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臺灣高山茶的流程

  臺灣高山茶主要產地為臺灣台中縣梨山地區,其名稱來源於梨山的果農陳金地先生。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臺灣高山茶的製作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臺灣高山茶的製作方式

  在臺灣的飲茶人士所慣稱的“高山茶”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茶園所產製的半球型包種茶***市面上俗稱烏龍茶***。臺灣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包括有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和臺東山脈等。主要產地為嘉義縣、南投縣內海拔1000~1300米新興茶區,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樹芽葉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而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成分含量提高,且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因此高山茶色澤翠綠鮮活。

  何謂“高山茶”?以海拔做定義,如今比較沒有歧見的說法,但在高度上,雖有業者是以海拔800米或1400米開始算起,但大體而言,仍以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茶園所產製的茶葉為主流共識。至於臺灣現有種植茶樹的高度是以海拔2600米為上限。不過“高山茶”一詞也經常套用於產製於高山,但產地名氣不大,或少數產區不足海拔1000米,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氣的優質茶葉。所以“高山茶”並非專指某地生產的茶葉,而僅是與“平地茶”相對的一個概念名詞,但是高山出好茶卻是不爭的事實。

  臺灣高山茶的品質特點

  臺灣高山茶外形美觀整潔,色澤墨綠有光澤。臺灣高山茶因產地不同,沖泡後各具獨特的清香、茶香、果香、焦糖香等味道。臺灣高山茶滋味醇厚,湯色橙黃,葉底柔嫩呈綠葉紅鑲邊。

  臺灣高山茶的品質點評如下:

  阿里山茶區:主要產區於臺灣嘉義縣阿里山山脈,海拔1000-2000米左右,臺灣民謠高山情歌詞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直接呈現出此區的好山好水,好風景,茶好自然不在話下。另外阿里山、玉山、梅山的日出雲海,各有特色,聞名世界,也投射出此地區所產的茶葉有其一定的質量與內涵。阿里山山區,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氣味香脫俗,甘醇,甜美,茶湯碧綠透明,質如味美,喉韻生津,口齒留香,視為茶中上品。

  杉林溪茶區:杉林溪茶區位於溪頭風景區及杉林溪風景區,海拔1700-2300米左右,其特點在於茶園皆種植於原始杉木林區,茶區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層非常肥沃,終年雲霧繚繞,茶葉經雨霧滋養,香氣高雅,餘韻渾厚,茶湯色澤翠綠清澈,因在原始杉木林中孕育,特有杉味喉韻,渾厚高山氣味,非常特殊。

  梨山地區:主要產地為臺灣台中縣梨山地區,海拔1700-2600米左右山區。因海拔高,長年溫度低,早晚溫差大,長年雲霧籠罩氣候寒冷,是標準高山茶生存條件,又因梨山地區盛產高山蔬果,梨山地區茶園多分佈於果樹中,吸收天然梨果香,葉肉鮮嫩,香氣濃郁,滋味甘甜,茶湯水色蜜綠顯金黃,耐泡,厚重帶性,香氣淡雅,滑潤高雅,甜梨果香等特色。

  臺灣高山茶的產品優勢

  上帝賦予臺灣種植高山茶的自然環境,可謂“得天獨厚”。在全島約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超越100米等高線區域的面積約佔68.7%,500米等高線以上的山區面積約佔45.2%,真的是處處是“高山”。而臺灣的高山茶園,又多是從舊有的林班地、竹林地開墾而來,地力豐沛,含有大量有機質,適合茶樹發育。如果又是日照充足,降雨量平均的區域,更是種茶植茶的最佳地點。高山出產的茶葉天生便擁有下列兩項優勢:一、是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二、是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趨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等的優點。

  龍眼村原名“龍眼林”,因為舊時山龍眼甚多,密整合林,故以龍眼林稱之。

  雖說產於高山的茶菁佔有上述優勢,但是高山製茶仍有其困難之處,首先是居高不下的種茶與製茶之人力成本;再者是高山茶菁必須現地現做,而午後經常性的起霧環境,時常影響後製茶葉的成功率。所以頂級的好茶,只能看老天的臉色。

  整體而言,無論是“阿里山珠露茶”,還是“梨山茶”,其實皆可歸類為高山茶的一種,象徵高山出好茶,確確實實是有口皆碑的事實。而高山茶之所以迷人,正是其沖泡後,久久不散的茶香氣韻及耐人尋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滿布心中,這也正是平地茶難以抗衡高山茶的主因。

  臺灣高山茶的製作工藝

  臺灣高山茶之所以口感甘醇,香氣獨特,喉韻特強是因為經過繁瑣嚴謹的八道製茶工法。

  如此才能展現出中國的質美。津津有味

  ***1***摘採茶菁: 以雙指尖的彈力,輕柔摘取鮮嫩長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

  ***2***日光萎凋: 將在茶園接摘下的嫩葉放置窗戶外,在太陽光下曝晒,讓每一片葉子都能照到陽光,不時翻動嫩葉,直到表面呈現軟波浪狀.

  ***3***室內萎凋: 走水,靜置,攪拌.{靜置}促進水分蒸散又稱***走水***,將茶葉攤成薄薄的一片. {攪拌}雙手翻動茶葉,讓葉子中的水分蒸散,再將茶葉放在雙手手掌內,輕微翻拌,使葉緣細胞碰撞摩擦,促進茶葉停止發酵.

  ***4***急速殺菁: 以高溫將茶葉炒熟或蒸熟,破壞葉中的活性酵素,讓茶葉停止發酵,並去鮮葉中不必要的茶菁味.

  ***5***適度揉捻:用布將茶葉包成球狀搓揉和滾動.讓茶葉鬆,緊,密,實,且均勻。茶葉揉壓時,汁液會被擠出來附著在表面上,使沖泡時容易溶解.

  ***6***均勻解塊: 將揉捻成一團的茶葉分開,呈現揉軟富彈性亦不粘手的最佳狀態.

  ***7***重複揉捻: 重複多次搓揉和滾動,使茶葉中的水分消散,外觀呈現半球形.

  ***8***反覆烘焙: 利用高溫將茶葉的水分完全蒸發,且完全停止發酵作用,一般依焙程度可分為1:輕火-生茶:約2-3分熟。 2:中火-半熟:約4-5分熟。 3:重火-熟茶-約6-7分熟。 茶葉的品質保持在理想程度,方便茶葉貯存,運送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