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與茶道的關係如何

  茶道與茶藝是“體”和“用”的關係,可以用方法論來清楚區別。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藝與茶道的關係,一起來看看。

  茶藝與茶道的關係

  “道”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著,是形而上的;“藝”是有形的,表現於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現出來的就是藝。只有藝才能真正表演,道是無法表演的。茶藝偏向科學,茶道偏向哲學。

  把茶藝的界說分為廣義和狹義兩部分: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業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茶藝,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如何泡好一壺茶是屬於科學,是一種技藝。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種。但要泡好一壺茶一定有個公式,一個最好的方法。雖然條條道路通羅馬,其中有一條是最省時、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適合您走的路。這條路就是我們茶藝學要尋找、探討的目的。

  以茶道為圓心,茶藝為半徑,畫一個圓即茶文化。圓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點。有立足點才能決定方向,才能選擇目標。有了方向、目標,才能創造生命的價值。才是人生之道。學茶藝的目的,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圓心定位在此,半徑愈長,畫出的範圍就愈大,茶文化的範圍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藝,其中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為、有物態、有思想、有制度,必須是物質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與形下以茶藝來貫穿,茶道與茶藝的總和才是茶文化。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技藝,以獲得品茗最佳口感和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與茶文化之間。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筆者反對將茶藝、茶道視為一體兩面的觀點。

  蔡榮章先生在《現代茶思想集》中說:我認為茶道、茶藝都可以表示茶藝在文化上的內涵,無需因使用的名稱強加解釋其差異。但可以因為使用的場合分開使用不同的名稱:如要強調有形的動作部分,則使用茶藝,強調茶引發的思想與美感境界,則使用茶道。

  王玲女士亦說: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裡所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蔡榮章、王玲都以為茶藝、茶道的外延一致,兩著相互依存。然而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茶藝與茶文化的關係

  “文化”的定義莫衷一是,因而對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有廣義的理解,也有狹義的理解。與茶藝一樣,筆者對於茶文化也取狹義的理解,認為茶文化是茶事活動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不僅如此,筆者還主張,茶文化是茶學的一部分,它與茶科技、茶經貿鼎足而三,共同構成茶學。茶學橫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大領域,茶文化是茶學中的人文科學部分。在茶文化中,飲茶文化是主體,茶藝和茶道又是飲茶文化的主體。茶藝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均小於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