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豬的典故

  典故大家應該都瞭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內容,歡迎閱讀

  

  曾子,名參,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軻,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聖”。

  曾子殺豬取信於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去。曾妻戲哄兒子說:“好乖乖,你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聽說有肉吃,變更不隨母親去了。

  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一把雪亮的尖刀,正準備殺豬呢!曾參的妻子一見慌了,趕快制止曾參說:“我剛才同孩子說著玩的,並不是真的要殺豬呀!你看你怎麼當真了?”曾參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只學會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要是這樣欺騙孩子,就等於教他說假話和欺騙別人。再說,今天你要這樣欺騙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後你再講什麼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行教育也就苦難了。你說這豬該不該殺呀?”

  曾妻聽了丈夫的一席話,後悔自己不該和孩子開那個玩笑,更不該欺騙孩子。既然答應殺豬給孩子吃肉,就說到做到,取信於孩子。於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動手殺豬,為孩子燒了一鍋香噴噴的豬肉。兒子一邊吃肉,一邊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幹什麼?孩子說,這是我從朋友那麼借來的書簡,說好了,今天還得,再晚也要還人家,不能言而無信啊!曾子笑著把兒子送出了門。

  曾子殺豬的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⑴,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⑵,顧反為女殺彘⑶。”

  妻適市反⑷,曾子欲捕彘殺之⑸,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⑹。"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⑺耳。嬰兒非有知也,待⑻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⑼,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⑽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⑾也。"  遂烹彘也⑿。

  曾子殺豬的註釋

  ⑴之市:到集市去;之,到。

  ⑵女還: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⑶顧反為女殺彘:等我回來為你殺豬。顧反:我從街上回來。 反:通“返”,返回。彘:讀"zhì”,意為豬。

  ⑷適市來:去集市上回來。適:往,到,去。

  ⑸***曾子欲捕彘殺***之:代詞,指豬。

  ⑹特與嬰兒戲耳:只不過與小孩子開個玩笑罷了。特……耳:不過……罷了。特:只不過,只是。戲:開個玩笑。 耳:同“爾”,罷了。

  ⑺非與戲:不可同他開玩笑。

  ⑻待:依賴。

  ⑼子欺之:你欺騙他。子:你,對對方的稱呼。之,代詞,指兒子。注:文章多處出現“子”,“曾子”的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今子欺之”的子是您的意思,“其子隨之而泣”的子是兒子的意思

  ⑽而:則;就。⑾成教:教育有效果。

  ⑿遂烹彘也:於是就殺豬煮肉吃。

  ***13***知:同“智”,此指判斷能力。

  ***14***所以: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