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交易的方法

  目前在盛世收古玩的趨勢下,古玩行業已經發展到非常盛行顛峰,各地的古玩收藏交易都在上升趨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古玩玉器鑑定

  1、將藏品放置在陽光下或者明亮燈光下進行觀察,看色澤分佈是否均衡,如果顏色晶瑩剔透,均勻分佈則為真。

  2、手觸,用手摸摸,如果光滑細膩則為真玉,當然前提是手要保持比較乾燥。

  3、水鑑別,把水滴在玉器藏品上,若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古玩青銅器鑑定

  1、銅器墜水千年,則綠如瓜皮,而瑩潤如玉;未及千年,雖有青綠而不瑩;未入土水之傳世銅器,其色紫褐,而有硃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2、手感和聲響

  用手掂量,過輕或過重都值得懷疑。用手敲擊實物,聽其聲響,若聲微細而輕脆則多真;若聲渾濁,發出“嗡”音,則多假。

  3、花紋和款識

  夏代銅器花紋簡單;商代花紋華麗繁縟,多遍體生花;西周大致與商同,但後期趨向素樸;春秋戰國的花紋則清新活潑,富於生活氣息,秦漢重實用,花紋少且不及前代精細。

  陶器鑑別

  陶器一類沒有具體的鑑別方法,真偽需要從器型,工法,胎質,土皮,年代等多方面進行判斷,由於各朝代,地域均有不同的特徵,無法一一說明。

  古董收藏交易的行規

  1、古玩交易忌圍觀。當商店裡有顧客並與店主交易時,其它人應該暫時迴避。這樣做的原則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存在古玩價格、古玩鑑定真假等方面的保密性,特別是行家裡手,無論價格高低、古玩真假,都希望對第三者保密。

  2、古玩交易不能搶買搶賣。如果選購古玩收藏品的過程中,買家手中拿著的古玩收藏品與賣家討價還價時,而第三者也有想買的意願,想看看,這時不能向買方手中索要,只有在買賣雙方放棄古玩交易後,買家把古玩收藏品放下以後,第三者才可以再拿到手中審視並與賣家商談古玩交易事宜。

  3、古玩交易真假憑眼力。古玩鑑定,真與假、年代和品位等極其複雜,理解和認識、觀點和結論針對於同一件古玩收藏品都各有不同。不具備極強的古玩收藏素質、古玩知識、古玩鑑定眼力是不可能收藏到少、精、奇、絕的古玩收藏品,況且有些古玩收藏品連擁有者自己都琢磨不透。古玩交易實際上是雙方知識領域方面的較量,只能各自總結經驗教訓。所以古玩收藏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難就難在古玩鑑定的真假上,對外行人來說無法理解古玩收藏業的內涵。

  4、古玩交易中買家只能詢問古玩的賣價,不要去打聽其購入價格,出售方只能報賣價,絕不會洩露自己的入手價格。古玩收藏行內的商家和藏家都不會向對方詢問古玩收藏品的來路和進貨價格,因為這些資訊是對外保密的。

  5、古玩交易委託較靈活。委託中間人銷售古玩,如果被託人不願買賣雙方見面,賣方可設定銷售古玩收藏品的最低出售價位,委託人從中賺錢多少均應不予干涉,如果買賣雙方經中間人允許直接交易,成交後各付中間人一定的費用。

  6、古玩交易看重良好的口碑。古玩收藏行業十分重視口碑,如果某商家講信用,為人正派,辦事公正,有知識有眼力,被視為人緣好,行內均願與其打交道。如果為人不好,最終會在行內被逐漸疏遠冷落,不但知識眼力得不到提高,而且與其做生意的人也將越來越少。

  古董收藏交易的行話

  俏貨:比較精美的的收藏品。一般是針對瓷器的收藏術語。

  上貨:古玩商從農村市場或者收藏者手中購買或徵集的藏品,叫上貨。

  開門貨: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 “開門貨”或“一眼貨”。

  壓堂貨:是主人店堂裡最好的鎮店之寶。

  禮貨:解放前官場上相互饋贈的古董文玩。其貨一般,但裝裱、包裝精美。

  行貨:一般指“大路貨”。引中出“行畫”,指成批生產、缺少獨創性的畫作

  天價:漫天要價,價格高出市場價很多。

  行價: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這就叫“行價”。

  品相:東西儲存得好不好就說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損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舊仿:明清時期的仿舊叫“舊仿”,而當代仿舊就是 “新仿”。

  揀漏:賣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貨,被人買走,對買主來講叫“揀漏”。

  走眼:也叫“打眼”買家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

  打眼:假古玩被人當作真品買走,對買主來講叫 “打眼”。

  爬桅:古玩商人在交易行為中,突然變卦了,如對講好的條件、價錢反悔,說了的話不算數,叫“爬桅”。

  掌眼:購買古玩時,請高明的人幫自己看貨,稱 “請給我掌眼”。

  玩:行內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你收藏什麼。

  窩子:古玩商如發現某一戶人家藏品豐富,可以不斷去收購,這戶人家便名之日“窩子”。

  美子:美金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