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隨筆精選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旅遊。我們看看一些人的旅遊隨筆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一

  小橋流水人家,青石灰瓦白牆,身處烏鎮的我,不得不被他的美征服陶醉。——題記

  相遇烏鎮,一見傾心。它將我勞煩疲憊的心,化為靠岸的小舟,在那裡靜泊。

  美在她的小橋。小橋是烏鎮不可或缺的,一座座別緻的小橋勾勒出一幅幅江南美景。細雨中,橋身已覆了些苔綠,卻仍舊初月出雲一般,嫻靜優雅。橋上一女子,圓圓的水藍的傘遮住了背影。小橋左岸斜出一棵纖小的梨樹,開點點細碎的白花,雨輕敲梨花,密密斜斜地下著,織成一方羅帕,籠罩著過往雲煙。那橋,那人,那花,都靜靜地立在水煙裡,七分黛,三分青。身處烏鎮的我不得不被它的美驚歎。

  美在她的流水。水是這裡的靈魂,潺潺的河流穿起了一個烏鎮,也穿起了如歌的歲月,流水靜默不語,烏篷船劃開碧綠的水面,載著我走進了烏鎮。烏鎮街道民居皆鄰水而造,正所謂“人家盡枕河”,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樑,擱上木板,人稱“水閣”。水閣三面有窗,房裡人兒不知曉,她一臨窗就入了畫,水粉的,油墨的,在我的心中,每一幅都是墨跡未乾的江南水鄉畫。身處烏鎮的我不得不被它的美征服。

  美在她的石板小巷。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巷上,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有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歲月似乎絲毫沒有沖淡這裡濃郁的古老的水鄉生活氣息。穿過一條條曲折幽深的巷子,腳踩纖塵不染的石板小徑,撫摸著精美雕花的窗格,恍若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這時天邊飄落濛濛細雨,我們彷彿穿行於水墨丹青的畫卷之上,深深體會著這份古老與沉靜。身處烏鎮的我不得不被它的美陶醉。

  要走了,竟然邁不動步子。前世,我一定是這裡的人,跨過她每一座石橋,踏過她每一寸青石板,撐過她每一支舟楫。前世的緣,或許未盡,心中溢滿了無限留戀。

  小橋,流水。烏鎮,我可否選擇留下?

  篇二

  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洛陽市龍門石窟遊玩。

  剛進入龍門石窟,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條明如玻璃的綠帶子——伊河。河水清澈見底,兩岸垂柳婆娑,遠遠就聞到一股淡淡的大自然的清香。伊河西岸的峭壁就是我們要看的主體景區——龍門石窟。

  那一排排,一列列的佛像,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胖有的瘦……形態各異。走近看,就不難發現,這些雕像比電視上的畫面還要逼真,每個神態,每個動作,甚至每個節骨眼兒上都雕的栩栩如生……還有些佛像則靜靜地坐在蓮花臺,閉著眼上,雙手合在一起在鼻子的正前方,像似在修煉什麼東西一樣,如醉如痴,讓人留連忘返。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我們大家盼望已久的奉先寺。剛進入奉先寺,我的眼球就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住了:一尊尊高大無比的佛像呈現在我的眼前。中間最大的佛像叫盧舍那,旁邊是他的兩位弟子,分別叫迦葉和阿難。還有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它們外面還有四大天王,個個看起來英勇無比,眼睛裡充滿著正義的光芒。

  更讓我驚訝的是,有兩個天王踩著兩隻陰間的魔鬼:魑魅和魍魎。這兩隻魔鬼面目猙獰可惡,露出鋒利的獠牙。但是,他們卻被兩位天王制服在腳下……中間最大的佛像---盧舍那,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為自己而設計的,它象徵著大周的繁榮和富強,召示著女王的威武和權力。

  龍門石窟,是中國的石刻藝術古蹟之一,龍門石窟已有千餘年的歷史,雖在多個朝代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也依然把超絕的藝術水平以及曼妙的形態展現的淋漓盡致。

  篇三

  “五嶽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已成為佳話。

  還略顯昏暗,放眼望去,寂寥晨星下是一片靜止的雲海,在茫茫夜色的籠罩下,像極了遠處黑色的山峰。在最近的兩個山峰之間,一棵泰山鬆守在那裡,彷彿是一個小衛士在站崗似的,可威風了!

  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蕩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天空隨著繁星漸沒,天空的顏色先是灰濛濛的,繼而由灰變黃、變紅、變紫,漸漸地在地平線附近裂開一條縫隙,一會兒,縫隙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寬,同時越來越亮,幾道霞光射向天空,忽然一彎金黃色的圓弧,衝破晨曦,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像一輪金黃色的弦月,鑲嵌在地平線上,然後慢慢變成扁圓形。宛如一盞巨大的宮燈,懸掛在東方的天邊。

  當黎明時分,遊人站在岱頂舉目遠眺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成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而天空的雲朵,紅紫交輝,瞬息萬變,漫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須臾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好一派壯觀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泰山的初日,是多麼的令人心馳神往,令人心醉。