活。動步出腿時,則始終輪流以一足支撐重心,一足提起蹬出。太極拳的動作又是慢速度進行的,因此膝關節的擔負比其他拳種要大得多。如果不得要領,必然會造成膝蓋痛。

  原因二:有的拳友錯誤地把放鬆誤認為就是一味地向下蹲,這時勁變為了抽勁。重心便落在了膝關節上,為了站穩,勢必會身體前傾,膝蓋向前跪,結果膝蓋超過腳尖,這樣便加大了膝關節的重量。長期以往便會出現膝蓋痛的感覺。

  原因三:在陳式太極拳中有許多轉腳、轉身的動作。我經常發現有的拳友只轉腳,而膝蓋並不隨之轉動,那麼這時力就會壓在膝蓋上。這也是導致膝蓋痛的原因

  原因四:許多拳友誤認為五指抓地,腳心空就是用自己的腳趾尖摳住地,這樣重心就會落在前腳掌上,從而無形當中便加大了對膝關節的壓力。致使身體失去了靈活性。這樣也很容易造成膝蓋的疼痛。

  要想預防膝蓋痛,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初學者來說,架式要放高一些,這樣可以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

  2、邁步時要先提起大腿,使力聚膝關節來帶動腳跟提起。做踢腿或獨立動作時,膝蓋上提的高度要與胯平。

  3、放鬆時氣下沉,手放遠,跨根同時沉下去。定勢時,膝關節要有微向裡合之意,同時配合胯根撐開撐圓,把襠勁合住,襠要圓

  4、前足弓出踏實時,膝蓋不要過腳尖,以免失去平衡,從而加大膝關節的承受力;也不宜膝尖與小腿成垂直線,以免影響下一動作的靈活性。只需略向強伸便可。

  5、轉腳時,同時膝蓋也要隨之轉動,這樣膝蓋不會感到太大的壓力,因此膝蓋不會出現痛的感覺。

  6、在練拳時,重心要放在腳心和腳後跟的中間位置上,並用腳趾頭肚輕微抓住地。

  習練太極拳預防膝蓋痛的方法一:鬆膝蓋的方法

  首先,再把鬆腰鬆垮的問題補充一句,鬆腰鬆垮必須要求膝蓋彎曲,也就是膝蓋不能直,膝蓋彎曲使得脊椎、屁股、膝蓋完成一個大的弧形,在脊椎的下沉的作用下,使得胯骨從後向前卷,從而練出襠的鏟勁。

  關於膝蓋,一般有三種狀態。

  一是馬步狀態,比如起式,要求膝蓋有一個微微的外撐,雖然有外撐的意思,但還要兼顧鬆的要求,注意把握好度。

  第二種後座狀態,當由其他動作到後座的定式時,由於要求頭頂、腰部、腳跟是上下一條線,其實是為了重心放到腳跟上,只有重心上下一條線,才能使得腰胯及以上的身體最大的放鬆,那麼在後座時,大腦想著屁股往後腳跟上坐下,練得時間長了,腿部的支撐勁就會慢慢的增長,屁股就能慢慢的感覺坐在屁股到腳跟上下一條線的的支撐骨上。

  由於是放鬆後坐的,這時就要求膝蓋順著身體的後坐而彎曲運動,不能左右扭曲,也不能為了動作低一些而扭曲,一坐到後腳跟為重心點停住,也就是後坐的動作以腳跟為定式點,到達定式後,大腦檢查一下身體的動作是否符合太極的要求即可。

  感覺膝蓋吃力不放鬆,是由於站樁不行造成的,也就是膝蓋彎曲後,腿部沒勁造成的不能放鬆,站樁是增加腿部前部的肌肉,使得腿部後部的肌肉放鬆,練太極拳的腿部與其他部位有一點不一樣,對於腿部來說,有勁才能不使勁,或者說少使勁,腿部有勁了,才能使得跨及以上的部位放鬆不使勁,那麼以上的部位才能練出沉來,腿部從而起到支撐的作用,也就是腿部的勁不管在什麼狀態都要大於或承受住上身的不斷放鬆後的沉重勁,在承受上身沉重感的同時,腿部還要做到自身的放鬆。

