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詞人納蘭性德生平簡介

  納蘭性德,清代著名詞人,原名成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屬滿洲正黃旗,他的家族納蘭氏是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也就是後來的葉赫那拉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納蘭性德生平簡介

  納蘭性德出生在順治十二年,滿族人,字容若,通常也被稱作納蘭容若。本名叫納蘭成德,避諱改成性德。納蘭性德是清朝非常有名的詞人,一生作品廣為傳唱。他出生於名門貴族,父親乃康熙時期的大學士、重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的五女。此外納蘭家族還是清初大姓之一,納蘭性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給努爾哈赤做妃,為皇太極之母。

  納蘭性德身為朝廷重臣納蘭明珠之子,在外界看來應當享盡榮華富貴,可他並非安於現狀。他跑到康熙身邊做武官,陪皇帝遊歷大江南北,參與戰略偵察,還編制著述,因此受賞多次,是一位文武兼備的青年才俊,小小年紀就頗得皇上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滿腹經綸的納蘭,一生淡泊名利,厭倦了官場充滿虛偽的做派。“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就是他當時的內心寫照。納蘭明白雖有一身才華卻並不能一等侍衛上大展拳腳。康熙16年,妻子的去世對他的打擊非常大,也是在這期間誕生了被後世傳唱的《飲水詞》,成為納蘭的巔峰之作。

  納蘭性德於康熙24年抱病而終,年僅30歲,實在很可惜。

  納蘭性德詩詞特點

  納蘭性德詩詞大概有348首,包括了詠物詩、邊塞詩、詠史詩、抒情詩等,作品集有《側帽》、《飲水》,一般統稱為納蘭詞。納蘭性德的詞量不大,眼界狹窄,不過詩詞本來就因為情緣而柔美,正好他本人就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所以他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之作。

  納蘭性德詩詞以事物的特性照見事理,而描寫的景物中主要以水和荷花為主。偏愛水的納蘭性德把一處別業取名為淥水亭,以便與友人聚會,邀請了當時的文人共同探討詩詞。在傍水的淥水亭內,納蘭性德借用水的特性,創作了了富有清麗、涵遠的詩詞。另外,荷花有君子之風,象徵著高尚的品質,也受到了納蘭性德的青睞。他所居住的地方基本上有水,而水面的荷花給他帶來了很多的靈感。納蘭性德就是以生活中的實景為參照創作詩詞的。

  納蘭性德詩詞包含了許多以伴駕出遊的所見風景而創作的作品,憑藉著其紮實的文史知識,加上對遊覽地的全面觀察,準確地把握了景物的特質。當年跟隨康熙帝遊寶珠洞,眺望遠方時寫下了《望海潮·寶珠洞》,伴駕到黑龍潭,隨即創作了《憶秦娥·龍潭口》,皆因見到的風景有感而發之作。

  納蘭性德的故事

  納蘭性德,別稱納蘭容若。眾人皆認為他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一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取而不絕。誰人又知道當事人心中的苦楚,納蘭容若在獲得權力和地位的同時,他又犧牲掉了什麼作為代價,請跟著編輯的腳步,代入納蘭容若的角色,看看納蘭性德的故事吧。看完了納蘭性德的故事,再來談談你們的感覺,是否依然如故,還是大為改觀?

  納蘭容若的出身自不用談,作為明珠的兒子,作為當朝國相的寶貝,他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高起點,但是同時他也承受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壓力。作為納蘭家族的代表人物,納蘭容若表現一直沒有辜負納蘭家族對於他的器重,可以說乃是一代神童,十八歲便考取了舉人的功名,並就此步入仕途,當其父明珠被皇帝罷黜時,容若卻因自己的卓越表現而沒有收到波及,這可以說是當時的一大奇蹟,當然也從側面反映了容若的才能之突出。

  納蘭容若的第一段愛情是與其表妹的愛情,但當康熙帝見過惠兒表妹後,卻不顧容若的請求,執意將惠兒收入後宮,封為嬪妃。納蘭容若的第一段初戀,最為刻苦銘心的愛憐就此夭折,可以說納蘭容若在仕途取得成功之時,捨棄的是愛情。

  而後,納蘭容若雖有一番抱負和理想,但因他的職位所限,一直未能將理想付諸於實踐,漸漸生出隱世之念,因家族勢力卻一直無法得以實現,可以說納蘭為了家族,而捨棄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