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交易知識

  眼下古董收藏十分紅火,從社會名流到尋常百姓,古董收藏已成為都市居民的一種時尚生活。那麼古董收藏交易的知識有哪些呢? 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行話

  俏貨:比較精美的的收藏品。一般是針對瓷器的收藏術語。

  上貨:古玩商從農村市場或者收藏者手中購買或徵集的藏品,叫上貨。

  開門貨: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 “開門貨”或“一眼貨”。

  壓堂貨:是主人店堂裡最好的鎮店之寶。

  禮貨:解放前官場上相互饋贈的古董文玩。其貨一般,但裝裱、包裝精美。

  行貨:一般指“大路貨”。引中出“行畫”,指成批生產、缺少獨創性的畫作

  天價: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行價: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品相:東西儲存得好不好就說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損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舊仿: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當代仿舊就是 “新仿”。

  揀漏:賣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貨,被人買走,對買主來講叫“揀漏”。

  走眼:也叫“打眼”買家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

  打眼:假古玩被人當作真品買走,對買主來講叫 “打眼”。

  爬桅:古玩商人在交易行為中,突然變卦了,如對講好的條件、價錢反悔,說了的話不算數,叫“爬桅”。

  掌眼:購買古玩時,請高明的人幫自己看貨,稱 “請給我掌眼”。

  玩: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

  窩子:古玩商如發現某一戶人家藏品豐富,可以不斷去收購,這戶人家便名之日“窩子”。

  美子:美金的代稱。

  :潛規則

  1、怕輸就趁早退出

  古董收藏交易,一般一旦成交是不退不換不承擔責任的,除非你事先已與賣家進行了約定。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規矩,自有它的道理。古董收藏玩的就是眼力和魄力,當然還有財力。買到假貨,就是打掉牙和血吞。輸不起,是被人看不起的。即使你要回錢,那你在整個圈內恐怕也被進入黑名單。

  那怎麼防止或減少買到贗品呢?事實上,防止是不可能的,每個愛好收藏的人都交了不少學費,只能是努力學習減少犯錯誤的機會;自己懶得學習又喜歡這個怎麼辦,那就是付錢請你信任的高水平專家或朋友幫你把關,那你請的專家或朋友又走眼了或蒙了你怎麼辦,只能自認自己倒黴識錯人了。這個行規在很多人看來,不合情理,給了一些人賣贗品的護身符,但這正是這行的魅力所在。

  話說過來,誰讓你只想撿便宜不想付出辛勤的學習呢?怪只能怪自己想撿便宜、學識不夠、智慧不足。所以,特別強調的是,為了適應這殘酷的一條,一定要事先多研究,多學習,自己搞不定就要花錢請高明。不要想免費請高明,除非跟你哥們,世間萬物價格和價值一般都是對應的。

  2、古董收藏交易一定要按時付款

  答應買的東西,又不按時付款,是沒信用的。這在任何行業都是不受歡迎的。

  3、不要打聽賣家成本

  一般來說,這行買東西不要去打探人家買的成本,認準合適就買。你問人家買的成本,表明你還沒入行,人家也懶得回答你,或者隨便應付你一句也沒意義。當然,十分熟的朋友之間無妨。

  4、還價意味著出價,出價意味著買下

  還價了就意味著你看好決定了,對方同意的話你要以這價格買下,這在其他行業也如此,還價了不買通常都不受歡迎,不過這點在古董收藏這行看得更重。因為古董收藏交易的大都是高素質或精英人士,不是一般的平苦百姓,期望和要求就要更高一些。身份很重要,錢財只是身份的一個方面,一個人的信譽、真誠、道德品質才是身份的核心。

  舉個例子,你有100個億,買一個100元的東西,你每次還價了不是挑剔就是這那反正就是不買,而另一個人就100元錢,每次買時都爽快。很顯然,前者的身份只是金錢身份,是虛的,因為金錢並沒有讓他得到尊重和歡迎,而後者的身份是實實在在的。

  5、不要亂砍價

  這對任何行業都如此,誰也不喜歡搗蛋和沒誠意的人,白浪費時間和精力。胡亂報價和還價了不買,都把自己人品降低了,你後面即使真想買人也不願搭理你了。在古董收藏交易行業,有的人可能胡亂報天價,有的人可能報價就比較實一些。你如果對行情懂就不用說了,不懂的話就參考下相類似器物的拍賣價按一定比例還價;或者找懂的人諮詢,或者在網上檢視類似器物的均價;或者按你真想買能出的最高價浮動10%問價,大部分還是可商量的。關鍵是是否誠心想買,不是真想買,還的價就是胡亂還價。

  還價是門學問,精品你當普品還價,人肯定認為你不懂行懶得理你;真品你當贗品還價,擺明了胡扯;贗品你當真品還價,那自己就成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