  需要強調的是,後坐腿膝蓋過不過腳尖不用管,只要注意重心在腳跟即可,這才是關鍵,並且上身中正就行了,膝蓋不過腳尖指的是前弓步說的,不是指後坐腿說的。

  練站樁,平時稍微練一練即可,比如看電視時站一站,比如做飯時膝蓋彎曲著做飯等等,不必正經的練,主要是為了增加腿部力量即可。

  第三種是前弓步,往前弓時,用膝蓋管住身體的到位,也就是膝蓋到位了,其他地方必須都要停住即可,到位就是膝蓋最多不能超過腳趾根部,一般情況下,前弓步不容易出毛病,膝蓋出毛病都在後坐腿上。

  關於膝蓋放鬆,在練拳時,大腦就想著不使勁、不用力即可,這個放鬆是大腦有意控制的放鬆。比如你往椅子上下坐時,如果是真的放鬆,就會咣噹一下坐下去,這不是鬆,而是軟,過程是身體不受大腦控制的。那麼太極拳的鬆要求大腦控制身體、尤其是從腰到腳整體的慢慢的鬆下來,而達到坐下去,這才是鬆。

  膝蓋鬆的過程其實就是彎曲的過程,主要點是腰胯,膝蓋和腳屬於從屬地位,後座時大腦想著腰胯一鬆即可,至於膝蓋的彎曲程度不用管,彎曲程度是由腰胯鬆的程度決定的。

  再有,比如後座時,不能單純的想著膝蓋,而要想著腰胯、膝蓋、腳跟,也就是一條腿整體的鬆回來達到後座,也就是一鬆俱鬆,注意整體性。那麼在做動作時,大腦想著腰胯鬆的同時,順著腰胯往下用大腦一掃膝蓋和腳也放鬆即可。

  把全身的重量洩到後腳跟是不完全對的,鬆跟懈的意思相近,但有不同,懈有軟的意思,但要注意,太極拳是鬆不是軟,區別就是鬆受大腦控制,而軟不受大腦控制,比如說手往前鬆過去是對的,但不能說軟過去、洩過去。至於後坐到腳跟也就是從前往後坐開始時的一刻起,全身就要放鬆的、不使勁的、不用力的慢慢的後坐到後腳跟上,如同後腳跟上有一個柱子,慢慢的屁股後坐到位時,正好坐在這個柱子上,時間長了,腿部力量增加了,同時身體也就慢慢的鬆下來了。

  習練太極拳預防膝蓋痛的方法二:拉 筋 術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人人可學的簡易拉筋治病法

  俗話說:“老筋長,壽命長。”“運動強筋骨,吐納肺腑良。”中國民間很早就把筋與人的健康、壽命緊密聯絡起來。人過久不動就容易筋縮,而筋縮是導致各類疾病的根源。拉筋的療效――祛痛、排毒、增強性功能。拉筋的直接療效是祛痛、排毒、增強性功能,間接療效則數不勝數。其原理何在?

  首先,十二筋經的走向與十二經絡相同,故筋縮處經絡也不通,不通則痛。拉筋過程中,胯部、大腿內側、膕窩等處會有疼痛感,說明這些部位筋縮,則相應的經絡不暢。拉筋使筋變柔,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於是“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處的痛、麻、脹等病症因此消除、減緩;

