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的故事有哪些

  石勒,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史稱後趙明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奴隸皇帝。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石勒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石勒的故事

  王衍是西晉末年重臣。石勒建立了後趙,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他曾經是個奴隸。石勒在少年時候曾經跟著同鄉一起到洛陽做小生意。有一次,他覺得有些無聊,就登上了城東門決定拉一拉嗓子。

  正巧,王衍正在附近辦事,他聽到了這個少年的聲音就對隨從說,這個小孩子的聲音不一般,以後他說不定是能擾亂天下的大人物。他派人去抓這個小孩子,誰知晚了一步,石勒已經離開了。等到石勒長大一點,他變得又高又壯,馬上功夫非常厲害。他的父親與胡人不和,常常派他去管理胡人。饑荒到來,石勒與眾人走散了,為了一口糧食,他把自己賣給了富有的人家做了奴隸。他藉著主人家的身份拉攏了一批強盜,投靠了一個軍隊頭目,開始了他一生的征戰。

  王衍在石勒還沒有發達的時候就預知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後人常常用王衍識石勒來比喻一個人眼光獨到,比別人早一步看出誰是有前途的人。

  王衍和石勒的第二次見面就是一決生死的時候。那個時候石勒已經當了大,他追殺了逃亡的晉軍,不巧王衍就是晉軍的司令官。兩軍交手,晉軍大敗,數十萬的兵馬全軍覆沒。石勒抓捕了王衍,並進行了深度交流。王衍分析了晉軍失敗的原因,並說自己本來是不想當官的,希望石勒能放了自己。石勒對王衍分析晉軍打敗戰的原因很認同,當他聽到王衍求饒的話就很生氣了。他諷刺王衍,你從少年就開始做官了,現在你這麼老了還在當官。你的官當得這麼大,現在還要說不想當官的話,天下就是因為有王衍這樣的人在才會變成這副德性。當晚,石勒就把王衍和其他晉軍軍官一起活埋了,兩個人的緣分就這樣結束了。

  王夷甫識石勒的故事

  王夷甫識石勒是一個典故,常常被用來比喻有超常的眼光能夠預知別人不尋常的未來。石勒在少年時代曾經跟隨長輩一起去做生意,某天突發奇想,倚上城樓高聲歌唱。正好在附近的王衍聽見了他唱歌,通過他的歌聲判斷出他不是一般人,以後能夠左右朝政。

  果不其然,石勒一手建立了後趙,是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出身的皇帝。後來石勒帶領兵馬攻打洛陽,王衍隨司馬越一起前去應對。誰知司馬越在半路上死了,其他一起隨軍的官員就推薦王衍當主帥。

  他帶領的大軍在石勒的鐵蹄下全軍覆沒,他自己也被俘獲了。他在被石勒殺死前,向石勒剖析了他的思想,打算用自己的口才說服石勒饒他一命。但石勒是大老粗,喜歡擺事實講道理,對王衍的話嗤之以鼻。石勒並不忍心殺王衍,但不殺他會留下無窮後患。石勒最終決定把王夷甫活埋。王夷甫在臨死前對自己的不務正業表示了懺悔,向他身邊的人說,如果他在平時的時候勉力治理國家,現在也不會落於這般田地。

  王夷甫在石勒還沒發達的時候就預知到了石勒能夠成為左右天下的人物。後來的人們通過這個故事總結出王夷甫識石勒的詞語來比喻能運用獨特的眼光判斷出他的未來。

  王夷甫在少年時代得到的評價很高,丰神如玉。眾人羨慕他擁有一雙比女人還要好看的手。好看到什麼地步呢?他喜歡在清談的時候拿著一把佛塵,他的手白嫩到幾乎與玉做成的佛塵炳融為一體。

  長大了的王衍憑藉家世先後擔任尚書、司徒等重要官職,可是由於他經常不幹實事,在歷史上留下了空談誤國的名聲。

  石勒不計前嫌的故事

  石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統治者,統一了當時的北方,石勒是一位從奴隸一直走到皇帝的羯族人,可以說石勒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也可以說石勒的一生是四處征戰的一生,石勒的皇位完全是自己在長期的征戰過程中打出來的,雖然石勒沒有文化,也不認識字,但是這樣一位後趙的開國皇帝一定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

  石勒不計前嫌講述的就是石勒當上皇帝之後對於與自己昔日的仇家不計前嫌的故事。石勒當上趙王的第三年,將自己家鄉武鄉縣的父老請到自己的國都襄國來,大家坐在一起敘話家常,這個時候卻發現自己以前的鄰居李陽沒有來,原來這個李陽在與石勒鄰居的時候年年因為爭奪麻地互相毆打,現在石勒當上了趙王,所以李陽恐懼,不敢前來。石勒於是說,自己剛剛得到了天下,還沒有能夠取信於天下,怎麼會記得以前的仇怨呢?於是派人將李陽找來,並且在酒酣耳熱之後與李陽開玩笑說:“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意思就是說我們以前經常互毆,我吃了你的老拳,你也吃了我的毒手。石勒不計前嫌,賜予李陽甲第一區,並且封為參軍都尉,並且說武鄉是自己的家鄉,自己死了之後還一定要魂歸故里,並且免去了鄉里的三世課役。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石勒雖然是一個封建帝王,但是也是一位胸懷寬廣的君子,在其成功之後記得的是鄉里的好處,沒有挾私報復,是一位值得稱道的仁慈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