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管理的論文

  質量成本是進行質量管理的貨幣語言,為此企業進行有效的質量成本管理是不斷提升質量獲得持續性績效的重要手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建築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管理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建築市場招標日趨激烈,施工企業承攬工程任務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市場競爭的沉重壓力,施工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有效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否則就無法避免被市場淘汰的結局。提高市場競爭力,歸根到底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而質量與成本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絡,質量的提高是受成本制約的,提高質量可使質量故障損失減少,但同時又會加大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方面的費用,使預防控制成本增加,如何合理安排質量控制投入,實現以儘可能少的成本達到滿意質量,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是質量管理工作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1.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的費用構成

  工程施工質量成本是指為了將工程專案施工質量保持在規定的質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費用以及因未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而造成的一切損失費用的總和。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由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四部分組成。

  質量成本中的控制成本與符合性質量水平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預防成本和鑑定成本是先期投入的控制成本,內、外部損失成本原則是結果成本。就其性質而言,內、外部損失成本純粹是一種浪費,是真正的損失。由於受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質量管理上存在著不完善之處,要完全避免損失是做不到的。然而在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條件下,若能採取有效管理措施,是可以做到使質量損失成本大大下降的。為達此目的,就必須加強預防措施和質量鑑定活動。把握質量成本各子目之間相關性變動趨勢,就能夠自主調控質量成本的費用分佈及其各成本子目之間的比率關係,進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降低其中某些子目的質量成本,從而優化質量成本結構、降低質量成本總額提供可能。

  2.工程施工質量成本分析

  質量成本中四大專案的費用大小與質量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變化關係。一般質量水平較低時,預防成本和鑑定成本也較低,隨著質量水平的提高,這兩項質量管理費用就會逐漸增加。當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後再需提高,這兩項質量管理費用將急劇上升。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的情況正好相反,當質量成本較低時,內、外故障損失較大,隨著質量水平的提高,質量故障損失的費用會逐步下降,當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後,儘管大幅度地增加質量保證費用,但質量故障損失成本下降的速度卻逐漸減慢。上述規律說明:一方面,質量水平的提高需要採取更多的預防控制措施與檢驗手段,使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質量水平的提高減少了內、外故障損失,從而降低了損失成本。因此,存在一個最佳的質量水平點,使得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四項費用之和構成的質量總成本最小,此時的質量總成本即為最佳質量成本。

  因此,我們對質量進行控制,並不是要求質量越高越好,質量逍高,會導致成本費用的增加。反之,質量過低,也將會導致成本費用的增加,從經濟角度看,要防止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片面追求低成本,忽視施工質量,造成生產過程中返工返修率高,反而大大提高了成本;另一種是不惜工本,片面追求“高質量”,盲目提高技術標準,遠高出施工驗收規範的要求,不講效益,脫離實際需要。

  3.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的優化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的優化,就是要確定建築工程施工質量成本各項主要費用的合理比率,以便使質量總成本達到最低值。隨著質量控制成本的增加,符合性質量水平的逐步提高,返修率逐漸下降,內、外部損失成本得到較大幅度的下降,表現為質量總成本在逐漸降低。隨著質量控制成本的增加,內、外部損失成本的下降幅度已經很小,質量控制成本的增加幅度已超過質量損失成本的降低幅度,表現為質量總成本在增加,這說明增加控制成本所帶來的質量經濟效果不佳,不宜再增加控制成本。

  在具體應用時,應根據以往類似工程質量成本資料資料,模擬出該型別建築工程的質量成本曲線,從而求最適宜的返修率和最佳的質量成本費用,作為下一個工程施工質量成本計劃的依據。然而,根據已往資料確定的最適宜返修率和最佳質量成本只能作為一個參照目標值,在具體應用到下一個工程時,由於具體條件的不同,其實際的最佳點會有所偏離。基於質量成本的變化規律,可以採用逐步逼近的辦法,達到最佳質量水平。首先,可以採取某種質量改進措施,即增加預防或鑑定成本,如果此時質量總成本下降或有下降的趨勢,則說明可以增加這一措施的強度,或增加類似改進措施,直到質量總成本停止下降為止,說明已接近最佳工作點,應轉向採取控制措施。反之,當採取某項質量改進措施後,質量總成本上升了或有上升趨勢,則說明應撤消這一措施,或採取反作用的逆措施,按相反的方向接近最佳點。實際上並不需要找出絕對的最佳工作點,只要知道已位於適合區即可。

  4.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的控制

  質量成本控制就是依據質量成本計劃,對質量成本形成過程中的一切耗費進行嚴格的計算和稽核,揭示偏差,及時糾正,實現預期的質量成本目標,進而採取措施,不斷降低質量成本。質量成本控制應貫穿於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按質量成本的發生區域,將質量成本控制目標層層分解,實行歸口分級控制,落實控制計劃,結合具體情況,制定措施,實施控制。

  ***1***預防成本主要是為預防質量事故的發生而開展的技術質量管理工作、質量資訊、技術質量培訓以及為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所發生的費用。質量較高的工程專案,這部分費用佔質量成本費用中的比例相應就大。應實行以預防為主的質量成本管理,把錢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現,而不是花錢解決不合格專案造成的後果。因為不合格專案造成的後果,往往比直接預防控制措施花費更大,這種得不償失不僅體現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尤其體現在失去業主的信任,以及保修費用及訴訟索賠等方面。

  ***2***鑑定成本主要是對施工原材料試驗和對施工過程中工序質量、工程質量檢查等發生的費用。這是預防及控制質量事故發生的基礎工作,應把“下一道工序就是使用者”的思想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中,在組織施工前,要把各項工序的質量標準印發到施工員、檢查人員手中,確保全體職工對工程質量標準心中有數。同時對工程原材料的質量控制至關重要。而控制原材料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檢測。

  ***3***內部、外部損失成本也稱工程質量事故成本,主要是指因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質量未達到規定要求而發生的工程返工、返修、停工、事故處理等損失費用。這部分費用隨著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施工單位和協作單位應切實加強質量管理,各自負責工程專案施工質量,最大限度地把這項費用降到最低。

  ***4***在質量成本的控制中要注意防止過剩質量成本的現象,過剩質量成本是指在工程質量方面過多地投入物質資源而增加的工程成本。過剩投入成本的發生,實際上是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的突出表現。這種做法是不宜提倡的。在實際施工中,我們應當嚴格按技術標準、施工規範、質量要求進行施工,片面加大物耗投人的做法不一定能創出優質工程,也是對工程質量內涵的曲意理解。

  參考文獻

  [1] 操張林. 建築工程質量成本要素與控制[J]. 安徽建築,2006***2***.

  [2] 王永忠. 加強工程專案的質量成本管理[J]. 山西建築,2007***11***.

  [3] 鄧嶽屏. 建築施工企業質量成本管理優化方法的探討[J]. 科技資訊,2008***12***.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