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研究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貢獻度不斷提升,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一、中小型企業融資面臨的問題

  1.直接融資難

  在當今中國,融資難問題主要表現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的片面性和單一性。由於中小型企業只想做到依靠自身的力量擴大企業的發展,所以間接融資、債券融資和內源融資佔據主要方面,而直接融資、股權融資和外源融資就成了融資困難的一方面。由於我國的資本市場不完善,對企業在融資方面沒有做到完備,所以企業並不能做到直接融資,這就造成了企業的融資難。由於單一的融資渠道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所以演變成成本過高和高風險的融資,渠道過窄使得融資愈加困難。

  2.民間融資的成本太高

  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也是獨具特色,其特色為集分散業務為整體,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便是融資信用低,還普遍存在著結構不合理、融資成本高等缺點,所以要想做到有效的融資並非易事。但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也只能做到外源性的融資,銀行的貸款需要做到的是信用值高,即便信用平平,也要以抵押和擔保進行融資。由於銀行審查苛刻。所以中小型企業應著眼於民間融資的投放。由於沒有競爭力,民間融資無疑是成本過高,門檻過高,且中小型企業的資歷尚淺,所以民間融資也是一大難題。

  3.銀行貸款難度大

  銀行貸款是大多中小型企業會選擇的融資方式,但是在當今科技資訊化的時代,銀行都是明哲保身。這種穩健經營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是一大難題。中小型企業並不是銀行的常客,經濟實力有限,市場競爭力不高,因此,銀行為了自身的資金安全考慮並不願意和其合作,這樣就阻斷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

  二、中小型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源分析

  1.中小型企業自身的侷限性

  ***1***中小型企業信用意識淡薄,財務制度管理不當。中小型企業並非由來已久,大多都是規模小,制度不完善,科技含量低,核心競爭力缺乏,適應市場的能力差。而且,由於中小型企業內財務制度的不健全,內部控制風險的能力差,還因為法律意識的薄弱使得信用觀念大大降低。這些內部因素的缺失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阻擋了道路。

  ***2***經營風險大。眾所周知,中小型企業不能與大型企業相提並論,很多中小企業都處在勉強維持生存的水平,甚至還有很多中小企業處於虧損狀態,這些因素都使得商業銀行不敢輕易相信。

  ***3***中小型企業缺乏可抵押資產,影響間接融資。銀行貸款是中小型企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中小型企業除卻自身的經濟積累,並沒有讓銀行信任的地方。反之,中小型企業卻相當依賴銀行的投資。所以儘管中小型企業有大量的抵押物和土地,也不能擔保銀行百分之百的信任。

  2.缺乏政府的支援與服務體系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法律體系還在不斷的發展之中,並不是很完善,也並沒有專門的法律體系對中小型企業做出相對鮮明的制約和對策。因此在我國融資工作的開展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融資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進行努力。而且,我國的金融體系缺乏科學性,政府和銀行對企業貸款方面並沒有做到一視同仁,對於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對待是相差甚遠的,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對於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的完善。

  3.銀行偏好的制約

  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金融機構的態度尤為重要,尤其是銀行對於中小型企業的扶持政策。銀行機構的壟斷是對中小型企業的考驗,而銀行對信用的態度卻一直沒有太大改觀,並未對中小型企業給予大量的幫助和支援。不僅有銀行的制約,信貸人員對於擔保者和被擔保者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所以使得中小型企業由於信用的缺失無法立足。

  4.缺乏完善的擔保制度

  擔保制度相當於中介服務機構,起到的是中間人和媒介的作用。但是在當今中國的社會,擔保制度的不健全讓很多中小型企業倍感壓力。結構分散,資金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使得擔保機構無法發揮其有效融資的作用。但是不完善的擔保制度缺乏中小型企業的信任,危機意識並沒有得到擔保機構的重視。在這種騎虎難下的情況下,政府要出面進行調節,所以國家需要培養相關部門的人才和技術人員來完善擔保制度,而完善擔保制度又需要耗費人力、物力、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所以這就大大增加的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度。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

