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收藏家的一些小故事

  翡翠歷來都被收藏家所喜愛,那麼翡翠收藏家的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篇1

  皇室寵信而得全國美名

  明清以來,翡翠以它特有的嬌豔翠綠,以及白中含紅、綠、黃、紫的多彩靚麗而在玉石類收藏界享有盛譽。由於從帝王的喜愛,翡翠在清代也有“皇家玉”的美稱。而其中,慈禧太后的“翡翠”情結讓人津津樂道。

  在她居住的長春宮裡隨處可見各種翡翠玉器用品。飲茶用的是翡翠蓋碗兒,進膳用的是翡翠玉筷。頭髮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裡經常把玩的是一顆翡翠白菜。因為慈禧太后對翡翠的格外推崇,這個來自緬甸的特產一時間在大清王朝境內變得身價百倍,名聲大噪。清朝的王公貴族們,甚至下到平民百姓,都為自己能得到一兩件“水頭好”的翡翠物件而感到無比的榮耀。有翡翠老行家說:那時達官顯宦可以花三兩萬買個翠扳指兒,貴族婦女可以花三兩千買到翠鐲子,商店老闆可以花三兩百買條翠表槓,小家碧玉可以花二三十買對翠耳墜,鄉村農民可以花兩三塊元買只翠菸嘴。皆因翡翠製品可以適應各個階層,以至我國社會上的收藏量相當大,認識翡翠的人也非常多。那時北京是翡翠加工、銷售的中心,有上千家的加工作坊,有上千家的珠寶店,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師傅都彙集在北京。

  在這成千上萬件寶物裡,慈禧最喜歡的是一對翡翠西瓜。據說,這對翡翠西瓜是在崑崙山自然生成的,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美。慈禧對它愛若至寶,就是放在最堅實的櫃櫥裡她還是覺得不放心,又加上一把機械鎖。為了這對翡翠西瓜的安全,慈禧還特意派了幾名親信太監,三人一班,日夜輪流看守這間珠寶房。據李蓮英侄子《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太后入葬時,腳邊放著的那兩個“翡翠西瓜”,當年估價就為五百萬兩白銀。不過,東陵早就被盜,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美國的費城博物館,這件於東陵失竊的文物才現於人世。

  篇2

  充滿風險又刺激的賭石

  在翡翠市場中,仍保留著一種古老而獨特的交易方式—賭石。翡翠礦石表面有一層厚薄不等的外皮,使翡翠礦石看起來跟普通石頭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只能靠猜測它內部的好壞來估算交易價格。即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沒有一種儀器能穿透皮殼,看清裡面翡翠的優劣,只有切割開後才能見分曉。緬甸政府每年都舉行兩次翡翠的公盤活動,把很多翡翠原石集中起來,吸引全世界的翡翠商人前去估價。“翡翠王”馬崇仁曾以一億多元人民幣在緬甸競下3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而另一家來自上海的上市公司則在某次的緬甸原石拍賣會上購

  進價格達三億元人民幣的原石。

  關於賭石也有很多的故事,據說有個老闆買了40塊玉石來解,一連解了39塊,結果都不是太好。老闆眼看本錢快丟光了,對最後一塊不敢解了。剛好有一個人在旁邊,向他買了第40塊玉,並當場在老闆的架子上解,解開是塊好玉,價值竟是原來這個老闆購40塊玉成本的幾十倍。當然,這可能只是個傳說,但真正的賭石並非離我們如此遙遠。

  2009年12月19日下午, 知名翡翠公司— “翡翠源”***JADELINK***帶著一整塊重約10噸的巨大翡翠原石在上海浦西洲際酒店公開亮相,這塊高2.68米,寬1.58米,厚1.28米的翡翠被命名為“大地之心”。到目前為止,如此大體積的翡翠原石在整個翡翠發掘史上都很罕見。雖然“大地之心”已被磨去了部分錶殼,顯出一層翠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已經不屬於純粹的“賭石”,但俗話說“神仙難斷寸玉”,面對這樣一塊估價2.8億的翡翠原石,“賭石”的風險仍舊存在。

  臺灣翡翠收藏家陳錦元認為,許多翡翠原石開過一刀或兩刀後,經過所開的“門子”能觀察到的翡翠質地、水頭都很好,但再開一刀,往往又會大失所望。賭石在具備眼光與經驗的同時,需要的是勇氣還有運氣。

  篇3

  一位做翡翠的朋友和我說:他發現翡翠首飾--尤其是手鐲,其細部特徵在人佩帶的過程中會有變化,他就見過一個有裂紋的手鐲,主人長期佩帶後,裂紋變化為飄花。當時我聽後,認為荒謬。我知道翡翠首飾會因長期佩帶有點變化,但是不相信裂紋會變成飄花,因為沒有見到過。但不久後的一天,我親眼見到了朋友所說的情況。一個親戚想換手鐲,請我把原來戴的玻璃種手鐲帶到瑞麗賣。親戚的手鐲7年前買的時候我見過,有條橫裂紋,雖然裂紋不大,但已經影響到手鐲賣相。我告訴她,不能賣到她要求的那個價錢,因為手鐲有裂紋。可她說,現在已經沒有了。

  我吃了一驚,仔細看手鐲,沒有發現裂紋,再用強光燈看,還是沒有。在她的提醒下,我發現手鐲上有一條飄花和其他的飄花有區別,是一條非常直的飄花,翠色從線條中散開向兩邊,飄花的顏色和手鐲上其他飄花的顏色一樣。之後我問了很多人,一位年長的翡翠商告訴我,以前他曾見過表面有裂的翡翠毛料,切開後裂紋由外至內變成石紋和飄花,最後消失了。那一刻,我不得不相信,翡翠的裂紋,也會癒合。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