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人體色彩變化規律

  人體的色彩極其豐富,大自然繽紛的色彩在人體上都可以找得到。由於民族和地域的差異,人類膚色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即是同一人種,由於生活環境、工作條件的不同,膚色也會有明顯的差異。如常在海上作業的漁民與城市工廠的工人膚色顯然不同。同一人種同樣的生活環境也有因遺傳因子的變異而帶來的膚色的不同。同一個人,身體的不同部位的膚色也有明顯變化。加之光源色、環境色的影響,所以,在藝術作品中人體的膚色是十分豐富的色彩總和。難怪英國美術史論家肯尼思·克拉克在他的《人體藝術論》一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狄德羅說過:‘成百上千的畫家連肉都沒有感受就離世而去了。’實際是數以千位畫家***我還想多加一些***都已感覺到了肉,但卻無法將這種肉感表現出來。顏色既非白色亦非桃紅色,雖然堪稱柔滑細膩而又具有變幻莫測的感觸的;雖然吸收了光卻也返照出光卻也返照細卻富有彈性;姿色傾城卻曇花一現;天生麗質和哀傷之情相互交織……這些千姿百態的實際存在——對於僅僅以粘粘的顏料和塗抹這種顏料的筆為手段的畫家來說,如此難以解決的問題無疑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恐怕只有三個人確實游到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彼岸,他們是提香、魯本斯、雷諾阿。

  雖則人體繪畫中膚色、質感的表現有其相當的難度,然而並非無規律可循。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體色彩變化規律***一***色彩的大關係的塗繪

  在畫室裡進行的人體繪畫課題,人體總是置於一定的環境中,不論是背景襯托下的人體還是具體的生活環境中的人體,與背景環境總存在著一定的色彩和空間關係。這種對此關係根據執教者的設計,可以是對比度很強的畫面,亦可以是對比度較弱、畫面朦朧感較強的畫面;可以是對比色的關係,亦可以是類似色的關係。總之,這種大的關係決定了畫面的大調。

  人體色彩變化規律***二***色彩的微差

  在常人的眼中,一個人面板白晰或黝黑,似乎從頭至腳都是如此,而事實上人體的各部分均存在色彩的微差。從上而下,頭部、頸部、胸部、腰部、大腿、小腿、腳存在著色彩的漸變、差異,這種差異的原因一部分是由於裸露和非裸露之故,一部分是微血管在皮下的分佈狀態所至,還有受光多少不一等。我們敏銳的視覺可以感受到這種區別,我們要通過比較達到相對準確地把握膚色的微差並表現之。圖12-18中,各部分肌膚色彩的微差就把握得相當精彩。

  人體色彩變化規律***三***形色合一的深入塑造

  “有形無色的油畫是素描,有色無形的油畫不是畫”。色彩的表情作用是通過形的控制而發揮效應的,畫面上的顏色只有放在它所在的空間位置上才起作用。表現實體形和表現空間形都是在造型。人體上色彩由暗部嚮明部的轉化,轉折面上色彩冷暖的把握,肌體的起伏與凹凸結構的互相連線,骨頭的具體形的塑造,膚色晶瑩的質地,肌體柔軟的彈性體塊,皮下血脈的分佈等等,都是我們在處理形色關係時要考慮的。總之,人體的生命狀態全靠調色盤上的若干種顏色的調配並在畫面上作形色合一的深刻塑造。

  人體色彩變化規律***四***色彩的生命線——冷暖對比

  色彩的冷暖關係是貫串始終的生命線。人體肌膚的生命感,正是通過動態和肌膚色彩的冷暖對比表現的。以一種單一的面板色的塗抹不可能達到真實塑造的目的。比如在雷諾阿的人體畫作中,我們看到了光斑閃爍在人體上,人體的生命感就顯示得充分。不少人不敢於在人體上運用冷暖對比的規律,甚至不敢用冷色和暖色調和顏料,以為那樣會弄髒了畫面,實在是認識上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