  1.創新經營管理機制

  為了進一步完善中小企型企業的經營結構,政府和企業內部一定要進行改革,促進自身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離不開完備的制度。此外,財務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企業的經營政策也不斷要透明公開。

  為提高銀行對中小型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中小型企業應該做到如下三點:第一、中小型企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可以借鑑國外的成功案例,不斷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第二、中小型企業應該建立完備的報表來提高銀行對於企業的信譽度,這樣有利於銀行對企業的瞭解,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資金信譽的考察等等;第三、銀行與中小型企業的關係應該是互信互利的夥伴關係,為了增加銀行對中小企業建設的融資力度,中小型企業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硬體水平,這是至關重要的。

  2.充分利用政府的職能

  政府政策對於中小型企業支援一定要做到公正,不斷推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在魚龍混雜的企業市場,有很多不合理的競爭手段存在,針對這些現象,應該充分利用政府的職能,當然國家也必須要做一些強有力的調整和改變。再不能對這些評價部門置之不理,對於這類問題的完善提出以下建議:首先,保護和規範中小型企業。這需要政府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監督,儘可能儘快的將民間融資收入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激勵中小型企業融資。其次,關於擴大中小型企業融資的形式和途徑。我國應當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作用,慢慢的改善金融市場,從而可以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再次,鼓勵發展擔保信貸業務,這樣完善不同種類的抵押貸款的機構,進一步開展存貨融資等不同的業務,這樣的措施具有很大的合理性,而且完全適用於中小型企業所說的貸款的方式多樣性的需求;最後,政府的大力支援是對中小型企業的信任,所以對於中小型企業,政府應當加大支援力度,採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3.對中小型企業進行法律保護

  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無論是依靠銀行進行融資還是民間融資,都需要企業不斷進行自身的完善。因此,為了為中小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相關部門必須全方面的考慮問題,快速的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中小企業融資法》等等。有相關的例子可以表明,在我們國家一直以來有關於融資問題的法律規定都規定的過於寬泛,導致籌資的途徑並不十分完備。完善相關的的融資法律制度能夠為中小型企業投資指明防線,有益於更好的行駛自己投放資金的權利,而且這些舉措還是促使中小型企業快速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能夠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促使其正常的執行。當然致使我們國家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因素還包括銀行內部相關的高度集中的體系、還有能夠提供中小型企業進行融資的中小銀行的缺乏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所以銀行也要自身要做到優化。

  4.加強政府有關法規及政策的執行力度

  政府是中小型企業的保證,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援,中小型企業在社會上就有了一席之地。但是隻有口頭保證是萬萬不夠的,國家還要大力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關於加強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意見》。在此中小型企業也應當做到下面幾點:第一,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一定要做到與當地政府和諧相處,特別是銀行、稅務等,提高自身的信譽和形象,切不可弄虛作假,逃脫債務;第二,向有關利益者詳述本企業的財務觀點,樹立良好信用觀念意識,以減少交易時不必要的麻煩。只要中小型企業做到這些,政府才能進行合法的保護和擔保。總之,政府必須加大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力度為中小企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結語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中小型企業已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還要從自身著手,要從商品著手,做到更精緻,更細緻,還要對企業的管理層下功夫,當然員工也並不例外,對於員工來說,需要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對其進行約束,更要提升他們的素質。只有這樣,信用度提高,擔保能力才能大大增強,政府才會在有關制度方面對中小型企業進行大力支援,從而儘可能保護中小型企業的大力發展,使其步入正軌。本文對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無論是中小型企業自身的原因還是政府監管部門的問題,無論是銀行等融資行業的嚴格的信用審查制度還是保護中小型企業的政策和措施都做了詳細闡述,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政府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小型企業自身要做的改變更是重中之重。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阻力,希望通過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儘早解決此問題。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