  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這對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督脈是諸陽之會,元氣的通道,此脈通則腎功加強,而腎乃先天之本,精氣源泉,人的精力、效能力旺盛都仰賴於腎功能的強大。督脈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腦髓,故脊椎與腦部疾病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任督二脈在人體上是個迴圈的圈,各種功法要打通的任督二脈即是此意。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系統,也是抵禦風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經通暢,則風寒難以入侵,內毒隨時排出,肥胖、便祕、粉刺、色斑等症狀自然消除、減緩。膀胱經又是臟腑的俞穴所在,即脊椎兩旁膀胱經上每一個與臟腑同名的穴位,疏通膀胱經自然有利於所有的臟腑。按西醫理論解釋,連線大腦和臟腑的主要神經、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兩邊的骨頭上。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掃清了很多看得見的堡壘、障礙和看不見的地雷、陷阱。

  第三,拉筋拉軟並改善了大腿內側的肝脾腎三條經。許多醫書都介紹,此三條經通暢則人的性功能強悍。因此有的書鼓勵人練習劈叉,但這對普通人畢竟難度太大,還是拉筋最方便。這三條經的不暢也是生殖、泌尿系統病的原因,比如男人的陽痿、早瀉、前列腺炎,女人的痛經、月經不調、色斑、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等等,皆因此而生。

  所以男人要想增強效能力,女人要想治癒各種婦科病,最簡便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拉筋。此法簡單有效,在家和辦公室皆可實施,不受天氣、場地限制。

  習練太極拳預防膝蓋痛的方法三:經絡是否通暢

  1.身上的肉捏著不感覺痛

  檢驗經絡是否通的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尤其是胳膊外側的三焦和小腸經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夠很方便和明顯地感覺出來。

  2.有明顯的過血現象.你用一隻手攥緊另一隻手的手腕,過一分鐘,你會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漸從紅色,變成了白色,而當你突然鬆開的時候,你會感覺一股熱流一直衝到了手指尖,同時手掌也會從白色,變成紅色,這種現象就稱為過血.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很多朋友都有手腳冰涼的症狀,說明你的氣血虧的很厲害,無法達到你的肢體末端.那怎樣知道你的下肢是否過血呢?那就讓別人幫忙,壓住你的股動脈,然後大約一分鐘的時間,猛的鬆開手,看看你的血能否衝到腳指尖?最好的情況是能衝到腳指尖,而且過血的感覺是呈圓桶狀,前後腿一起過.但很多人都過不了膝蓋.但凡這種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經絡。可能有些朋友問了,你說的股動脈在哪啊?這個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用力按壓你的腹股溝的位置,你應該能感覺到有一個地方會有跳動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脈搏一樣.那裡就是你的股動脈。股動脈的位置,大約在急脈穴處。如果壓股動脈後的過血感覺是呈圓桶狀並能到達腳尖的話,說明你的經絡非常的通.反之,就需要通過按摩打通經絡了。

  3.搓八髎腳會發熱

  壓股動脈,主要是測試你的足三陰經和三陽經的情況,會有明顯的過血感覺.如果想測試一下督脈及膀胱經的情況,那麼就要通過搓八髎的手法了.所謂八髎,是八個穴位的統稱.即上次中下髎,分佈在左右兩條膀胱經上.先來看看八髎的位置,膀胱經的會陽穴上依次為下髎中髎次髎和上髎,左右對稱,共八個。很多從來沒有做過按摩過的人,經絡大體都不通,不僅表現在壓股動脈,沒有過血的感覺,搓八髎也沒有腳熱的感覺,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熱,好一點的膝蓋能熱,最好的才是腳能熱.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處摩擦,刺激膀胱經和督脈.這只是一種熱感,而不是過血的感覺.

  4.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體很多的經絡,因此,這個位置的經絡是否通非常的重要.那什麼叫好肚子呢.第一手捏著不痛.其次是,肚子要塌.什麼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顯出肋骨來,往肚子上澆點水而不會流.這樣的肚子才叫好肚子.有句話叫,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打通肚子這段的經絡,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一般不適合拔罐.

  如果上述四點都能做到了,那麼就說明經絡是通的.這個時候,你只要進補什麼東西,身體才能吸收.否則的話,你吃的東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藥,保健品,作用都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