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明故事精選

  基於聰明的設想出現的創新數量極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比較小,仍然成為開闢新行業帶給新職業給經濟增添新的活動面的相當巨大的源泉。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誰發明了高跟鞋

  假如你想讓傻瓜撞牆,只需來一場撞牆比賽;假如你想讓女人上當,只需把它說成是一種時尚。

  朋友問,第一個穿上高跟鞋的人是誰?她一定是當時世界上最時髦的女人。

  事實上,第一個穿高跟鞋的人,是個男人,還是個國王。

  法國的路易十四國王,身高僅5英尺3英寸。這位別名叫“太陽國王”的傢伙,個頭不大,心思卻不小。

  他的統治時間超過歐洲任何一個國王——從1643年到1715年。他率領法國軍隊與歐洲的幾乎所有國家打了四場大仗。他建造了一座閃閃發亮的行宮和花園,名叫凡爾賽宮。

  然而,如此輝煌的成就,也不能滿足他爆棚的虛榮心。對於自己的身高,路易十四始終耿耿於懷。他很想以高大炫目的形象接受世人的膜拜。

  這種小個子男人,不缺乏的是鬼點子。他找到了好辦法,戴一頂高聳的假髮,穿一雙軟木做的5英寸高跟鞋,通過這樣的作弊手段,足可與高他一頭的傢伙一爭高低。為了使那些高個子們敬畏自卑,他鞋子上的裝飾畫是法軍戰鬥勝利的場面。當然,這些勝利都是他帶領取得的。

  那時,凡爾賽宮豢養著許多年輕貌美的宮女,她們耐不住宮廷生活的寂寞單調,常常溜出宮外玩耍。有人向路易十四獻計,倘若能想出點子,使她們行動不便,她們就不能輕易出宮了。

  路易十四認為這主意十分靠譜。他授命鞋匠設計一種刁鑽古怪的鞋子,以整治那些喜歡溜之大吉的宮女。當時,法國舞臺上的悲劇演員穿的是一種全高型的戲劇鞋,鞋匠從這裡得到啟發,創作出了後邊高高翹起的高跟鞋。

  想必路易十四見到有史以來第一雙高跟鞋的雛形之時,心裡會有一種變態的興奮吧。毫無疑問,這簡直就是一件殘酷的刑具,可以讓那群不守規矩的小蹄子徹底歇菜。

  當宮女們看到這些形狀奇怪的高跟鞋時,嚇得叫苦連天,推託不迭。怎奈王命難違,最後只得哭喪著臉穿起了高跟鞋。

  你不得不讚嘆女人們那超乎尋常的柔韌性與適應性,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宮女們即便穿著這件刑具也能行走自如。當然,不能和以前來去如風相比,但是也不會舉步維艱,蹣跚不前。

  況且,她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驚喜,高跟鞋可以使她們更加富於女性的魅力。與這個驚喜相比,那點痛苦簡直不值一提,她們願意為此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你可以想象,高跟鞋以比瘟疫傳播猛烈十倍的速度向歐洲蔓延,最終一統世界。

  偉大的路易十四沒有想到,這是他最漂亮的一次征服,他的軍隊到不了的地方,他的高跟鞋卻能佔領。

  他讓女人們又愛又恨,因為女人們對於高跟鞋的態度也是愛恨交加。

  我聽到一個辛苦的小白領抱怨:“為什麼女人就要承受穿高跟鞋的痛苦,而男人就不需要,這該死的高跟鞋,我真寧願把它脫了赤腳走路。誰是發明高跟鞋的人?我真想殺了他!”

  我懶洋洋地說:“除非你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17世紀的法國,把路易十四幹掉。不過,你應該諮詢一下其他女人的意見,她們未必希望你這樣做。”

  起碼,瑪麗蓮·夢露不會贊同這個刺殺計劃。她說過:“那個發明高跟鞋的人,不管是誰,我想女人們都欠他一份情。”

  篇二:小發明給你帶來財富

  有些人費盡腦汁,歷盡艱辛,卻無法擺脫貧困;有些人稍動腦筋,卻旋即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原來發明之路上有一個岔路口,一條通向貧困,一條通向富裕。下面的故事會給你帶來什麼啟迪呢?

