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收藏知識

  古瓷器收藏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與鑑定技巧。那麼你們知道古瓷器的收藏知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古瓷器收藏辨別的方法

  要提高鑑定知識,從書籍中汲取經驗。目前收藏類書籍水平參差不一,有藏友用“盡信書不如無書”古語懷疑研究成果,這種提法過於偏頗了,老一輩陶瓷學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值得我們學習,馮先銘先生的《中國陶瓷史》、《中國陶瓷圖典》,耿寶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鑑定》堪稱首選入門讀物。近年來各地方窯考古新成果頗豐富,修正了不少傳統觀點,可參閱《觀臺磁州窯》、《長沙窯》、《耀州窯系列報告》等一手考古報告。

  切勿重官窯輕民窯。明清官窯在拍賣會動輒數十、上百萬的身價著實吸引人,但明代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除選檢少量精品供應宮廷,其餘淘汰品均搗碎掩埋,明代官窯瓷的生產成本幾乎與白銀鑄造器皿等價,民間收藏的機會罕有。其實,在收藏品裡,普通的工薪層藏友接觸最容易和最多的就是民窯瓷器,民瓷涉及社會生活諸多方面,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雖是民間尋常之物,卻展現出極有韻味的瓷繪藝術。隨著現代社會對藝術品喜愛的“返璞歸真”,手繪民窯瓷收藏日漸升溫,越來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睞。

  切忌照圖索驥,貪多求全。現在從事古玩行業的人以千萬計,以景德鎮為代表的各地仿古瓷廠***坊***眾多,到過景德鎮的人一定會對樊家井小街上鱗次櫛比的瓷器店印象深刻,現代資訊、出版業空前發達,仿燒者除了照圖生產大路普仿品,有的還比照真品殘件,反覆實驗燒製高仿品,可說是無所不仿,你能想到的歷史名瓷,市場上都可見其“依稀身影”,古玩攤主神祕兮兮地從蛇皮袋裡取出沾滿泥土的元青花、釉裡紅、明清官窯瓷來,再加上一段引人的故事,有些入行不久的藏友就忙不迭地付錢,生怕錯過了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實際現在從地攤上拾個大漏的機會已然很低了。

  目前的仿燒品可分為三種類型:一類為臆造型,造型、紋樣自我創造;另一類為克隆型,完全仿照古瓷的圖片仿燒;最迷惑人的一類當屬改頭換面型,即按真品的造型與紋飾稍加改造或重新組合,看上去似曾相識又有新鮮感。作舊手法則有酸蝕、蒸煮、打磨、浸泡等,對那些書寫古代書款和使用款的瓷器,尤需慎重對待,可逐步積攢一些殘瓷標本,結合專業研究著作細心揣摸,不斷總結收藏經驗,適當學習一些歷史學、美學、民俗學、工藝學知識,在集藏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培養眼力與經驗,方能做到“去偽存真”。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一***加強保護,避免人為損害瓷器所受傷害,許多場合下是人為造成的,

  ***1***手持瓷器一定要雙手持器,左手託底,右手扶持,絕不許單手擰頸、持鋬、持柄、持流、捏耳、抓底;

  ***2***手持或移動瓷器時不與他人交談;

  ***3***凡有附件如蓋、座的瓷器,要分兩次移動,絕不許如蓋罐等帶蓋搬移,因為除了一定要用軟紙、軟絹、軟布、穀糠等分層包裝,外包箱匣.

  ***4***瓷器無論搬運、裝箱、絕不允許互相疊、靠,這樣極易造成碰傷、磨傷。

  ***5***無論何時何地放置瓷器,必須注意落座處,嚴防直接放於石、水泥、金屬、磚質的硬質地面上,最好置於布、麻、毛、絨、草質墊子上,墊子不能光滑而要軟而毛糙;

  ***6***各種瓷器的放置一定要處於順其自然的接地姿態,不要隨便將口、腹、附件等部位接觸地面,曾多次發生過壺、瓶等橫放而使頸腹受傷的事故,如必須***如觀察底足***將器物倒置,器口等必須墊儀軟質不滑的材料,以免損傷口、頸、腹等部位。

  ***二***創制最有利的裝置,以使古瓷有一個安適的“家”

  ***1***瓷器,尤其是精美者,一定要置於囊匣中保藏,囊匣一定要內軟、外硬,內部可用軟泡沫塑料包以絹綢,柔軟舒適,最好不用棉花。棉質易吸水發黴長蟲,外部可用木質。

  ***2***如入櫃、箱,一定要用硬質泡沫塑料、透明尼龍線等加固瓷器,防止突然震動而傾倒,有些易傾倒的大型器,可在器腹內下部放置軟布包的沙袋,使之重心向下,避免傾倒,在櫃、箱、櫥中也一定要避免迭摞相碰。

  ***3***古瓷之“家”,一定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黑暗出保藏,鑑定中有“燈下不看瓷”之說,如必須在日光中看瓷器,一定要在散射光下,而避免直射光。

  ***4***防塵、防微生物、防一切有害化學品、防過大溫差.溼差

  ***5***瓷器置箱、櫃、櫥等,一定要有很強的抗震功能,其比例一定要敦實,有條件的使之與建築等等做到整合化,這些裝置內部也不能使瓷器有晃動的可能。

  ***6***搬運輸出瓷器的工具也應當靜穩,儘可能減少震動,絕不能有跌落的可能。

  ***三***古瓷器的日常保養

  ***1***傳統的說法,讓人手經常摩挲古瓷,長久使之產生 “包漿”,泛一種“寶光”,這是人汗脂等弱酸在瓷器表面的積累作用,其實這種做法不妥,我們主張 帶軟質白手套或洗淨雙手把持瓷質文物;

  ***2***瓷器如胎瓷結合良好,可以在流速緩慢的淨水中洗滌,如釉面骯髒,可以有淡肥皂清洗,但洗後一定要用淨水***最好是蒸餾水反覆洗淨***,如果瓷質胎釉結合不好,則不能水洗;對新出土瓷器,要讓它緩慢自然還硬,不能暴晒,收幹之後看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洗滌,能洗則洗,不能洗則在附泥上少許施水而緩緩剝除附泥,千萬不能用硬物刮泥。

  ***3***瓷器表面灰塵用小吸塵器去除,或用氣球吹除,沾著的灰塵可用絲絹等軟質材料拂除,不能用雞毛撣拂除。

  ***4***有些瓷器因釉面光澤枯澀,可用白蠟、亮光蠟、胡桃油等薄塗補光,但手法要慎重,避免光澤過硬,避免釉面受傷。

  ***5***出土瓷器深入釉中的土沁不要強行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