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必懂的知識

  瓷器在收藏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其中的一些基本常識,這樣會有助於我們在收藏瓷器的時候更加方便交流和貿易,但是收藏瓷器都有哪些小知識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不是所有遺物都是都可以成為古玩的

  如果玩收藏,那可得當心了。不是所有歷史遺留的東西都算叫古玩的喲。呵呵。

  那些沒有觀賞價值的、不能代表當時時代最高成就的、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用的普通生活用品,怎麼說,也不能放在博物館裡作為古玩而展出啊。頂多是見證了歷史罷了。

  所以,收藏,一定要收藏有意義、有價值、能代表時代特徵的東西,還要有可玩性。***這點在下部分講***

  另外,及時收藏來的東西,也要把他弄乾淨了。別烏七八糟的就拿出來欣賞。這樣的東西能欣賞嗎?

  瓷器的可玩性分析

  這裡,清做個簡單的可玩性分析。

  完整的瓷器,肯定比修補的要好,修補的肯定比破碎的要好。***白痴也知道***

  乾淨的肯定比骯髒的要好。***歷史上愛收藏的皇帝很多,你看過哪個皇帝願意收藏那些汙濁不堪的東西?***

  文房四寶比瓶子好一些,瓶子、罐子比玩好一些。***也就是歷史上的藝術品比歷史上的生活用品更值得收藏。***

  這裡提一下,生活用品本就不值得收藏,比如碗。即使歷史悠久,也只能代表歷史。但,如果是過去官窯的一些碗,或者製作工藝非常精湛或者討巧的,那就不同了。

  但總體來說,那些天生燒出來供人把玩和欣賞的東西,總比那些原用於生活的用具更值得欣賞。

  瓷器鑑賞從整體到區域性

  瓷器鑑賞,不能只看一點,要全面分析。***必定要了解當時的歷史、當時的工藝、造型等等***

  具體順序大約如下:***可根據個人情況不同而定***

  先看整體造型。

  再看底足工藝。

  再看繪畫手法。

  最後看細節和個別技法。

  把握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觀念。切勿拿著放大鏡,對著某個氣泡或裂紋亂看。

  四、心決

  要麼把新的東西全部看懂,到了市場上,看不懂的、沒看見過的,就一定是舊的東西。

  要麼把舊的東西全部看懂,到了市場上,看不懂的、沒看見過的,就一定是新的東西。

  一點不對,全盤否定……

  你認為,這個瓷器只要有一點,不符合當時工藝、技法、造型等等特點,就肯定不是當時的器物。

  說學瓷器,不看,不摸,肯定不行。那麼這裡我們不能摸,就只能看。先看一個款,叫必定如意款。大家可要記住名字和來源哦。

  聽說某教授講課,知道這是必定如意款,但不知道為什麼叫必定如意。我昏,現在的教授……

  瓷器的種類

  粉彩瓷

  據史稱,粉彩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之說,是在五彩基礎上汲取琺琅彩的工藝技法,由景德鎮創繪的釉上裝飾瓷。即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摻入含鉛的彩料中產生乳化作用,使料色粉化為不同深淺的色調,達到“顏色明亮、粉潤柔和、色階豐富、絢麗雅緻”的效果,裝飾形式或工筆重彩,或逸筆寫意,盡展中國畫表現技巧魅力。《陶雅》盛讚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緻殊常”。

  "按照我老師的說法,其實分別是不是粉彩實在簡單,看有沒有粉色"別以為是瞎說,這是最有經驗的老師告訴偶的。

  景泰藍

  景泰藍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其製法即於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琅質塗成花紋,花紋的四周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度燒即成。這項工藝始於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現在雖然各色具備,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為景泰藍已是一種工藝的名稱,而不是顏色的名稱。

  宋瓷五大窯

  汝、官、哥、定、鈞;

  汝窯:

  河南省寶封縣

  汝窯是受越窯影響較大的青瓷窯。

  胎骨一般都為灰色但有深淺之分,胎有厚有薄,非常堅密

  瓷釉光潤,一般是天青色和藍灰色,都佈滿極為細碎開片紋,施釉薄而均勻

  造型大多仿青銅器形式,古樸,一般都是支釘燒法

  傳世器物極其少見。

  官窯:

  是為統治政權燒製瓷器的“御製窯”

  分北宋官窯***河南省開封市***和南宋官窯***浙江省杭州***

  北宋官窯和汝窯一樣,建立宋徽宗元年建立

  胎制精細而堅密,胎骨一般是灰色,有深淺之分

  釉面光潤,有天青色、粉青色、翠青色等

  支釘燒法,器物裹足釉,瓶類器物底足比其他窯要高一點

  傳世極少

  南宋官窯有兩座,“內窯”和“郊壇下官窯”,南宋官窯是統稱

  胎壁比北宋官窯稍薄一些,胎質比較差,雜質較多

  釉天青色、粉青色、翠青色,釉面大都有淺黃色開片紋

  紫口鐵足是特點,造型仿青銅器形式,不如北宋古樸渾厚

  哥窯:

  浙江省龍泉窯

  浙江省龍泉縣有章氏2兄弟,哥哥主持的瓷窯叫哥窯,弟弟主持的瓷窯稱弟窯,又稱龍泉窯。

  哥窯遺址尚未發現

  胎骨顏色為深紫灰色

  釉比較厚,且細膩,有油光感,釉面上佈滿細碎開片紋

  金絲鐵線特徵

  繼續仿青銅器形式,還有一些新品種

  定窯:

  河北省曲陽縣

  曲陽宋代稱定州,故得名

  瓷胎堅密,胎骨比較薄

  常見釉色為白色,也有少量黑色釉、醬色、紫色釉等。釉質堅密、光潤。

  造型精細規整常有大尺寸產品,採用覆燒法

  鈞窯:

  河南省禹縣

  著名青瓷窯

  大部分供民間使用

  瓷胎堅密、精細,顏色為灰色,胎骨比較厚

  釉以天青色為主,其次還有白色等,施釉一般比較厚

  一般用正燒法燒造,圈足無釉,器物造型繁多

  什麼是琺琅彩

  釉上彩品種之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是在已燒好的素胎上塗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繪紋飾,再經爐火燒製而成。分為“掐絲琺琅”和“畫琺琅”兩種。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儻,在歷史長卷中揮下絢麗的一筆。這裡的傳說最多,寶貝最美,世人的至寵———琺琅彩瓷器的故事自此開始。

  琺琅彩瓷器是極為名貴的宮廷御用品,它誕生於康熙朝。由於它始源於仿製銅胎琺琅器,故在清宮內被稱為“瓷胎畫琺琅”。身份地位尊崇的琺琅彩瓷器,製造過程非常的複雜,通常先在景德鎮御廠燒成白瓷,然後送抵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燒製成品。雖然它出身自景德鎮,但是由於彩繪及燒成工藝均在宮內進行,故不屬於景德鎮窯的製品。

  最常見的瓷器名詞——青花

  青花,一種藍色的釉下彩。本身是種鈷料,***顏色是黑褐色***。用這種料進行繪畫,再施白釉進行燒製,即成為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為什麼在中國瓷器那麼普遍?

  因為它具有色調幽雅明快,不易傷彩的特點,在成型後,類似中國的水墨畫效果。所以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最常見的瓷器名詞——釉裡紅

  釉裡紅瓷器也是屬於釉下彩裝飾的一種,其製作方法和青花大致相同,只是原料用的是一種含銅的顏料,施釉燒製後呈紅色。

  釉裡紅為什麼受推崇

  釉裡紅顏色典雅大方,在號紅色為吉利的大明王朝,備受推崇喜愛。

  圖為青花釉裡紅。是在胎骨上並用青花料和釉裡紅顏料。青花和釉裡紅是近代瓷器基本的裝飾顏料。

  辨析

  此盤呈黃色。但不是施彩的原因。是因為此盤在胎骨上施的釉本身就是一種黃色的釉。

  ***同時,我們可以看見,此盤的底部,施加的是白色釉,並且有青花的年款***

  所以施釉和上彩是不同的。

  釉可以有不同顏色,上彩也可以上青花,釉裡紅的不同顏料。上彩還分釉下彩和釉上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