  美國的海曼曾是一位賣不出畫的畫家。當他畫素描時,經常為尋找橡皮而苦惱。因為貧窮,所以買一塊橡皮也不能隨隨便便。橡皮雖小,但管大用。小小的橡皮既容易滾落,又容易夾在紙物中間,常常為找它而使人煩惱。當這小東西失落時,畫就畫不成了。海曼想出了一個主意,就是設法在鉛筆的尾部裝上一塊小橡皮。起初,是用線纏法將橡皮固定,後來決定用小軟鐵片將其固定。

  海曼的親友維廉姆見此後,即建議海曼申請專利,結果以55萬美元賣給了鉛筆公司,獲得了成功。此事發生在1860年左右。

  加倍或合併相同的兩種東西,已成為發明的捷徑。

  松下公司總裁松下幸之助早年曾經把原來的單插座改為雙頭插座、三頭插座而獲得了鉅額利潤。酒井先生是靠發明給玩具狗附加一條紅舌頭而發財的人。他說:“我以每隻狗70日元批發價出售,每天可賣300只。有一天有個人找我要減價多買一些,被我拒絕,不料這個人想出一籃雙狗的主意,搶去了生意。”原來那個人把兩隻酒井小狗並放在塑料小籃中,前肢搭出籃緣,伸著紅舌,十分可愛,申請了專利。他賣出的小狗平均每隻價高170日元仍有不少人買。利用加倍的原則,他憑空每天掙得了3萬日元。

  現在所採用的可口可樂瓶樣式,是1923年後才有的。當時25歲的青年路透,是美國某家玻璃瓶公司吹玻璃瓶的工人。

  有一天,久別的女朋友到他這裡來拜訪。她穿著流行的緊腿裙,美極了。這種裙子在膝部附近變窄了,強調了人體的線條美。約會歸來後,路透迅速按照裙子樣式製作了一個瓶子。然後作為圖案設計進行了專利登記,並將此瓶子設計帶到可口可樂公司。

  該公司的總經理與此青年簽訂了一份合同,答應每一格羅斯***十二打***付給他5美分。這就是可口可樂飲料現在所用的瓶樣。

  這樣,這位年輕人路透所得的金額,據說約合口幣18億元之巨。

  一位家庭主婦將收縮薄膜覆蓋在晒衣竿上並澆上熱水。由於薄膜收縮,所以它就緊緊地貼在晒衣竿上,於是變成了竿的塑料薄膜。這是20年前的一件價值100萬日元的發明。

  頭腦不使用會老化,越使用越靈敏。對世界上的事物關心並注意觀察,然後把靈機一動所想出的東西,試著構思出自己的方案。躺在床上也好,上廁所也好,乘電車也好……什麼時候鬱行,只要腦海中浮現出方案,就要立刻把它記下來。至於想出來的是妙計還是愚方,放在以後再評價。“槍法再差,多放也可命中”——在眾多的方案中,總會有一兩件碰巧是出色的。

  篇三:乾洗劑是怎樣發明的

  喬利·貝朗13歲時,在一個貴族家裡當雜工,他包攬了所有的髒活累活。

  貴婦要喬利把一件禮服熨一下,他一不小心,碰翻了桌子上的煤油燈,那件昂貴的禮服上滴上了幾大滴煤油。貴婦人聽到了這個訊息,氣急敗壞地跑過來吼道:“這件衣服歸你了,我要從你的工錢裡把衣服錢扣出來,從今天起,你就準備白給我幹一年活吧。”

  喬治很無奈,他把讓自己倒大黴的衣服掛在床前,時時提醒自己幹活時要謹慎。過了些日子,他突然發現,那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髒,反而把原來的汙漬除去了。“你現在可以把這件衣服給夫人送回去,沒準兒她能少扣你些工錢。”與他同屋的一個男孩提醒他。喬利搖搖頭說:“不必了,我還要拿它做實驗呢。”就這樣,經過反覆的實驗,他又在煤油里加入了其他一些化學原料,終於研製出了“乾洗劑”。

  一年之後,喬利開了世界上第一家乾洗店。生意一發而不可收,幾年的時間,他就成了聞名全球的。所以,不必抱怨工作中的失誤,沒準它就是成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